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庸之道:君子當自強不息

中庸之道:君子當自強不息

王隱,字處叔,陳郡{今河南省淮陽縣}人。「以儒素自守,不交勢援,博學多聞,受父遺業,西都舊事多所諳究」。東晉元帝建國之初,招王隱為著作郎,令撰《晉史》。

其父王銓{253-295}為魏晉時人,「少好學,有著述之志,每私錄晉事及功臣行狀」。因社會動蕩,王銓早逝,留給王隱的「遺業」,即《晉書》和《蜀記》資料或部分稿本。

建興年間,東晉丞相軍諮祭酒涿郡祖納對王隱非常器重,二人雅趣相投,友誼深厚。祖納愛好圍棋,沉迷其中,不問事務。王隱每次予以勸止,祖納就說:「聊以解憂。」王隱說:「古人生得其時,就藉機施展抱負,建立宏圖大業。如果生不逢時,就退居獨處,修養心性以立言著述成就自己。因此,無論是得志於仕途,或是失意於當世,對於事業的追求從不懈怠。現在天下動蕩,興替忽急,晉朝建立和鞏固的歷史過程中,還未及編寫自己的史書,而在時代的每一個進程中,各種史料散失殆盡,無人有心著史。你的經歷豐富,年輕時就進入政界,任職各地,對於各種政略得失成敗皆耳聞目睹,為什麼不把它記錄下來,編撰裁奪流傳後世呢?應仲遠作《風俗通》,崔子真作《政論》,蔡伯喈作《勸學篇》,史游作《急就章》,至今猶流傳於世,其名因此而不朽。與他們同時代的人中難道沒有人才嗎?然而大多默默無聞,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著作啊!因此,古人說『君子疾沒世而無聞』。《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況一部國史提供給人們的是國家命運的盛衰與政舉的得失鑒戒呢!這才是一個有志之人應該從事的事業,何必每天借棋子來消磨歲月以排遣煩憂呢?」

祖納喟然嘆息說:「不是我不贊同你的見解,只是心有餘而深感能力不足啊。」

於是祖納向皇上推薦王隱撰寫國史。

晉元帝認為東晉剛剛建立,百廢待舉,政權還不穩固,暫時不必組織編寫《晉史》。

到太興初年,東晉的政權得到鞏固,各種制度基本建立完善,政治穩定,於是王隱被徵聘為著作郎,負責編寫《晉史》。

其實,著作郎虞預也閉門撰寫《晉書》,由於他生長在東南,對於中原政權變遷及政治事件了解很少,於是多次拜訪王隱,並借閱王隱所寫的書稿,竊取其中的內容,內心十分嫉妒王隱。

虞預出身豪門勢族,交結權貴,共為朋黨,從而排擠誹謗王隱,致使王隱被諂言陷害,被免職回家。

王隱由於貧困潦倒,生計困難,紙筆無著,而難以繼續寫作。

於是王隱不得不向征西將軍庾亮求助,得到庾亮的支持後,王隱最終編寫完成了《晉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晉三絕之一袁崧
淝水之戰前後,是什麼讓前秦天王苻堅飲恨長江?
被稱為南朝第一帝的宋武帝劉裕是怎麼死的,你們知道嗎?
這幾個王朝死而復生,堪稱生命力頑強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