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田野調查:犍為縣雙溪鄉魏家溝花觀音初探

田野調查:犍為縣雙溪鄉魏家溝花觀音初探

雙溪鄉屬犍為縣西南的一個農業大鄉,以摩崖造像、川西南民居、清代官墓為代表的古迹眾多。在雙溪鄉天平村4組一處叫魏家溝的地方刻有一尊始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觀音摩崖造像。因觀音周邊刻有各式各樣的人物、鳥獸、花卉、祥雲,故地方老百姓稱其為花觀音。

魏家溝花觀音修建於舊時沐川縣新凡鄉涼風村經雙溪鄉至清溪鎮的馬路旁(舊時山溝里百姓去清溪鎮趕集的大路),據造像旁碑文記載(風化較為嚴重,憑現有文字,結合地方老者講述,推測):此地山水俱佳,然陰氣太重,因過此地者眾多,應之俗念與之懼,於清·道光二年,何、杜二君(何承德、杜希純)出資修觀音一座。道路若干,羅君樂助,誠善舉矣!……名山佳水何以紀勝焉!故今秋三君集資募工重裝金像以壯山水之雄威。一以之佛像,凡有求必應……波亭居士黃足海敬撰並書。

另起一碑,又記道光二年,何、杜二君應修路所捐銀兩之數目。

花觀音石窟高約2.5米,觀音坐像約1.5米。石窟內刻有大小佛像(含人物)36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其中觀音主像一尊,左右各是善財童子、龍女。石窟最頂層刻有一彌勒佛,正襟危坐於祥雲之間。

二層設幾尊女菩薩,捧白鴿持拂塵者不一,掛纓絡披帛巾者不等。女菩薩裙下各有赤裸半身小人若干,或為信眾,或為近身童子,皆現虔誠禮佛之相。

三層設亭台樓閣,刻各式人物,有盤坐回望之農夫、風光大顯之官員、闊步向前之轎夫、極目遠眺之比丘尼、戲耍蓮花之童子等,人物造型極為生動活潑。

四層設小人四個,手舞足蹈者有之,捧腹大笑者有之,實感氣氛歡快,熱鬧祥和。

除人物外,整個石窟還刻有仙鶴一隻,象徵功名,或寓意長壽;翠竹兩棵,象徵平安富貴;蓮花兩朵,象徵吉祥聖潔;三足金蟾四隻,寓意財源興旺,幸福美好;銀魚兩條,象徵富貴自在。佇立於摩崖造像前仰望,顏色奪目,大氣而不失優雅;人物眾多,三教九流盡顯湧向極樂世界之相,或旨在表明佛家普度眾生之理。

仙鶴

銀魚

三足金蟾

後經詢問地方老者,言花觀音香火極旺,每年舉辦廟會活動兩次,期間善男信女祈福者眾多,可惜文革期間部分被毀。文革結束後,知青張名其(1964年插隊天平村,後任支部書記,1979年回城,已病故)提議修復花觀音。現在呈現的花觀音是1982年修復過的,基本保持原貌。

雙溪鄉魏家溝花觀音摩崖造像獨特,以高浮雕為主,輔以其他形式。在立體造型的技法上,運用寫實與誇張互補的手法,摹難顯之狀,傳難達之情,對不同的人物賦予不同的性格特徵,務求傳神寫心。強調善惡、美醜的強烈對比,表現的內容貼近生活,既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又有著極大的社會教化作用。在選材上,既源於經典,而又不拘泥於經典,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創造性,處處反映出世俗信仰懲惡揚善、調伏心意和規範行為的義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藝術、宗教、民俗、自然的巧妙結合。在表現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舊程式,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極富特色。總體而言,魏家溝花觀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地方工匠的雕刻水平,對於研究地方民俗有極大的史料價值!

後記:小楊,24歲,好書法、喜文史,對地方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今與攝影愛好者黃躍春先生遊走於犍為田野山村,遍訪古迹,收集資料,旨在挖掘、傳承、弘揚犍為本土文化。後附雙溪鄉梁家山下魏家溝自然風光照片:

-做犍為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公眾號-

編審:羅家祥

編輯:楊謙

供圖:黃躍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犍為 的精彩文章:

TAG:金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