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三災來臨時,這位菩薩發願來救度眾生

三災來臨時,這位菩薩發願來救度眾生

諸尊大菩薩名字的由來

節選自《妙法蓮華經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察,是能觀之智;世音,就是世間的音聲,是所觀的這種境界。觀世音,就是觀察世間所有的音聲,所以這位菩薩是觀世間一切音聲而得名。他大約是因為眼睛太多了,所以世界什麼事他都要管。這位菩薩,為什麼他要管世界所有的事情?就因為他大慈悲的緣故,不捨棄一切眾生,所以叫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和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在中國有句俗話說:「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因為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他們這種慈悲,深入到一般人的心裡去了,所以人人都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

在往昔,他因為修的四十二手眼,所以證得千手千眼的這種的莊嚴法相。觀世音菩薩是不是只有千手千眼呢?不是的。觀世音菩薩有無量手、無量眼。因為他有無量手,所以能用他無量手把眾生從苦海裡邊拉出來,接引到一個安穩快樂的彼岸上;他用無量眼來看所有的一切眾生。誰若有苦難,對於他有緣的眾生,他一定不會不管這個閑事的,一定會救助這個眾生。

觀世音菩薩看見哪一個眾生有什麼痛苦了,他就解除這個眾生的痛苦;看見哪一類的眾生有了災難,他就要解除哪一類眾生的災難。所謂「尋聲救苦」,你若有苦呢,你只要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那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

得大勢菩薩:這位菩薩是有大勢力的菩薩,他一舉手、一投足,都大地六遍震動,都有「震、吼、擊、動、踴、起」這種的形相、這種的聲音,他的勢力很大,那麼驚天動地的這勢力,所以叫得大勢菩薩。

常精進菩薩:這位菩薩是常常精進的,他是日精進、夜精進,晝夜六時沒有不精進的時候,比任何人都精進,所以他叫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這個不休息菩薩,也是常精進,他什麼時候也不會說:「我疲倦了、休息休息了。」他從不休息,時時刻刻都在精進,身精進、心也精進。不是身精進、心懶惰了;或者心精進、身懶惰了。這都不叫不休息,就是身心都常精進,晝夜六時恆精進。

寶掌菩薩:寶,就是寶貝,也就是法寶;掌,是手掌。菩薩有以他的行門命名的,有以他的本願命名的。什麼是行門?就是他修行的法門。什麼是本願?就是他在因地時發的願。有的就用這種的願來取名字,有的就用他這個德行來取名字,有的就用他的本領取名字。

這一位寶掌菩薩,他手掌上有種種的法寶。第一個法寶,如意珠手;他掌上有如意珠,這個如意珠,是遂心如意,無所不至。第二,又有罥索手。第三,有寶缽手。第四,是寶劍手。第五,是跋折羅手。第六,是寶杵手。第七,就是施無畏手;他這個施無畏手,是對一切都無所畏懼。這位寶掌菩薩在因地時,也就修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四十二眼。因為他這個掌裡頭,具足一切法寶;這一切法寶,就包括一切的寶,所以這一位菩薩的名字,就叫寶掌菩薩。

藥王菩薩:藥王、葯上兩位菩薩是兄弟,在佛教裡邊有一段因緣。在往昔有位轉輪聖王,他有一千個兒子;這一千個兒子,都一齊發願要出家修行,這就是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佛,在這個賢劫出世。

這位轉輪聖王,另外還有個妾妃,又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就發願,要護持他這一千個哥哥的法,護持這千佛;每一位佛出世,他都做護法。小兒子一看,他哥哥發願做護法,他就發願來供養;他發願他這一千個哥哥成佛的時候,無論哪一位成佛,他都先來供養佛。不是就供養一次,在這佛住世的時候,他永遠來供養;不是就供養一個哥哥,他這一千個哥哥都成佛,每一個哥哥他都去供養。

