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

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

今年國慶連著中秋,又到回鄉吃螃蟹,吃菱角時候。

上一次吃菱角是在去年,國慶節那天父親接我回家,離家不遠時路過一片水塘。我問父親:「那是在摘菱角嗎?好久沒吃。」父親停車去打招呼。一會兒,水塘里的那對夫妻笑著喊:「拿桶來,撿嫩的,甜!」我們裝了一桶,父親要給錢,夫妻倆連說不用不用。原來他們與父親相識,先前下肥的時候,父親幫過忙。

1

菱角,學名菱(歐菱)Trapa natans,菱科菱屬,一年生浮水水生植物。菱角古稱菱或芰[jì],取名皆與植物形態有關,《本草綱目》解釋得好:「其葉支散,故字以支;其角棱峭,故謂之菱。」唐人已將二者相區別:「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1]明王象晉(1561-1653)所編《群芳譜》以「菱」為正名,以「芰」為別名。

菱角如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日本、朝鮮、印度、巴基斯坦也有分布。花期5-10月,果期7-11月。果含澱粉50%以上,可供食用釀酒;全株可作飼料。[2]

野生的菱角較小,現今人工養殖的菱角品種很多,果實大,口感似板栗,一般蒸煮後食之;一時吃不完,可晒乾後剁成細粒熬粥。

by 孫勇

by 孫勇

如今有一道菜,拿菱角、蓮子與藕片同炒,起鍋後略撒蔥花,名曰「荷塘三寶」,水中新鮮食材集於一盤,別提多美。菱角味美,兩千多前的歷史已有記載,相傳春秋時期楚國卿大夫屈到嗜好菱角,一年大病,囑咐掌管祭祀的家臣說:「祭我必以芰。」他死後一年,家人以芰祭之,其子屈建不許,認為這違反了楚國的祭典:「國君有牛享,大夫有養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 [3]所以,菱角在春秋時算是珍異,及至南朝,也能賣個好價錢。(唐)李延壽《南史》載:「會稽寒人陳氏有三女,無男,祖父母年八九十,老無所知,父篤癃病,母不安,其室遇歲飢,三女相率於西湖采菱蒓,更日至市貨賣,未嘗虧怠。」 [4]

這大概也是因為菱角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菱角首次載於醫書是在漢末,《名醫別錄》上品·卷第一記載:「芰實,味甘,平,無毒。主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齊民要術》謂:「菱能養神強志, 除百病、 益精氣。」《唐本草》曰:「菱作粉極白潤宜人。」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其可「解傷害積熱,止消渴,解酒毒」。

吳青霞 采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我還未上學的時候,家裡種過菱角。那時幾家幾戶合夥承包一片水塘,種菱養魚。所以到了採摘的季節特別熱鬧,好幾隻小木船,女人們撐船采菱,裝滿一船划上岸,男人們挑回來,洗凈,凌晨隨農用車去城裡的集市上賣。每日快到飯點,母親先回家做飯,湖裡捕來鮮魚同白蘿蔔燉一鍋,做好飯,走二里地將飯菜挑到湖邊,鋪幾張荷葉在地上,燦爛的秋陽下,眾人圍坐,喝酒解乏。下酒菜里當然少不了煮熟的菱角。這是我對菱角的記憶。

由於菱角產量不高,次年便改種經濟價值更大的湘蓮,那以後菱角便吃得少了。

尚未成熟的菱角,葉片後方紡錘形的是氣囊,提供浮力

《楚辭·離騷》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菱生湖澤,需涉水而采之,故「芰」常與「荷」連用。但根據我的經驗,菱角卻不可與荷同養於一池,否則田田蓮葉將完全遮住陽光,影響菱角生長。

後來念書,讀到唐代詩人崔國輔的《小長干曲》: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

心中一驚!「菱歌唱不徹」,說的是我小時候吃過的菱角么?遙遠的回憶,瞬間被一首詩喚醒。

19世紀水粉彩畫:賣菱角,清代京城市景風俗圖

2

采菱時所唱的菱歌,至少在屈原的時代就有了。《楚辭·招魂》:「陳鍾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發《揚荷》些。」 《涉江》、《采菱》、《揚荷》,都是楚國的歌曲名。[5]其曲調應該是歡快的,謝靈運(385—433)有詩言:「采菱調易急,江南歌不緩。」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一年(512),梁武帝蕭衍(464—549)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第五曲即《采菱曲》 [6],此曲唱到:

