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蔣勛:美是一種生活方式

蔣勛:美是一種生活方式

台灣藝文界,談及詩歌,繪畫,戲劇,繞不開蔣勛這個名字。

他是畫家詩人,也是作家評論家,他可以講東西方美術史,也可以論佛法哲學。每一個分支都是一條幽靜小道,最終都是為了通向美。

他說紅樓夢是一個青春王國,投射著乾淨與孤獨。

他講唐詩宋詞是圓滿的果實,娓娓道來個中禪機。

他愛亂世南朝,因為失敗的革命是一種浪漫,

他愛孤獨六講,因為孤獨才是圓滿的開始。

蔣勛先生今年已經70歲。

可每次出現,仍舊是頭髮卷卷,一身簡單利落的衣褲,身上掛著一個裝著筆記本的背包,為的是隨時在途中發現並記錄下那些美的瞬間和場景。

時至今日,仍真誠佈道著:美的力量來自大地和民間,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人們就會被這種力量喚醒。

他用自身的圓融,詮釋著美的本身——從遷徙到安定,從出走到歸來。

蔣勛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父親是黃埔軍官,母親是滿清貴族,外曾祖父是西安最後一任知府。戰亂年代,這個大家族風雨飄零。

1949年,才兩歲的蔣勛隨父母舉家逃到台灣,慌亂的遷徙中,他們丟棄了所有的身外之物,曾經的貴族後裔淪落到身無分文。

蔣勛說:「我沒經歷過那個時代,但那畫面我熟得不得了,母親身上因此始終有種奇怪的憂鬱,她的心事我都懂。」

蔣母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人,在偏安一隅的小島台灣,這個北國女子,憂愁而桀驁。她把風雨飄搖的歷史和經驗,變成一篇篇神奇有趣的古老傳說,不斷地講給他的孩子們聽。

蔣勛愛纏著母親講這些往事,可同時又因為自己滿清的身世,有了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他感到既驕傲又悲壯。

徹底沉浸在古老文學中的蔣勛,和那些深厚的歷史文化互通感應著,那些鉛墨一字一字敲擊在他的心上。

「那時我讀小學五六年級,正開始讀《紅樓夢》,知道自己是正白旗時我嚇了一跳,

因為曹雪芹也是正白旗。這真是一種奇特的淵源,彷彿我背負了一個很久遠的家族秘密,這是一種罪,我必須為此贖罪。」

除了讀書時的思考,蔣勛也常常將自己的心情寫成字,送給朋友。

也許他總是在沉重且模糊的家史中睡去,又從一個嶄新的時代醒來,所以他愛寫李後主的「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他好像是巨大的滾輪之下,被揚起的一粒塵土,但這粒塵土,在文字的精妙中,找到了自己的喜悅。

中學時,蔣父把家搬到了台北重慶南路的東方出版社附近,於是蔣勛在那片文學聖地,度過自己的青澀歲月。

他念了三年的世界名著小說,大半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學作品。

他在本子上默默起誓:「我要做個文學家!」,那時候的小小少年,為了自己的文學夢,還留下了不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句子。詩歌,是他觀察世界的眼睛。

就這樣,蔣勛的詩越寫越好,甚至被詩人瘂弦推介,登上了《青年雜誌》等刊物。

接著,他開始嘗試小說創作、參加文藝研究社、主編校刊。結識了熱忱的英文老師陳映真,學唱英文歌曲,參加話劇團。

這個憂慮的年輕人,因為藝術的滋養,感受到了世界的善意。

一九七二年,在大多數留學生選擇去美國的時候,蔣勛毅然決然選擇了歐洲的法國。

他說,因為早早接觸了莫奈,加繆,看他們的畫,讀他們的小說,所以對巴黎太神往了,他無法愛上除了巴黎以外別的城市。

踏上了巴黎,他的美學感官被徹底打開了。

在校期間,蔣勛寫關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史,老師問他:「你有沒有去過義大利?」

他說:「還沒有。」

老師說:「你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眶,你怎麼敢寫他?」

於是蔣勛便帶上一個背包,兩件襯衫,在義大利跑了一個月。

研究生期間,老師不談論文,只談紅酒。

他跟著老師的步調,學習識別紅酒瓶上的軟木塞燙漆,觀察酒瓶內的沉澱物,把酒體倒在杯子里輕輕搖晃,觀察它的色彩變化,感受葡萄一生的陽光,雨水在玻璃杯中釋放,最後才是抵達舌尖,觸碰味蕾。

