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門戶開放看美國的侵華政策

從門戶開放看美國的侵華政策

說起二戰後建立的關貿總協定的原則,有點像1899年美國提出的一個「門戶開放」政策。這東西好像現在歷史教材都不講了,1899年時候,中國面臨的情況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咱快讓人分了,瓜分豆剖了。

但是美國當時沒有參與瓜分中國,是因為它忙著跟西班牙打仗呢,打了一場美西戰爭,1898年時候打的。把老牌西班牙打了一頭朝下,從西班牙手裡得到了古巴、波多黎各和關島,捎帶腳又把菲律賓給拿下。當它拿到菲律賓,極目向西看的時候,發現中國快讓人分完了。它非常鬱悶,合著我這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在這麼大的一個市場里居然沒有我的份額。美國人絕對不能容忍這種情況出現,所以它照會英、法、德、意各國政府,你們不都在中國有利益嗎,我照會你們,這個照會就叫「門戶開放」照會。「門戶開放」什麼意思,我美國承認你們這些國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那幫人也很高興是吧,美國第一大國、第一大強國承認我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好,第二條,它必須對我開放。明白什麼意思吧,意思就是,那地方是你的勢力範圍,咱哥倆的。後來這個照會,因為英國接受了,其他國家也紛紛表示接受,大家一商量,把它最後發展成為,那個地方是某一個國家的勢力範圍,但是對其他國家都開放。那還叫什麼勢力範圍?「門戶開放」實際上是美國防止一些國家瓜分中國、獨霸中國的一個策略,那個在美國外交史上是第一次明確提出獨立的侵華政策。那也是一種侵略,但這個侵略的客觀效果是什麼,中國免於被瓜分。因為誰要是把中國給瓜分了,它瓜分出去那塊地就成了那個國家的領土了,美國是可以參與侵略中國的,它不好意思直接侵略英國是吧,英國把長江流域拿下了,那地方是大英帝國的領土了,你好意思說我上那去跟對付清朝一樣的對付英國嗎?比較麻煩,所以那地方最好還是讓中國政府管著,我承認你在這的特殊權益,但你也得承認讓我進去。這樣一來,你會發現,美國的基本思路就是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我要愣擠進去跟你平等競爭。那別的國家當然玩不過它了,與它經濟實力相仿的,比如德國、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它們可能不在乎,因為這樣一來對它們也有好處。舉個例子,英國和俄國,英國拿的是長江流域,俄國拿的是長城以北加新疆。如果按照瓜分中國的企圖,長江流域最好的中國的經濟區歸英國了,那北邊那麼大的區域就變成黃俄羅斯了,就成俄國了,這兩個國家英國再跟俄國進行交往的時候,它是不是得跟俄國打交道,而不是跟中國打交道了吧。美國的「門戶開放」結果是,長江流域向俄國開放,長城以北加新疆向英國開放,咱們倆各自承認對方在這個地方有特殊權益,但是這兩個地方同時對咱們倆開放,英國貨可以去長城以北,俄國貨可以進長江流域。請問俄國貨憑什麼跟英國貨競爭,俄國是賺了是賠了?一準是賠了,因為它經濟實力不行。

那你就會發現,越發達的國家越不願意看到中國被瓜分,越落後的國家、產品實力越差的國家,它就越希望中國被瓜分。那麼在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發展史當中,在20世紀初的時候,美、德、英、法是比較強的,這四個國家是不想讓中國被瓜分的;日本想滅亡中國,俄國想瓜分中國,俄日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兩環,俄國是一環,日本是另外一環。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它絕不會允許中國被這樣的國家瓜分,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各位要知道,人家佔了北京一年零三個月,中國政府跑西安去了。只要哥幾個往這一坐,抽著一袋煙:咱甭承認中國政府了。中國就亡了,你真以為義和團光著膀子能把它們給趕出去是嗎?還是那句話,洗洗睡吧,夢裡可以。義和團兄弟們很愛國,但是基本上就那德行了。為什麼這些國家吵來吵去,最後還是承認了清政府,而且沒有追究慈禧太后的責任。它要是追究慈禧的責任,慈禧是絕對不會簽這個條約的,它不追究慈禧的責任,慈禧要什麼都給,但是你得承認清政府是合法政府,讓清政府作為帝國主義在華利益的代言人。拒絕瓜分中國,這是列強矛盾的體現,英國人有非常著名的一句話「瓜分中國事小,瓜分大英帝國的市場事大。」那是我的市場,我不能讓你瓜分了。你再看後面,當日本在1915年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時候,袁世凱沒辦法,扛不住必須簽。他讓他的英文秘書顧維鈞把「二十一條」的主要內容翻譯成英文,連夜送給英美使館,英美立刻提出抗議:日本你什麼意思。日本說,我沒什麼意思,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當時英美這些國家主要的精力放在歐洲跟德國打一戰,沒有力量東顧,日本差點得手。可是這個條約最後簽了歸簽了,也批准了,但是根本沒落實。等到1919年巴黎和會,我們以戰勝國的身份去了,卻遭到了戰敗國的待遇。因為《凡爾賽和約》主要調整的是歐洲和近東的關係,遠東的事是在1921-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談的,在那個會議上,中國聯合英美暴攢日本,日本實際上把「二十一條」廢除,並且把山東歸還了中國,中國只是拿了一筆錢贖了一條膠濟鐵路。事實上,日本妄圖獨霸中國、滅亡中國的野心是被列強給遏制住的,此後一直出現日本為一方,英美為一方在中國利益的較勁,結果就是二戰。蔣介石原來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他跟日本的關係很近密,但是1927年他娶了宋美齡,報紙上登蔣中正娶宋美齡等於「中美合作」,宋家有很深厚的美國背景,蔣介石也認清了日本不是美國的對手,於是他開始轉投英美,這樣的一個政治婚姻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中國在英美的支持下全面抗戰,這是史實中非常清楚的東西。當我們以盟國的身份打敗日本的時候,你會發現,中國昨天還是兩半社會呢,今天就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了,咱憑什麼那麼有地位,當然是我們打出來的,是我們不投降把小日本氣得直竄鼻血,但是我們的地位是跟英美綁在一起的。把這個說清楚是想告訴各位,美國近100年來對中國的基本政策就是,保衛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情況下,向它全面開放,這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維持半殖民地的身份,而不是淪為殖民地,我們用不著感謝美國,但是我們知道,歷史發展有時候是雙贏的,中國的國際地位跟這個是有關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挺哏兒的 的精彩文章:

我們也被美國捧過
經久不息的熱點
心照不宣的默契

TAG:歷史挺哏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