江南稚女珠腕繩。

金翠搖首紅顏興。

桂棹容與歌采菱。

歌采菱。

心未怡。

翳[yì]羅袖。

望所思。

很明顯,蕭衍這首《采菱曲》是一首情歌。最後四句的畫面多美:夕陽西下,遠處唱起動人的菱歌,歌聲中似乎有淡淡的憂愁。采菱的女子,以羅袖遮斜陽,舉目遙望她心中的情郎。

清·潘振鏞·絹本作品《采菱圖》

將《采菱曲》編為情歌,並非空穴來風。羅願(1136~1184)《爾雅翼》載:「吳楚之風俗,當芰熟時,士女相與采之,故有采菱之歌與相和,為繁華流蕩之極。」 [7]此情此景,自然讓人想到《詩經》里冰雪初融時青年男女相約於水邊游春的詩篇: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詩經·鄭風·溱洧》)

所以崔國輔寫采菱,自然也要寫到愛情,只不過他寫得那樣含蓄、那樣青澀。「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與他那首《採蓮曲》「相逢畏相失,並著採蓮舟」同出一轍。

從南朝到隋唐,《采菱曲》盛行於江南,與《採蓮曲》一道成為當時流行的曲調,寫的人很多。南朝梁簡文帝(320- 372)《采菱曲》:「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指出菱角開花的時間,正好是桑蠶結繭的暮春。南朝齊王融(466--493)《采菱曲》:「荊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謳。」此二首點明采菱地點在荊楚和吳越一帶。南朝梁江淹(444-505)《采菱曲》云:「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指明菱角成熟乃在秋天,有一種菱角成熟後呈紫色,所以大觀園裡迎春住的地方叫紫菱洲。江淹說采菱可解愁,大概是采菱曲優美,令人忘憂。唐張九齡(678-740)也說:「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由此看來,江南一帶的采菱曲,從先秦一直唱到隋唐,歌之不盡,想來應該是極動聽的。

菱屬植物的花朵

劉禹錫(772—842)謫居朗州(今湖南常德)時寫過一首長長的《采菱行》: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鴛翔。」最後兩聯點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這裡,菱歌不再是青年男女戀愛傳情的樂曲,遠離廟堂的水鄉澤國,一曲《采菱》,聊以慰藉謫居江湖的零落之人。

唐朝采菱詩突然多了起來,這大概與唐代江南經濟開發,江河湖泊遍植菱角有關。唐末陸龜蒙《南塘曲》關於采菱的詩句寫得很美:「妾住東湖下,郎居南浦邊。閑臨煙水望,認得采菱船。」「汀洲月下菱船疾,楊柳風高酒旗輕。君住松江多少日,為嘗鱸鱠與蒓羹。」(此處蒓即蒓菜)

此時,采菱,與採蓮、採桑一樣,儼然已成為一種審美對象,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人們對於江南女子的想像。唐以後許多畫家都有采菱圖,如元代的趙雍,明代的沈周,清代的金農、潘振鏞、王翚(huī)等,現代的有吳青霞等。

潘振鏞 采菱圖 立軸

3

兩宋時期菱角的種植較以往更盛,張良臣有詩言及蘇州的采菱舟:「處處綠波通酒巷,女郎多在采菱舟。」

而西湖由於種菱過盛,水源受到污染,《臨安縣誌》載:「乾道五年(1169)……西湖所種茭菱,往往於湖中取泥,葑夾和糞穢,包根墜種,及不時澆灌穢污。」以至於官府不得不「專一管轄,軍兵開撩,不許人戶請佃種植茭菱。」[8]彼時,種菱和種糧一樣,也成為政府徵稅的對象,南宋名臣、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范成大(1126-1193)有詩為證:「采菱辛苦廢犁鉏,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上海博物館藏 金農《山水人物圖冊》之二《采菱圖》

