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最恨的2個軍閥,一個騙了日本2個億,一個耍得日本團團轉

日本最恨的2個軍閥,一個騙了日本2個億,一個耍得日本團團轉

滿清覆滅,民國上位。袁世凱死後,群龍無首的北洋政府,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時代。但列強並沒有停下鯨吞中國的腳步,其中島國日本更是塵囂甚上。東三省,一直是日本垂涎三尺的地方。為此,日本不惜花重金「買通」中國軍閥裡應外合,只是沒想到,被騙得快輸掉底褲。

眾所周知,軍閥都有個致命弱點,缺錢!所以,日本也就抓住了這一點,來拉攏軍閥和策反軍閥內部。不得不說,在日本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資源誘惑下,不少軍閥內心都動搖了。不過,這兩位軍閥在和日本「合作」時,套路簡直深的不要不要的。

第一位:段祺瑞

說起段祺瑞,也曾是民國風雲人物。他是皖系軍閥的首領,曾擔任過國家總理一職,就連袁世凱都禮讓他三分。段公雖一生清正,死後未留余財,但身在其位要謀其政。在弱肉強食的軍閥割據時代,為本部軍閥籌錢壯大實力,也是理所應當。

那時,依靠外國勢力支持壯大自己,已成公開的秘密。就連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他背後也是有美國在支持。當然,段祺瑞也不例外。思前想後,段祺瑞找到了日本做後盾。畢竟甲午戰爭後,日本從清政府索賠近2億兩白銀,不差錢兒。

於是,段祺瑞聘用了叫西原龜田的日本顧問。從中聯絡並借錢。段祺瑞也絲毫不客氣,有記載的借款就有8次,一共是1.45億.此外,還有日本提供的其他物資,總數至少得2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

可以說,日本從清政府那裡索賠來的錢,基本都被段祺瑞借回了中國。但日本也不是搞慈善的:給你錢可以,你得給我地。東三省的鐵路建設,你段祺瑞得給我特權,讓我分一杯羹。不過,段祺瑞從第一次借到最後一次借都是糊弄了事。

終於,在第8次借錢時,日本著急了:老段,這東三省鐵路的事兒該落實了吧。西原把日本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段祺瑞,段祺瑞一聽也惱了,不借拉倒,什麼東北鐵路權,沒有!段公一句話,西原倒成烏龜了。

這個消息傳到日本後,把日本氣的沒脾氣:不給鐵路權那就還錢。就這樣,日本開始漫漫無期的要賬之路。一直到段祺瑞臨終時,日本一毛錢都沒要到。據說,當時日本因借錢給段祺瑞太多,國內陷入了經濟危機,西原也因此自殺。

那麼,段祺瑞到底是何態度呢?據段祺瑞說: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段公,真英雄也。

第二位:張作霖

說起張作霖,名氣可能要比段祺瑞要大很多。張作霖是土匪出身,但是一路摸爬滾打也是混的風生水起,最終成了東北王。但在張作霖管控東北期間,東三省已是岌岌可危,北方的沙俄和鄰國日本一直對東三省虎視眈眈。

為此,張作霖也是各方權衡。他北結沙俄,表面聯合日本,讓東北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過,當時張作霖的軍閥內部並不和諧,手下郭松齡叛變一度讓他很是頭疼。畢竟,平亂也是要死人,要花錢的。

日本得知張大帥的煩惱之後,馬上秘密聯繫:大帥,我有人有錢啊!只要您要,只要我有,統統全力支持。只是,東三省的部分資源,需要給我分一點。張作霖也是痛快:咱們一起幹掉了郭松齡,我還會虧待你嗎。

不過,在聯合平叛之後,日本就找上門來,要張作霖兌現當初的諾言。而張作霖當時畢竟是口頭那麼一說,並沒有留下什麼字據。張作霖說:你們記錯了吧,我東北幾十萬軍隊,怎麼可能會騙你呢,沒有的事兒。

值得一提的是,張作霖在說「幾十萬軍隊」時,特意加重了音量。這讓日本頓時失去了底氣,只能吃啞巴虧了。

但啞巴虧不能連吃兩回,後來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又缺錢了。他又喊來了小日本,拿出東北鐵路、礦山等資源勾引日本。但貪婪的日本這次留心了:提前把張作霖的諾言,白紙黑字寫到了紙上。隨後,才給張作霖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力量。

不久,張作霖在直奉戰爭中勝利,成了北洋大總統。日本就拿著文件過來,讓張作霖簽字兌現:你這都當大總統了,不能賴賬了吧。結果,張作霖大筆一揮,在上面寫了個「閱」,丟給了日本,轉身就走了。

為此,日本使者激動的熱淚盈眶:終於熬到頭了。沒想到打開文件一看要氣炸了:原來這種文件必須得簽名+同意才生效。你張作霖寫個「閱」字,算什麼答應。我拿到地方,誰會買我的帳。日本,又被套路了!

雖然,後人對這兩位軍閥的一生評價褒貶不一。但他們在保衛本國主權上,未曾退讓一步,絕不失為真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300年前最優越的一伙人,最後敗落連乞丐都不如,身邊卻女人成堆
風水先生說他家祖墳風水太好,他卻把祖墳給挖了,最後奇蹟出現了
中國史上5大特級國寶,至今下落不明,到底在「誰」手裡?
張學良鍾愛「大洋馬」,拋棄後十萬元買斷關係,告誡其不得為妓!
此人死後轟動整個上海灘,30萬人前來送葬,5名少女為其自殺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