這位佛涅槃之後,到末法的時候,他又發願來救度眾生,用種種藥品來醫治眾生的病。這三災來臨的時候,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瘟疫,是傳染病,有的一生了傳染病,就會死的。藥王菩薩就發願來救度一切有病的眾生,這是藥王菩薩宿世的因緣。藥王菩薩專門來醫治眾生的病,不但醫治眾生的身病,也醫治眾生的心病;眾生身心的病都醫治好了,然後才能修行。

勇施菩薩:勇是勇氣,施是布施。你布施,要有勇氣才能行;如果沒有勇氣,你就不會行布施。在六度萬行之中,以六度為主;六度又以布施為第一。所以我們人要是作布施,這就包括六度萬行在裡頭。

布施要有勇氣,要有一種勇猛的心去行布施,這樣你這種功德才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你布施的時候,是以不思議的精神來做,你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譬如我們想要布施,可是又想起自己:「我這錢如果布施給他人,我自己怎麼辦呢?我衣服如果布施給他人,我自己又穿什麼呢?我房子布施給他人,我自己又住什麼呢?」這就是沒有勇氣;一想起了自己,就不肯布施了。好像飲食,本來想送給人家吃,又想起來自己了:「我如果把這飲食布施給人,我自己又吃什麼東西呢?」一想起自己,勇氣就消散了,就沒有勇施的精神。

勇施菩薩所作的布施,是不假思索就做的。啊!我看這個人困難,我幫忙他,給他一百塊錢,叫他拿著做點衣服、買點吃的東西。這不加思索,就布施給他;如果一想,想到自己,那就是沒有勇氣了。勇施菩薩勇於做布施,勇於財施、法施、無畏施;他最勇猛、精進。

寶月菩薩:這位菩薩的名字,叫寶月。為什麼這位菩薩的名字叫寶月。因為月能隨著數來盈滿或虧缺,對月本身而言,是沒有什麼損害,也沒有得到什麼利益。行菩薩道也是這樣,菩薩隨眾生的機來隱藏或顯現,對自己而言,並沒有增,也沒有減。所以這位菩薩是以寶月為名。

月光菩薩:這位菩薩,以月光為他的名字;月光能除一切晚間一切的黑暗,就好像智慧之光而破愚痴之暗。

滿月菩薩:這位菩薩,功德猶如十五的滿月,那麼樣的圓滿。

寶月、月光和滿月菩薩,名字怎麼來的呢?這三位菩薩,精持戒律,所謂「嚴凈毗尼」。在《楞嚴經》上講,「嚴凈毗尼,弘范三界」,「能於國土,成就威儀」。毗尼,就是戒律。他們嚴持戒律,持得就像一輪寶月那麼光明、那麼樣圓滿;能作為三界大的模範、大的榜樣,在每一個國土,來成就威儀;所以這三位菩薩,一位菩薩叫寶月菩薩,一位菩薩叫月光菩薩,一位菩薩就叫滿月菩薩。其實,寶月也就是滿月,月光也就是寶月;這三位菩薩,雖然名字不同,行門是一樣的,都是從精持戒律來的。所以說:「持戒清凈如滿月,身口清凈無瑕疵。」你看!持戒清凈,就好像那滿月似的。身口清凈,就是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清凈;無瑕疵,是一點黑暗的地方也沒有。所以這三位菩薩,都是從持戒修行而得名。

大力菩薩:這位菩薩的大力,是特別大,好像得大勢菩薩的力量那麼大,所以叫大力菩薩。

無量力菩薩:這大力可是大,但還沒有到無量;這無量力,又超過大力。其實,大力菩薩就是無量力菩薩,無量力菩薩也就是大力菩薩。

越三界菩薩:超越三界的這位菩薩。超越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怎麼超的呢?也就是因為有大力,也就是因為有無量力。

