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今日揭曉 基因編輯技術成熱門預期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今日揭曉 基因編輯技術成熱門預期

10月2日至10月9日,2017年諾貝爾獎將陸續公布。每年諾貝爾獎正式公布前,媒體都會做出各種預測。作為第一個揭曉的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11時30分)。

根據第一財經匯總各大媒體預測,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號通路、皰疹病毒、宮頸癌疫苗、TOR蛋白、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PD-1/PD-L1通路等的發現者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華人人選猜想

其中CRISPR 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被給予厚望。哈佛大學終身教授Greg Verdine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諾貝爾獎,我不會感到驚訝。張峰、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 Charpentier可能分享。」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ur Lab,CSHL)神經科學負責人Anthony Zador教授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看起來是到了應該獎勵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時候了。」他還說道,另一個遲到的諾貝爾獎應屬於光敏離子通道ChR2(Channel Rhodopsin)的發現。2005年多位斯坦福大學天才科學家利用體外細胞表達單個光敏離子通道,使其在光下可控。光遺傳學找到了物理學、光化學以及生物學的結合點。Zador教授認為,可能獲獎的會是Karl Deisseroth,Gero Miesenbock和Edward S Boyden。

CRISPR Cas9曾獲得了2017年度的「阿爾伯尼獎」。阿爾伯尼醫學中心醫學和生物醫學研究獎是全球生物醫學領域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華人科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MIT)終身教授張峰因率先使用了CRISPR Cas9的技術,以廉價、簡易和準確的方式編輯了基因組而一鳴驚人。2013年1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化學教授Jennifer Doudna和柏林Max Planck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感染生物學系主任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證實了CRISPR系統能夠重新編程,通過控制斷裂的修復方式,他們可以對基因進行編輯後,張峰和他的研究小組很快證實了這些系統能夠在真核細胞中起作用,表明了它具有潛力調整小鼠、大鼠和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甚至改善人類疾病建模以及開發治療。

也正因為是Doudna教授、Charpentier教授推動了CRISPR編輯的發展,而張峰證實了它的巨大潛力,CRISPR的專利產生了巨大的爭議。目前雙方都已經成立公司希望儘快把CRISPR商業化。不過如果CRISPR Cas9技術真的得到了諾獎,到底應該頒給誰現在還是個謎。

壞消息是,第一財經記者向多位美國科學家了解到,張峰可能無緣諾貝爾獎,原因是「他雖然為CRISPR做了很多,不過他並沒有參與到最基礎的研究發現中」。如果張峰不在名單中,那麼另一個空缺可能會獎勵給一位參與了早期工作的科學家或者與CRISPR領域相關的科學家。

張峰所在的實驗室成員沒有對此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的詢問。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教授也因其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技術創新有望獲得諾貝爾獎。謝曉亮與斯坦福大學Karl Deisseroth教授在光遺傳學和單分子生物學方面的創新技術在醫學上獲得了重要的應用,並獲得了2015年度的「阿爾伯尼獎」。

謝曉亮是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系終身教授,即將全職回到北大任教。他是單分子酶學的創始人、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顯微成像技術和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他利用化學與物理手段在單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過程,成為單分子單細胞生物學的國際領軍人物。

2006年謝曉亮團隊在活細胞中實時觀察到了單個蛋白分子的產生過程,對生物學中心法則實現了定量描述。2012年謝曉亮團隊在單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開發了一種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新技術(MALBAC)。在醫學領域中,MALBAC技術可以應用於試管嬰兒技術,篩查植入前的胚胎基因組,幫助那些攜帶單基因遺傳疾病基因的父母獲得健康的後代。

PD1抗體打開腫瘤免疫之門

美國耶魯大學癌症中心免疫學部主任陳列平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James Allison、哈佛醫學院教授Gordon Freeman,以及日本京都大學教授Tasuku Honjo(本庶佑)則因發現了具有抑制腫瘤免疫反應功能的PD-1/PD-L1通路,並建立了以PD-1/PD-L1通路為靶向的癌症免疫療法有望折桂。PD-1/PD-L1通路的發現獲得了同樣具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的2017年度「沃倫·阿爾珀特獎」以及2016年度的「引文桂冠獎」。

作為目前腫瘤免疫療法中核心的PD-L1蛋白髮現者,陳列平在2014年還與其他3位免疫學家一起,共享了腫瘤免疫學界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William Coley Award),並在2016年獲得了美國免疫家學會「史坦曼大獎」(Steinman Award),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

腫瘤免疫療法是科學家在30來年中的集體成就,其中個別科學家的工作起到了關鍵性作用。James Allison是腫瘤免疫療法的先驅者,被認為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概念的提出者。在上世紀80年代,Allison在免疫T細胞上發現了一種被稱為CTLA-4的蛋白,它會幫助腫瘤細胞「逃逸」,免受T細胞的攻擊。在此基礎上,通過阻斷CTLA-4的信號通路,T細胞可以有效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攻擊力。2011年,基於CTLA-4的藥物被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黑色素瘤。

PD-1是CTLA-4的「後起之秀」。1999年在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工作的陳列平獨立發現了B7-H1(也就是現在為人所熟知的PD-L1),它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但當時陳列平並不知道自己所發現的B7-H1和PD-1是配體和受體的關係。

發現這個關係的是本庶佑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Gordon Freeman。在陳列平發表關於B7-H1論文後10個月,本庶佑和弗里曼證實了PD-L1(即B7-H1)能和PD-1結合,從而抑制T細胞的繁殖和細胞因子的分泌,但仍在自身免疫方面開展研究。

2002年,陳列平利用B7-H1這把鑰匙,打開了和本庶佑不同的大門——腫瘤免疫。B7-H1充當了腫瘤細胞的「盾牌」,可以免於T細胞的攻擊。阻斷B7-H1就相當於撤掉了「盾牌」,讓腫瘤細胞無處可逃。2006年,陳列平組織開展了anti-PD1/PD-L1抗體途徑的首次臨床試驗。

其他有望折桂的的華人科學家還包括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特聘教授、癌症病毒學名譽教授、美國癌症學會研究教授張遠,她同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所癌症病毒學項目主任、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特聘教授PatrickS. Moore一起發現了卡波濟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KSHV/ HHV8)。他們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2017年度「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有可能授予發現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信號通路並闡明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的桑德拉和愛德華·梅耶癌症中心梅耶主任、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癌症生物醫學教授Lewis C. Cantley;通過統計參數映象和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數據分析做出重要貢獻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造影中心教授、維康基金會首席研究員Karl J. Friston;發現TOR蛋白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關鍵作用的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教授Michael N.Hall;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帶來的技術進步的美國國立癌症研究研究所教授Douglas R.Lowy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研究所教授John T. Schill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將在兩三周內決定下屆美聯儲主席人選
上汽布局中原市場 化解產能焦慮
國慶假期若想充實有趣一點,看場演出是個好辦法
去火星還不夠,馬斯克還要讓火箭成為日常交通工具
「狂人」馬斯克:明年開始造飛船 7年後送人上火星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