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堪稱中國版「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偉大史詩,為抗日戰爭保留了勝利的火種,讓日寇滅亡中華的野心破滅

一場堪稱中國版「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偉大史詩,為抗日戰爭保留了勝利的火種,讓日寇滅亡中華的野心破滅

點擊上方「

魚羊密史

」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

揭秘

」,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宜昌大撤退





近日,由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二戰大片《敦刻爾克》可謂是火爆了大江南北。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前一年,中國也曾發生過一場堪比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偉大史詩——宜昌大撤退。這場大撤退拯救了超過150萬名中國人的生命,搶救出戰略物資100萬噸及大批工業原材料和生產機器,使中國工業避免了覆亡的命運,為抗戰保住了勝利的火種。




然而,與敦刻爾克大撤退靠的是整個英國的力量不同,宜昌大撤退得以完成,完全是依靠一個叫盧作孚的人和他的民生公司。




英雄其人




盧作孚,1893年生於重慶合州。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雖因家境貧寒輟學,但他邊自學邊教書,硬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數學領域的一代名師,其所著《應用數題新解》一書,由重慶中西書局出版發行,為近代數學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











和那個年代許多讀書人一樣,盧作孚也有一種強烈的「視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故而宣統二年(1910年),他便加入同盟會,參加了保路運動,積極投身辛亥革命。1919年,他又參與"五四"運動,主張"教育救國",並利用自己擔任滬州永寧公署教育科長的機會,聘請中國少年學會會員王德熙和惲代英分別擔任川南師範學校校長和教務主任,開展新教育試驗,影響全川。但因軍閥混戰,中途被迫夭折。



教育救國的努力失敗後,盧作孚又產生了"實業救國"的念頭。於是,他在1925年秋棄學從商,奔回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達到振興中華的目的。





(圖)盧作孚





盧作孚白手起家,起初籌資極為困難,多虧友人支持,才得到8000元本金,在上海訂購載重70.6噸的淺水鐵殼小船一艘,於1926年秋駛回重慶,取名"民生",開闢了嘉陵江渝--合航線。除了總攬岸上事務外,盧作孚還竭力改善經營管理,親自上船接待旅客,並提出"一切為了顧客"的口號,很快就得到廣泛好評,班班客滿,第一年就獲利兩萬餘元。1927年春,盧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峽防務局局長。他一邊清剿匪患,一邊大力發展實業,在這裡建成了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創建了西南最大的紡織染廠——三峽織布廠,創立了當時中國唯一的民辦科研機構--中國西部科學院,並修公路、開運河、辦農場,積極改造舊城市。與此同時,民生公司也迅速壯大,到1929年又新制"民用"、"民望"兩艘輪船,總噸位230噸,航線從嘉陵江渝--合線擴大到長江渝--涪、渝--滬線。此後,盧作孚先後出任四川省建設廳長、交通部次長、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全國船舶調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為抗戰時期的軍需民運作出了重大貢獻。




山雨欲來風滿樓




時間來到1938年。當年10月,日軍攻佔武漢,並沿長江大舉向西南展開攻勢。剛剛在武漢會戰中損失了大量兵力的國民政府無力抵擋日軍兵鋒,只能大踏步西退至陪都重慶,抗戰到了最為危急的時刻。




當時,中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基地——東三省和長三角已經陷落,而東部沿海也被日寇封鎖。國際上,歐美列強宣布中立,拒絕為中國提供援助,只有蘇聯為確保自己遠東國土的安全,為中國提供了一批軍事裝備及工業設備,但仍舊是杯水車薪。




這時,整個中華民族僅存的一點工業力量,就是存放在宜昌的幾十萬噸戰略物資與工業原料,以及兵器工業、航空工業、製造業和化工業的生產機器和機床,如果它們不幸落入敵手,那麼中國工業的命脈就將被掐斷,這對於抗戰無異是滅頂之災。




而此時,宜昌城內的情況簡直是一團糟:無數從武漢及東部地區撤退的軍民瘋狂地湧入宜昌,希望由此繼續西進,躲入川渝避難,整個城市到處都是人,凡是有空間的地方,無不被人或各種物資充斥著;日軍的飛機時不時飛臨宜昌,製造恐怖氣氛;轉移陣地的軍隊和逃難的百姓為搶奪各種交通工具亂作一團,毫無秩序可言。城外,日軍距宜昌只有不到300公里的距離,只要坐車幾個小時,即可兵臨城下。




(圖)宜昌大撤退





當務之急,必須要將宜昌城內中國工業的最後力量運往川渝。可是,宜昌亂成了一鍋粥,究竟怎樣才能完成搶運?




