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貝爾醫學獎:作息規律和太陽周期同步,你還記得子午流注嗎
瑞典當地時間10月2日11:30,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生理學以及醫學委員會秘書托馬斯·佩爾曼(Thomas Perlmann)宣布,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Jeffrey C.Hall, Michael Rosbash and Michael W.Young。
三位科學家獲獎的研究是:晝夜節律機制,也就是何時睡覺何時醒來、如何讓勝利節律和日升日落同步。
如果看到這裡,研究中醫的人一定會想到:陰陽平衡 天人合一 子午流注。儘管中醫黑會馬上噴過來,吳老師還是要詳細的說一下這三個中醫術語。
陰陽平衡與晝夜的關係:中醫學講究辨證施治,人體強調陰陽平衡。中醫把一天的上午叫做陽中之陽,下午叫做陽中之陰;上半夜叫做陰中之陰,下半夜叫做陰中之陽。比如艾灸要中午做,就能升發陽氣,機體於自然界的天時和諧共振;上半夜咳嗽厲害,往往是陰虛咳嗽。中醫認為陰陽不平衡就會生病,生病了可以調理陰陽,比如孫重三流派非常重視的分陰陽手法。陰陽平衡理論,闡述了人體與自然界天時的關係。
天人合一理論:錢穆說過,中國文化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天人合一觀,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中醫上的冬病夏治、小兒推拿中的春季扶陽助長和四時捏脊法。《內經》主張「天人合一」,其具體表現為「天人相應」學說。《內經》反覆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蔘天地」(《靈樞·刺節真邪》),「人與天地相參也」(《靈樞·歲露》、《靈樞·經水》),「與天地如一」(《素問·脈要精微論》)。
子午流注理論: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按時給葯」等。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
本文只是普及一下中醫的先賢們曾經做出卓越的貢獻,不喜勿噴。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感興趣可諮詢。


※《月嫂小兒推拿寶典》:月嫂都要掌握的小兒推拿手法
※三字經小兒推拿李德修:治感冒小驗方
※熟悉這四個穴位,你就是小兒推拿高手
※秋冬季小兒腹瀉推拿三部曲
※喜歡小兒推拿就收藏,日常小病不用愁!
TAG:小兒推拿醫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