這大力、無量力、越三界三位菩薩,也都是修同一種的行門──修精進波羅蜜行門,他總向前去邁進。為什麼他修精進波羅蜜?你現在由他這個「大力、無量力、越三界」來證明。這三個名字,都是一樣;大力,也就是無量力,無量力,也就是越三界。他若沒有大力,也不會越三界;他若沒有無量力,也不會超出三界。所以,這大力、無量力、越三界菩薩,修精進行門,精進波羅蜜。為什麼修精進波羅蜜?就因為有大力、有無量力,有超越三界的勇氣,所以常常精進,總向前去邁進。這是三位菩薩名字的由來。

跋陀婆羅菩薩:跋陀婆羅,有三種翻譯法:

(一)賢守。賢是聖賢,守是保守、守住,這樣看守著。怎麼叫賢守呢?因為這一位菩薩能看守、守住佛的家業。

(二)賢首。賢是聖賢,首是首腦。這位菩薩是作眾賢之首,是眾賢人中的一個首領;在菩薩裡邊,是作上座的。他是菩薩裡邊的大菩薩,為菩薩之首,賢人之首。

(三)賢護。賢是聖賢,護是保護。他是在聖賢裡邊能護持眾生的菩薩。

這位跋陀婆羅菩薩,是用禪定的功夫,修禪定波羅蜜。

彌勒菩薩:又叫阿逸多菩薩。彌勒,翻譯為慈氏。阿逸多,又譯為無能勝,勝是勝利。沒有可以勝得了他的,沒有任何的天魔外道可以勝得了他,所以又叫無能勝菩薩。彌勒菩薩住在兜率天內院,這一位菩薩修慈心三昧,也就是修忍辱三昧──忍辱波羅蜜。因為他修慈心三昧,他對一切眾生有慈悲心;一切眾生對他也就生出一種慈愛的心,來擁護這彌勒菩薩。

這位彌勒菩薩,等釋迦牟尼佛不做娑婆世界的教主了,他就來接替釋迦牟尼佛教主的職位。什麼時候他來接替呢?有一些外道就講:「啊!彌勒菩薩來了,彌勒菩薩出世了!」這簡直是說夢話!釋迦牟尼佛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這個世界(賢劫),現在是減劫,每過一百年,人的身量矮一寸,壽命減去一歲。減到人壽十歲止,然後那時候再增;也是每一百年,人的身量增高一寸,壽命增多一歲。等到人的壽命增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減;減到人的壽命到八萬歲時,彌勒菩薩才出世教化眾生;那時候,也就是「龍華三會」。所以現在這些個外道,不懂佛法,就亂講亂說;這是有一定時間的!拿著佛法來評論,我們現在人的壽命,平均大概六十至六十五歲之間,那麼等到減到人的壽命到十歲那時候,你想一想,還有多長時間?然後再增到八萬四千歲,這又有多長的時間?之後,八萬四千歲,再減到八萬歲上,彌勒菩薩才出現於世。所以現在這些個人盡在說夢話,啊!真正可憐!

寶積菩薩:這位菩薩,積集很多寶貴的東西。他積集了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功德;這個功德,猶如寶貝一樣,積蓄而成,所以他的名字叫寶積菩薩。

導師菩薩:導是引導,師是師父;他作眾生的引導師父,來接引、引導。好像現在有一些個旅行社,帶著人到各處去旅遊,這叫導遊。他就是引導人歸於正路、歸於佛道。引導什麼樣人呢?引導墮地獄的人。這些個人也不曉得發菩提心,墮地獄了,在那兒受罪受苦,也不知道懺悔;所以導師菩薩就用種種的方便法門去引導他,令他再發菩提心、修菩提道。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像前邊所說這麼多的菩薩摩訶薩,有八萬人那麼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持咒發音念得不準,有沒有關係?
修挨打行門:打跑了脾氣,打來了開悟
家庭現惡病、鬧口舌,如何誦〈大悲咒〉解除?
28.賒棺葬母 宣化上人事迹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