危難之際,身為中國交通部常務次長和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的盧作孚挺身而出,接過了這個比登天還難的任務。




臨危受命




當盧作孚火速趕到宜昌時,這裡正是人心驚恐、極度混亂之時。盧作孚處驚不亂,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當時的中國,飛機少得可憐,靠空運可謂無濟於事;火車線路早被炸得七零八落,無法正常開運;公路運輸不僅運費高,而且汽車也少,且公路少又不能直接入川。因此,長江水道便成了進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線,成了抗戰期間貫通前後方最重要的「黃金水道」。




走水道!盧作孚當機立斷,隨即便親赴各碼頭視察,並登上輪船,檢查各船性能、運載量、運行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他又連夜召集輪船公司負責人和各船船長、宜昌港技術人員開會,制定撤退的詳細計劃和具體措施。




盧作孚說,任務很難,但不是不能完成。大家必須聽從指揮,所有公司、輪船、碼頭都聽我調遣,各單位人員物資的轉運順序一旦排定,必須堅決執行,服從調度。至於什麼單位的物資由什麼輪船運輸,何時登船,由我安排,要嚴格聽令,決不準自行其是!當他以國民政府聯合運輸辦事處主任的身份宣告,經過實地考察和估算,以現有的運力可以在40天內完成轉運任務時,全場爆發出一片歡騰,不少人甚至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人們從盧作孚自信的目光和言語中,看到了希望。人心穩定了,混亂局面改變了。



面對嚴峻的形勢,面對如此艱難的搶運任務,盧作孚為什麼能向大家保證在40天里將全部滯留的人員、物資運出宜昌呢?一個關鍵的法寶,就是民生公司創造的 「三段航行法」。




每年12月初到次年2月末,是長江上游的枯水期。這個期間,長江水位大大下降,大一點的輪船都不能航行,只能停航。停航,對於航運公司來說,就意味著輪船閑置、經營虧損、人員失業。怎麼辦?盧作孚和民生公司技術人員經反覆研究,創造出「三段航行法」,即將長江上游宜昌至重慶的航線分為三段,每段根據不同的水位、流速、地形來調配馬力、船型、速度合適的輪船分段航行運輸。這種航行雖然麻煩,成本也高一點,但卻保證了枯水期長江上游的正常航運。




現在,「三段航行法」將在宜昌大撤退中派上用場,並大顯神威。





(圖)宜昌大撤退




力挽狂瀾




非枯水期,從宜昌到重慶,輪船上行需要4天,下行需要2天。也就是說,一般輪船往返宜昌、重慶一次需要6天。而當時壅塞在宜昌這麼多人,這麼多物資,如按照這樣的速度,僅靠當時在宜昌的民生公司等20多艘船(當時民生公司只能調配24艘輪船,其中22條屬民生公司自有,另兩條為懸掛法國國旗的中國輪船),需要一年才能運完。鑒於此,盧作孚下令,在40天非枯水期間採用「三段航行法」,以保證40天內將人同物資全部運出宜昌。




盧作孚決定,最重要的物資和最不容易裝卸的笨重、大型機器設備,以及重要的軍用物資,直接運往重慶;次要的物資和較輕的設備,縮短航程,運到萬縣就返回,隨後改為陸路運輸;再次要的運到奉節、巫山、巴東就返回;無關緊要的則只運到三峽峽口就卸下,當天返回。這樣,原先的航程縮短了一半或者一大半,節省了寶貴的運力和時間,有限的運力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了。




1938年10月24日晨7時,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刻。隨著盧作孚一聲令下,第一批滿載著物資設備及人員的「民權」號輪船啟程出發。可就在這時,幾架日機突然出現,朝碼頭扔下了炸彈。雖然這次轟炸沒有造成什麼損失,但卻使宜昌的秩序更加混亂。盧作孚臨危不亂,他果斷命令輪船不要耽擱,迅速出發,並著手指揮大家開始裝運貨物,安排第二艘輪船出港。




「民權」號開出後,船上幾百名孤兒滿眼淚水地齊聲高唱《戰時兒童保育院院歌》:




我們離開了爸爸,


我們離開了媽媽,


我們失掉了土地,


我們失去了老家……




孩子們的歌聲很快蓋過了嘈雜的混亂,大家慢慢冷靜下來,開始按照盧作孚和工作人員的指揮,有條不紊地投入到緊張的搶運工作中去。




作為此次大撤退的總指揮,盧作孚凡事都親力親為,每艘輪船出發前,他都要親自檢查,並反覆叮囑船長。他的負責與擔當感動了每一個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麾下,自覺接受他的指揮。為儘快完成轉運,盧作孚又先後下令徵用民間船隻850餘只,增加僱員3000餘人。每次增加僱員的命令下發,大家無不踴躍報名。因為人們知道,跟著盧作孚干,抗戰就有希望。




險象環生




就在大家緊鑼密鼓地進行搶運時,日軍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宜昌,前來轟炸的日機與日俱增。船行三峽,本已十分兇險。更何況,當時船的操控性很差,速度也不快,一旦遭遇轟炸,很難進行躲閃。