明清兩代,菱角大概已成為尋常之物,荒年能代替糧食。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嫩時剝食,老則曝干剁米,為飯、為粥、為糕、為果,皆可代糧。其莖亦可暴收,和米作飯,以度荒歉,蓋澤農有利之物也」。 不僅菱果可食,其莖之嫩者,亦可為食。菱的嫩莖葉,時人稱之為「菱科」,明代散曲家、畫家王磐(約1470-1530)所著《野菜譜》中錄有采菱科救饑荒的小曲:

采菱科,采菱科,小舟日日臨清波,菱科採得余幾何?竟無人唱采菱歌。風流無復越溪女,但采菱科救飢餒。

清代許凌雲《泗水患》也提及菱角救荒:「夾岸蘆丁花是壁,依河舫小水為田。勸君莫把清貧厭,菱角雞首也度年。」(「雞首」指雞頭米,即芡實)

不獨百姓種菱,貴族家的園子里也有。《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襲人命人給湘雲送「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囑咐道:「這都是今年咱們這裡園子里新結的果子,寶二爺叫送來與姑娘嘗嘗。」

民國 徐源舫 采菱圖

4

曹雪芹對「菱」似乎有著很深的感情。金陵十二釵副冊,前八十回只提及一人,即香菱。香菱,本命甄英蓮,四歲那年元宵被拐走,養大後賣給金陵公子馮淵,不料卻被薛蟠搶去做小妾,寶釵賜名「香菱」,後在大觀園裡從黛玉學詩,度過了一段美妙的青春時光;薛蟠娶妻夏金桂後香菱受盡虐待,終於扶為正室了,卻難產而死。《紅樓夢》里這樣一個命途多舛的女子,曹公在她身上賦予了不少讚美和憐惜。一次夏金桂挑釁說香菱的名字沒道理:「菱角花開,誰見香來?」香菱如何答覆?曹公這樣寫:

不獨菱花香,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第八十回)

此外,大觀園裡迎春居住的地方叫紫菱洲。第七十九回,迎春出嫁後,寶玉萬分惆悵,作《紫菱洲歌》以詠懷: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

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

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

同樣作為水生植物,菱角浮生,顏值和名氣遠不如蓮。所以,曹雪芹將「菱」與甄英蓮(真應憐)和賈迎春聯繫起來,她們並非大觀園裡的主角;儘管如此,曹公一樣對她們寄予了深深的愛與同情。

陸遊(1125—1210)晚年曾寫過一首《夜歸詩》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八十老翁頑似鐵,三更風雨采菱歸。」采菱到了南宋詩人陸遊的筆下,竟可以如此蕩氣迴腸。這首詩除了寫出陸遊的錚錚鐵骨,同時也點明采菱的時節乃是在中秋附近。

中秋佳節,遙望故鄉月,池塘中的菱角,月光下翻著微光,回看采菱詩,遙想采菱曲,不知會想起誰。

二零一七年秋於蒲黃榆

[1](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華書局,1931年版,第184頁。

[3]鄔國義等:《國語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05頁。

[4](唐)李延壽:《南史》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三?孝義上》。

[5](宋)洪興祖:《楚辭補註》,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09頁。

[6]其餘六曲為《江南弄》、《龍笛曲》、《採蓮曲》、《鳳笙曲》、《游女曲》、《朝雲曲》。

[7](宋)羅願:《爾雅翼》卷六,石雲孫點校,黃山書社,1991年,第61頁。

[8]《咸淳臨安志》(四庫全書本),卷三十二。

作者簡介:江漢湯湯,企業職員 / 美術館公共教育志願者 / 自由撰稿人,現居北京。

編輯: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轉載時請保留本聲明。

iPhone用戶可通過下方二維碼打賞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圖鑑 的精彩文章:

加油狸藻,吃掉水裡的蚊子
讓「捻子」染紫你的手指
羊乳 山裡的小海螺
十二花神 菊有英
自帶酒杯的小「向日葵」

TAG:植物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