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考古新發現——發現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向英雄致敬

考古新發現——發現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向英雄致敬

今天小咖想帶大家了解的是被評為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重要考古成果——致遠艦的發現。

很多朋友應該都知道,20世紀末,清朝內外交困,舉步維艱,1894年,清朝和日本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進行了一場重大戰爭——甲午海戰,在這場戰爭中,李鴻章訓練的北洋水師與日本的海軍發生交火,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中方的丁汝昌、鄧世昌奮勇抗敵,大批愛國將士以身殉國,中國的致遠艦等軍艦被日本擊中後沉沒海底,這場戰役以中方的失敗告終,清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此後一蹶不振。

中日甲午海戰作戰圖

沉沒的致遠艦和殉國的鄧世昌

致遠艦全圖

很長時間以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和歷史愛好者都希望能在海上打撈出參加甲午海戰的戰艦遺骸。上世紀80年代,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還專門請了專業的航海公司出海打撈,遺憾地是,可能因為航海公司雖然在航行和打撈方面十分專業,對於打撈文物卻不是很在行,所以他們只發現了一些炮彈,戰艦在哪兒仍然成謎。

隨著我國水下考古實力的提升和人們對文化事業的關注,2013年,終於我們迎來了一個契機,出動專門的水下考古隊對戰艦再次進行搜索。

那麼,致遠艦是怎麼樣被發現的呢?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經歷一波三折才完成的事情。

起初是丹東海洋紅港要搞基建,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應邀配合對海域進行考古調查,目的就是搜尋甲午海戰中的沉船。工作人員在疑似海域劃分了11個區域,然後用磁力儀分區域掃描,一個多月後,3號區域磁力信號異常,顯示水下有1600噸的鐵質。為確定這個1600噸鐵質的身份,考古調查隊2013年10月、2014年4月以及2014年8至10月共進行了3次水下探摸。

第一次水下探摸,發現絕大部分已經深埋於沙下的沉船,他們還在附近找到了船上的鋼板,後在實驗室做金相分析,年代也大致與甲午戰爭年代吻符合。第二次,考古人員將沉艦周邊的沙子抽去,沉艦艦首、艦尾、左舷、穹甲區等重要區域漸漸顯露。在第三次水下探摸中,考古人員還發現完整的10管格林機關炮、子彈、瓷器、銅質冷凝管等文物。其中,有一件瓷器底部有「志遠」文字款識,此外,方形舷窗、152 毫米炮彈、十管加特林機槍、魚雷引信等等線索均與文獻記載一致,人們不僅歡呼雀躍,我們真的發現了致遠艦!

發現船體

水下考古隊員正在辨認船體及其部件

船體內部

方形舷窗

那麼,致遠艦沉睡在水底100多年,它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通過歷次水下考古工作,考古隊員將沉船周圍的泥沙抽走,逐步了解了致遠艦的全貌:致遠艦長達60 多米,寬9-10 米的艦體殘骸,艦體外殼用鋼板構造,使用鉚釘連接。受炮火轟擊、海水腐蝕、生物侵害等因素的影響,沉艦整體受損嚴重,從殘存的鍋爐高度、舯部穹甲看,沙中艦體殘存高度已位於水線以下,按艙室結構已是底艙的動力機艙,其高度已不到完整底艙的頂部。沉艦發現多處火燒跡象,從周邊拋撒的鋼板、木質船板、鍋爐零件等物品,可推測發生過劇烈爆炸。

閑言少敘,讓我們來看看考古工作者在致遠艦內都發現了什麼呢?歷次考古發現並提取水下文物計60 個種類、180餘件文物,涉及船體構件、艦載武器以及船員生活物品等等。

本次發現的炮彈

打撈發現的210毫米主炮炮管,新華社發

有「致遠」銘文的瓷盤,新華社發

致遠艦銘文復原

打撈發現的57毫米炮彈,新華社發

致遠艦的考古調查發現,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和世界艦船技術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實物資料,再現了那段歷史歲月,激發了我們的愛國熱情。

寫在最後:昨天小咖審稿不慎,出現了幾個不該出現的明顯錯誤,在這裡向大家道歉,並感謝網友指正。小咖以後會努力審稿,爭取不再出現這種錯誤。

應該有朋友知道,我國每年都會評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致遠艦的發現能夠被評為2015年的十大,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近代的考古發現進入了考古學家的視野,之前南京大屠殺遺址的發掘,以及不久前在東北發掘的七三一部隊遺址,以及小咖之前提到了緬甸遠征軍戰士遺骨發掘工作,都表明了考古界對抗戰遺址的關注,希望這段歷史能夠能到發掘,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古咖 的精彩文章:

《盜墓筆記》《鬼吹燈》摸金校尉自相殘殺,盤點古代被害死盜墓賊

TAG:考古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