(圖)宜昌大撤退





就這樣,盧作孚率領大家頂著日機的轟炸,冒著生命危險晝夜不停地進行搶運。後來,他曾回憶說:「每晨宜昌總得開出五隻、六隻、七隻輪船,下午總得有幾隻輪船回來。當輪船剛要抵達碼頭的時候,艙口蓋子早已拉開,起重機的長臂,早已舉起。兩岸的器材,早已裝在駁船上,拖頭已靠近駁船。輪船剛拋了錨,駁船即已被拖到輪船邊,開始緊張的裝貨了。兩岸照著下貨的燈光,船上照耀著裝貨的燈光,徹底映在江上。岸上每數人或數十人一隊,抬著沉重的機器,不斷地歌唱。拖頭往來的汽笛,不斷地鳴叫。輪船上起重機的牙齒不斷地呼號,配合成一支極其悲壯的交響曲,寫出了中國人動員起來反抗敵人的力量。」




然而,到了11月中旬,40天的期限已經過半,而貨物才運了1/3。枯水期即將來臨,留給盧作孚的時間不多了。更嚴重的是,船員死傷和船隻損毀情況越發嚴重,盧作孚不得不為輪船裝上無線電台,以便隨時接收軍方發來的空襲警報,盡量讓輪船提前躲避。




但這樣一來,行程沒法保證了,搶運工作頓時陷入困境。




沒辦法,盧作孚決心放手一搏:開通夜航。今天輪船上裝有雷達、無線電和GPS,藉助這些現代化設備,輪船夜航毫無問題。可在沒有它們的30年代,夜航於險灘礁石密布的川江之上,就好比瞎子過河。所以,上世紀80年代以前,川江一直禁止夜航。




開通夜航,其實是大家在以生命來換取時間和搶運進度!船員們在一個又一個漆黑夜幕下的江中,不畏艱險,勇敢前行。




到11月下旬,枯水期來臨,很多輪船已無法繼續航行。盧作孚臨危不亂,組織大家改用木船和絞盤拖船,裝載餘下物資日夜運輸。行至枯水處,就用人力在長江岸邊拖著一艘艘分裝的木船艱難西進。




奇蹟達成




大撤退的日日夜夜中,盧作孚時刻守在碼頭,對全局和每個環節都了如指掌。深夜,他便到碼頭檢查裝卸情況,協調解決各做困難。他時常給大家打氣說:「我們就是在前線,我們在衝鋒,在同敵人拚命!」這期間,日夜操勞的盧作孚形同槁木,面容憔悴。




值得一提的是,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行之有效的「三段航行法」外,所有人員都能夠服從命令也是搶運成功的關鍵。




「九一八」事變後,盧作孚提出:「我們應做義勇軍的預備,訓練成軍人的身手。」在職工的床單上,他下令印製「作息均有人群至樂,夢寐勿忘國家大難」的口號,時刻提醒大家做好戰爭準備。




在民生公司,宿舍像軍營一樣整潔,員工穿統一制服,在食堂統一就餐,每一個新進人員都需要經過軍訓和技術培訓。





(圖)宜昌大撤退





正因如此,盧作孚和民生公司才敢於勇挑重擔!




據統計,大撤退中,民生公司損失輪船16艘,116名職員犧牲,61人受傷致殘,損失400餘萬元。然而,他們成功搶運了部隊、傷兵、難民等各類人員共150餘萬,貨物100餘萬噸,其中包括兩萬噸空軍器材和廣東炮廠的物資。兵工署22廠、23廠、24廠、25廠、金陵兵工廠、兵工署陝西廠、兵工署河南鞏縣分廠、兵工署河南汴州廠、湘桂兵工廠、南昌飛機廠、宜昌航空站、航委會無線電廠、航委會安慶站、揚州航空站、鋼鐵遷建委員會、上海鋼廠、大鑫鋼鐵廠、周恆順機器廠、天元電化廠、新民機器廠、中福煤礦、大成紡織廠、武漢被服廠、武昌制呢廠、武漢紗廠等,還有國民政府機關、科研機構、學校設備、珍貴歷史文物等,都因為盧作孚的努力,得以繼續在大後方為抗戰做出貢獻。




1940年伊始,宜昌淪陷。當日軍進入這座鄂西重鎮時,看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後來,有人曾對此評述道:「那些搶運入川的物資,很快在西南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尤其以重慶為中心的兵工、鍊鋼等行業的綜合性工業區,構成抗戰中國的工業命脈。正是這些搶運到大後方的工礦企業成為抗戰的堅強後盾,生產了大批槍炮,為前線的將士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殺敵武器,為戰爭的最後勝利提供了有力保證。」




很難想像,要是讓日寇掐死中國工業的陰謀得逞,抗戰要多打多少年。正因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銘記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中國因有無數民族脊樑的存在而永世不倒,民族復興定會實現!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簽約作者。歷史學家、軍事家,擅長用故事刻畫、分析歷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誰將主宰未來天空》《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盛世餘光》等歷史、軍事類專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二十四史》經典佳句30則,掌握了它,受益終生
說一個你最怕被問到的問題
大漢飛將軍李廣為何終生沒得封侯?這3個教訓我服!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