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有人说他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其实他只是坚持了一件事

有人说他是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其实他只是坚持了一件事

不知不觉,已经连续更新十几天了,天天见面的感觉是不是很好啊~




不过今天我要来转发一篇文章。




前几天我们的小号

伊萨卡岛笔记(ID:life_and_style)

写了一篇松浦弥太郎的文章。

松浦弥太郎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生活美学家,

过往的推送里常常提到他,

也分享过很多他的观点。但从来没有想过写写他。正好看到岛主写了,就分享给大家。




我经常说,希望生活过得精致一点。但总有人觉得,精致生活要花很多钱。而松浦弥太郎则告诉我们:精致的生活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用心。




今天就分享岛主写的这篇松浦弥太郎的生活观吧:




(文字略有改动)




例牌申明:本文所有推荐和黎贝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前两天,岛主刷Ins发现松浦弥太郎出新书了,《はたらくきほん100 毎日がスタートアップ》,翻译过来大概是《100个每日工作基本》。9月21日才在日本开售,所以在网上也还没看到太多相关信息。









这本书是写职场的,感觉一旦出了中文版,很快也会引起一番关注。说起松浦弥太郎,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应该不少人有看过他的书,他出了不少畅销书,比如《好物100》,岛主自己就有一本,卡卡以前在推送里也经常提到这本书。










他的文章大多写得轻巧简短,内容主要围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各种好物、人际相处细节、人生成长的故事等等。用平易近人的口吻,短短几百字就能让人感同身受。阅读起来很舒服,悄然无声中还被他种草了很多东西。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松浦弥太郎的讲究生活,看看他是怎么过日子的。






_________


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好的体验






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一书里这样说过,

“只要日子过得新鲜有趣,

人就有仔细过生活的动力

。岛主觉得,反过来说也是通的:

人仔细过生活了,日子自然会保持新鲜有趣

。我们常说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只要你多花一点心思,多讲究一下,距离你理想的生活就近了一步。




以最直观的外形为例。在大部分人的惯有印象里,一个开着一家古董书店的作家,工作时间不稳定的编辑,他们多数会穿着随意、不拘小节,甚至可能有点邋遢。但松浦弥太郎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永远衣着整洁,打扮斯文。










这可不是因为他现在有名气,生活无忧了才得以保证的。他一直如此。




他20来岁独自在美国游历时,穷困潦倒,为了知道New Balance的运动鞋到底好在哪里,他硬是咬牙攒下了一笔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双New Balance运动鞋。




这是虚荣吗?不是的。这双运动鞋,他前前后后穿了有七八年,穿着它走遍纽约和更多的地方,

直至穿到破烂。对他来说,

这双鞋

承载了他在纽约的青春岁月,提醒着他记住第一次穿上时的满足。



之后,他的经济状况开始变好,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里讲究更好的生活。




比如他喜欢Fray的白衬衫,但是成衣的尺寸总是不合身,他就选择量身定制,“

虽然有些奢侈,但一件合体衬衫带来的舒适感是无可比拟的

”。而且他还会尽量把衬衫都保存好一点,不穿的时候都整齐地叠放在盒子里,

延长衣服的寿命。










正式场合穿的衬衫因为是消耗品,松浦弥太郎每两个月就会买新的,而日常穿着的休闲衬衫更新迭代就相对慢一点。但他不会因此就随便对待休闲衬衫,同样仔细打理和保存,一件拉夫劳伦的衬衫他能穿20年,看起来没有明显的折旧。










男人都必须要有一双好皮鞋,他也不例外。一双好的皮鞋不仅体面,保养得当的还可以穿很久,能慢慢和自己的脚磨合成最舒服的状态。










不仅衣着上体面,连带身体细节,松浦弥太郎也非常在意。比如手。他在《日日100》里写过,他觉得手、手指没经过精心护理,指甲太长、皮肤又干又粗糙,就会暴露自己日常生活的懒散。正因为手时时在用,才更要珍惜和爱护。




平时会坚持用护手霜,最喜欢的牌子是Aesop。寒冬还会戴一副温暖的手套,让自己更从容。












_________


细节的仪式感让生活更精致







一个懂生活的人,不仅对物质生活有所讲究,对精神生活也会有所追求,会用心

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




在美国游历时,松浦弥太郎很喜欢逛小地摊,虽然英文不好,但这不妨碍他看懂摄影集和画册。就这样,他爱上了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画册,还有像VOGUELIFE这样的杂志,培养了良好的审美。












尽管生活不富裕,他还是尽力地收集这类杂志,到后来爱去一些古老的书店,阅读和收集一些他认为有趣的古书。而且怎么读书,他也有自己的观点:“

喜欢的书,请试着多读几遍。每次重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回日本后,他把自己收集的杂志一页页撕开,选出其中好看的部分重新组合装裱了起来。这样的“作品”后来还引来了不少朋友和陌生人的喜欢。




这样的经历还为他后来回日本,自己开书店奠定了物质基础。他开了一家“全日本最有性格”的书店,COWBOOKS,里面只有2000本书,全都是松浦弥太郎自己读过的、二手的书。











他希望能把那些触动过他的书籍,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很

看重生活中的

仪式感

,让生活过得更精致。




他小时候,如果妈妈买回一个花瓶,他会连夜赶去1公里外的花店,买回一支康乃馨插在花瓶里,等康乃馨谢了,他又会买其他的花换上。就这样从不间断,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每周都要去买一次花。










就算日常普通的一顿饭,松浦弥太郎也会为自己摆好刀叉。










餐具一定要美。每天自己做饭,盛在淘来的50年代的手绘盘子里,或者是手工做的古朴的陶瓷碗碟,一点不比在外面的餐厅用餐逊色。











甚至买来了可爱的糖果,也会觉得太美了,明明不能久放,却怎么也不舍得放进嘴里。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要讲究地用白色盘子,往上面放不同颜色的糖果,让客人看着也惊叹得“哇”一声。