蔣勛一直記得老師當時說的話,「生活里需要學更多的東西。」

第二年,蔣勛得到了一個特別大的驚喜。

這位老師把包括蔣勛在內的幾個學生帶到盧浮宮,達芬奇最偉大的畫作前,等到人群消散,讓警衛把電眼關掉,防彈玻璃拿掉。

蔣勛說,那一瞬間他就留下了眼淚,那個光影一生難忘。

如果沒有感受過紅酒的琥珀光澤,那麼即時走到蒙娜麗莎的面前,這張畫也沒有意義。

蔣勛感謝這位老師,就像感謝自己的母親一樣,他們都是會把美變成呼吸的人。

在國外求學的日子裡,蔣勛抓緊機會學習,旅行,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風光。

他曾說:「我有一夢,總覺得自己是一種樹,根在土裡,種子卻隨風雲走去了四方,有一部分是眷戀大地的,在土裡生了根,有一部分,喜歡流浪,就隨風走去天涯。」

可在天涯也會思念故鄉,他在旅途中寫下了整整一本詩集,裡面是從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中擷取的爛熟於心的詩句。

學校里的法國老師對中國的京劇、崑曲頗為讚歎,他心裡的東方情節也再次被調動。

老師提醒他說:一定要回到中國。

所以在西方繞了一圈後,蔣勛最終回到了東方土地。

回國後,蔣勛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主編雜誌《雄獅美術》,並受邀任教於數個大學,講授「美學」及「藝術史」等課程,這一教就是7年。

他希望高大上的藝術能夠接地氣,於是深入淺出,希望大家不要懼怕這面「高牆」。

他帶著學生,蒙著眼睛在夜間空曠的菜市場憑嗅覺而行,先後找到了魚攤、肉攤、蔬菜攤……只是為了運用到我們天然充沛的感官。

他讓學生背上背包,自己選一條路去走,三天以後,再寫一封信給他。

如果你想做搖滾歌手就去做,想要在凌晨的街道狂奔就衝出去,只有體驗,才能擁有感受,只有擁有這樣「出走」的環境,才能獨立思考。

「美不應該是知識,它應該是你身體里很多很多的感覺。」

生命一旦穩定,相對就是保守,沒有危機感,生活就沒有活力。所以7年後,蔣勛還是離開了這份體制內的工作。

從體制里「出走」後,蔣勛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做起了廣播節目,舉辦個人展覽,發表小說詩集,開辦各種美學講座……

他在大街小巷,給不同階層的人們講《紅樓夢》,講《美的沉思》。

陳丹青說,能聽到蔣勛的一場講演、一堂課是很難得的。

席慕蓉說,蔣勛是這個時代跨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

一代女神林青霞,聽了蔣勛說《紅樓夢》「美的覺醒」之後,也感動落淚。

她開始嘗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

她視蔣勛為自己的唯一偶像,說他是自己的「半顆安眠藥」,可以給她帶來內心安定的力量。

《細說紅樓夢》到第八十回結束的時候,蔣勛說:

「《紅樓夢》讀到某個階段,你會希望走進人間,在夜市、官場、商場……所以《紅樓夢》的結局絕對不在小說里,而是在現實的人生里。」

因為痛楚終究會緩解,你會在坦誠的自省中,得到某一種明亮。

發現美,發現善意,發現世界的溫柔閃光,首先你得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運動起來。

所以蔣勛也鼓勵年輕人多「出走」,因為「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他說,現代人就像一個貝殼,緊緊閉著就是不肯打開,因為裡面太柔軟、太怕受傷,而且只有「美」才會讓它不防禦,讓它放下戒備心,讓它打開。

而蔣勛先生的微博,也總是隨時在「出走」:

有時是滄海明月,有時是對岸飛鳥。

秋分時節進太平山,嗅鬱鬱蔥蔥的野薑花。

白露去山間民宿棲居,欣賞對窗的蒲葦閃耀發亮。

他去聽愛樂樂團,去看雲門舞集,為講席勒做準備,分享獨立影展。書,音樂,電影,這些都是他感受世界和美的出發點。

他說,我要去的地方,似乎並不是一個目的,而更像是一個借口。

而「不出走」的蔣勛,生活卻非常規律。

每天早上 5 點多,他都要步行 40 分鐘從家到畫室,然後開始畫畫、抄經、讀書。

每年7、8兩月,他會到巴黎作畫,回到他一生神往的城市,回到自己的25歲。他說,既然有一個年紀你註定回不去,那起碼在形式上要極力靠近它。

誠如摯友奚淞所言:「藏在蔣勛內里的,是一個可以高歌、可以揮淚的少年形象。「

他定期去山林中的廟宇吃齋,禪修。他說,坦蕩得一如清水時,就會看到最美的東西。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我們曾經是那麼通透的人,卻在鋼筋水泥的世界裡慢慢變成了一隻提線木偶。

而蔣勛先生所說的美學,並不高屋建瓴,他只是讓你回來做自己,回來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

用聽覺選瓜,用視覺選魚,用嗅覺撿菜,這些質樸的事情,是你和世界肌膚之親的根本。

美,潛伏於每個人的生命當中。珍重美,就是珍重自己。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須知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

總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嘩,自有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傅雷:留下萬金家書,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優雅
請抽取你的十月簽
乾澀黑眼圈、近視加深、青光老花?百年醫院用一款眼貼解決所有眼部困擾
18歲天才畫家,23去世,一生只畫一幅畫,卻火了一千年
古代最美男子?世人只知他的美,卻不懂他的傷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