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重回二戰,粗製濫造?殺人無形的戰爭利器!

重回二戰,粗製濫造?殺人無形的戰爭利器!

引言:看完這篇文章後基本就可以達到玩二戰題材的遊戲就能清楚的辨別敵方的武器(當然只是一小部分)希望這篇小小槍械科普能夠讓各位對槍械產生興趣。

FPS遊戲粉絲中,有部分玩家是十足的軍事迷,而且特別鍾情於二戰題材的遊戲,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這是一段難以忘卻的歷史,對於玩家來說,這類遊戲代入感極強,將那些經典戰役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體會戰爭的無情與殘酷,今天為大家盤點《使命召喚》二戰題材里的武器系列。

《使命召喚》為系列遊戲作品的第一部。

士兵所拿武器「M1加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中國俗稱大八粒(又叫:8粒快)。

「M1加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這是第一台標準半自動軍用步槍。喬治·巴頓將軍稱之為「曾經設計過的最大的戰鬥手段」。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M1替代了M1903 Springfield作為標準美國服務步槍的螺栓作用,並在20世紀60年代初被自己的選擇性火 M14步槍所取代,1936年1月9日,美軍開始裝備M1加蘭德,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產了M1加蘭德近550萬支,稱的上是二戰最普及的半自動步槍。

供彈系統是M1加蘭德步槍最大的缺點,彈夾必須隨子彈進入槍膛,且每個彈夾只能裝填八發子彈,中途不能裝填,必須射光槍膛內八發子彈,或者把彈夾跟子彈一起退出重新裝填,裝填彈夾的時候,稍有不慎,手指就會被槍機閉鎖時夾傷。

《使命召喚:聯合進攻 》為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使命召喚:決勝時刻》為系列的第三部作品。

《使命召喚:戰爭世界》為系列的第五部作品。

以上士兵所拿「湯普森衝鋒槍」

大家會驚訝的發現使命召喚系列:2·3·5的宣傳圖士兵所拿的全是「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是美軍二戰中最著名的衝鋒槍。在1910年代結束時設計,並由美國的Auto-ordnanceCo.來擔任生產工作。可用來殺傷近距離內有生目標

「湯普森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是由約翰·湯普森將軍開發的,他最初設想了一台「 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以取代使用中的螺栓動作服務步槍。在尋求允許這樣一種武器安全運行的方式下,沒有后座或氣體操作機構的複雜性的情況下,湯普森根據壓力下的傾斜金屬表面的粘附,在1915年發現了向John Bell Blish發出的專利。湯普森找到了一名財務支持者托馬斯·賴恩,於1916年開始了自動化兵器公司,目的是開發他的「自動步槍」。它主要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開發。

與其他9毫米衝鋒槍相比,.45口徑的湯普森衝鋒槍重量及較大、瞄準也較難,儘管如此,湯普森仍然是最具威力及可靠的衝鋒槍之一。

由於曾被美國黑手黨及二戰盟軍使用的關係,湯普森成為了現在收藏家尋找的珍品,一把可正常運作的M1928原型售價為美金$20,000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停止生產,並逐漸被美國M3A1式衝鋒槍取代。

士兵所拿武器「MP40衝鋒槍」

MP40是一個衝鋒槍腔為9毫米魯格彈筒,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它在開發納粹德國和廣泛使用的軸心國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

「MP40衝鋒槍」

MP40衝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衝鋒槍,採用自由槍機式原理,使用9毫米口徑手槍彈,直型的32發彈匣供彈。管狀機匣,裸露式槍管。握把護板均為塑料件。用鋼管製成的造型簡單的摺疊式槍托,向前摺疊到機匣下方,方便於攜帶。

在1938年設計通過海因里希·福爾默從它的前身MP 38靈感,它大量使用步兵,傘兵,排,班長在東部和西部戰線。戰後的先進現代特色使其成為士兵中最受歡迎的世界各國,受到歡迎。雖然雨果施梅塞爾不參與武器的設計和製作,但是盟軍通常被錯誤地稱為「施梅塞爾」。從1940年到1945年,ErmaWerke估計有110萬。

士兵所拿武器「PPSh41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設計,漢譯:波波沙衝鋒槍又名:人民衝鋒槍、人民轉輪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奇功,是二戰名槍之一,它用於取代PPD系列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主要遵循可靠耐用和易於批量生產,所以其採用的木質槍托和槍管上的散熱筒在當時西方設計師眼中都屬於奢侈品。隨後他又對該衝鋒槍進行改進,推出了結構簡單的PPS-42衝鋒槍,其槍身零件大量用鋼板衝壓而成,並將射速降低,只採用彈匣供彈。而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列寧格勒兵工廠因缺乏生產原材料,而對PPSh-41衝鋒槍進行改造,製造出了PPS-43衝鋒槍,其外形、射速和供彈方式同PPS-42基本相同,但它所用的鋼材僅僅是PPSh-41的一半。

該槍經過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隊試驗後,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托化部隊。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直到40年代末,共生產了600多萬支。

MG-42通用機槍為納粹德國於1942年研發並且就役,基本上是依照使用7.92 毫米子彈的武器作為開發依據,並且準備取代MG34通用機槍,不過最後是兩款機槍一起沿用到戰爭結束。

「MG-42」

這挺通用機槍,若使用兩腳架,配備75發彈鼓即可作為輕機槍使用,跟隨班排作戰。若使用重機槍的三角架,配備300發彈箱,即可作為重機槍使用,成為營連的支援武器。若裝上裝甲車輛,它又是車載機槍,成為盟國步兵的噩夢。其最大特點是不同於馬克沁重機槍的採用水冷降溫的方式,而是和輕機槍一樣採用氣冷式,通過迅速更換槍管來保持射擊的連續性。

MG42的優點是二戰中射速最快(1200發/分鐘,平均20/秒)的機槍,可靠性和壓制能力極高。換槍管非常方便,只需要幾秒鐘時間。

MG42的缺點恰恰是由它的優點帶來的,就是耗彈量極大,機槍手往往連續掃射5秒鐘125發子彈就打光了,所以,德軍不得不養成點射的習慣,來節省彈藥。與此同時帶來的缺點還有槍管過熱的問題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簡稱:M1918BAR),由約翰·摩西·勃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並裝備美國軍隊。在那場戰爭中只有少量勃朗寧自動步槍服役。它主要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

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由美軍士兵在一戰中首次使用,並且二戰中該槍仍在使用。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與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分;快速方式500—650發/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兩種型號的勃朗寧機槍都被廣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該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範。它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

如同之前說的那樣,希望這篇小小科普能夠讓各位對槍械的哪怕是小小的一點興趣,因為這樣軍迷中就又會多出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謝謝各位能夠閱讀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家派 的精彩文章:

做任務不如玩小遊戲!盤點五款遊戲中的經典小遊戲
騰訊投資的《絕地求生》:吃雞全民大熱的背後
十一了,去玩罷:評點遊戲廳內最受歡迎的遊戲
GD遊戲圖鑑 vol.30 一起造房子吧!Minecraft國外建築大神作品欣賞
GD遊戲圖鑑 vol.31 《賽博朋克2077》超五千萬的地獄都市 牛到不行

TAG:玩家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