他把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也融入到工作当中。

2006年上任《生活手帖》总编,他

要求《生活手帖》没有广告,有一样新鲜玩意就算再怎么走俏,如果大家都没试过的,他就坚决不做报道。他还要求编辑们确认每一页的内容“能不能让人幸福”,希望读者翻看任何一页,都能感受到杂志人制作时的用心。










在他的影响之下,《生活手帖》的内容扎实又有很强的共鸣,变成了温暖人心的生活指南,无论是中年人,还是青少年,都喜欢看,瞬间成为了销量百万的殿堂级杂志。












_________


自律者,得自由






其实,松浦弥太郎这种生活的精致感来源于他高度的自律。





他常年坚持健康的作息。虽然干着文字创意的工作,但他每天的生活规律到像有重度强迫症。

我一天的时间分配基本是固定的

”。在他的概念里,健康是第一位,所以他十年如一日的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十公里,晚上十点睡觉。去年他还参加了台北马拉松,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跑马拉松的人通常很看重时间,尽管松浦弥太郎倡导跑马也要从容,但他对时间的敏感,体现在了别的方面,比如工作。




每天早上七点吃早饭,早饭后的一小时是思考时间,然后八点准时上班,八点半正式开始工作。

上午的四小时是他的专注时间,他要求同事在这时候都必须“不转接电话给他”、“不和他交谈”。




然后他的午饭时间一直是下午一点,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不休息,错开一小时休息。











下午的工作从两点开始,主要工作内容变成了跟其他人商讨、会面,还有会议时间。他会根据当天的实际工作内容,规划好相应的时间区间,细化到四点开始的半小时,是下午的邮件确认时间。




工作以外,要有生活。他每天下午五点半准时下班,四点半之后就是他一天工作最后的一个小时,他会选择在这一小时出外办公,或者去书店里逛逛,为的是让工作了一天的自己平静下来,同时也唤醒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










这样的工作时间安排,他也用在了编辑们的身上。为了让编辑们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他定了几条“办公室规矩”:每天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半必须准时下班;每天有两次茶歇;周末绝不可以加班,要安排时间陪孩子、做饭、看电影等等。




他说,“

如果你不懂得生活,你怎么让读者懂得生活?

如果只有工作和睡觉,好的创意不会出来。










工作以外,他的生活也有很多自律的习惯。




为了时刻保持体面的形象,他坚持每两个星期就要去理一次发,还说跟发型师在漫长的磨合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专属他自己的发型。剪头发的那段时间,他可以看着镜子好好地端详自己,“看看这段时间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而我需要做点什么”。










他喜欢美食,Ins的照片上90%都是他自己做的料理。每周他都会挑战一个新料理,做一两次还有新鲜感,但很多人做了两三次之后就会慢慢放弃。松浦弥太郎则把它坚持成了习惯,有时还会自己创新菜谱。











但再怎么爱吃,他也有着很强的克制力。




比如他很喜欢吃咖喱,虽然不是什么珍贵东西,但他坚持一年只吃三次,生日一次,另外两次留给值得庆祝的重要时刻。










他在《崭新的理所当然》里说到,“‘心情愉悦’是一种快感,而不是‘心获得满足’的幸福感。

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而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




这个道理通俗解释,就像我们小时候一般只在特定节日才能吃到好吃的,等到长大了却随时随地可以吃到,那一口美味就没那么吸引人了。松浦弥太郎选择用“克制”来维持恰到好处的幸福感。











包括对待友情,也不能要得太多。平时松浦不会常常和朋友聚会,“友情不宜过于亲密”,漫长岁月里如果约了某一天和朋友吃饭,想到要见久违的朋友,这种偶尔才见面的感动往往会更深。










松浦弥太郎这样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自律才能得自由,对生活的欲望保持克制,让一切都能保持着适当的新鲜感。




用他在《崭新的理所当然》里写的这段话来总结,就是:“胃、房间,以及自己的心。无论是哪一种,如果一股脑儿地把东西全塞进去,不管是食物的味道、优点,还是精彩之处,都会变得模糊不清。

在‘还想多吃一点

’的时候放下筷子,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找到恰到好处的状态。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容易就被松浦弥太郎“洗脑”?每个看过他的书的人,都能从他书里很明显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写的未必是大起大落的人生,高潮迭起的故事,反而都是一些平淡琐事、平凡小物,因为真实又很接近我们的生活,才如此让人信服。




而且,他这讲究得令人羡慕向往的美好生活,最终归功于他高度的自律。他说,“

克制会使欲望变得简单

,只有过滤掉不必要的部分,才能更加专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处其中的过程。”










黎贝卡的话:




昨天发的纽约战利品(戳蓝色字温习)分享,很多读者跟我说这件T恤上的小女孩是Q版佛里达(Frida Kahlo,墨西哥女画家),我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特地找了张她的自画像,果然是~发现连神韵都抓得很到位,更喜欢这件小白Tee了。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了。二条是levi"s?的推广,现在在他家定制牛仔外套,还有优惠,快去看看吧~




祝大家用心地度过每一天,我们明天见~:)




编辑:Erin;实习生:米奇




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你还可以看这里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这篇来自

伊萨卡岛笔记

(ID:life_and_style)





这篇来自

每天只种一棵草

(ID:yourshoppinglis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的精彩文章:

46岁的俞飞鸿美过20岁,到底什么样的脸比较抗老?
时髦有质感的上班装,就买这几家
这些随身小物,不仅颜值高,还能救命
国庆出游,请带上这份机场买买买指南
正统英伦风怎么穿得时髦,看他家就对了

TAG: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