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渝川:和平繁榮的假象:回望柏林奧運會

鄭渝川:和平繁榮的假象:回望柏林奧運會

1936年8月,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從賽事舉辦及在當時引發的反響來看,柏林奧運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歐洲和美國公眾對於德國這個國家以及納粹黨的反感情緒有所緩和,甚至有人迷上了這屆奧運會背後的德國文化元素。

希特勒在出任德國總理後,很快就將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鼓吹的反對和清除猶太人政策轉為德國政府的行動。猶太人就業、就學、從事商業甚至在公共場合活動都受到限制或禁止。在德國政府的公開鼓勵下,民間的反猶排猶不斷掀起浪潮,發生了持續的有組織的針對猶太人的迫害。這也使得大量猶太人開始逃離德國。

希特勒對於奧運會原本毫無興趣,甚至顯得高度仇視。他非常清楚加入了較多黑人運動員的美國各類運動隊,擁有強勁的奪牌實力。他也不願意讓猶太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出現在奧運賽場——但那樣的話,德國在本土舉辦的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就更加困難了。

隨著納粹德國重新武裝,英法美諸強開始有了更多防範,希特勒擔心在德國做好戰爭準備之前,就發生大國干涉,使之好戰努力功虧一簣。不僅如此,他還意識到,奧運會上展開的運動員、運動隊競逐,都會與所在國家的名稱、國旗和榮譽聯繫在一起。如果能夠辦好奧運會,還能讓德國運動員取得好成績,就會極大的凝聚德國民眾的愛國熱情,而這對於之後希特勒要發動的侵略擴張是有益的。

更重要的是,藉助奧運會,希特勒可以展示其納粹種族理論的優越性——前提是非猶太的日耳曼民族的運動員要取得好成績。對外,德國可以展示繁榮、民主和愛好和平的形象,為其爭取備戰時間創造有利條件。

希特勒的這些如意盤算,部分得以實現。第11屆奧運會激發了大量德國人的自豪感,而在國外,則塑造出希特勒愛好和平的形象,這也是之後英法兩強不斷對之作出危險的綏靖退讓的原因所在。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國雖然在奧運會上取得了極佳成績,卻嚴重依賴於猶太人運動員、教練員,這無異於公開宣告納粹種族理論的荒唐。並且,在這次奧運會大放光芒、獨得4塊金牌的田徑運動員傑西·歐文斯,不僅來自於希特勒最最討厭的美國,而且還是個黑人。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柏林1936》,出自德國著名歷史作家和傳記作家奧利弗·西姆斯。這本書記錄了1936年8月1日-16日,即柏林奧運會舉辦期間及前後幾日,在柏林以及德國其他大城市所發生的動態。書作者不僅聚焦於奧運賽場、德國政界,精確地描繪了納粹黨人、德國及其他國家外交家、藝術家與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在這屆聲名狼藉的奧運會期間的微妙互動;而且還將相當數量的德國民眾、外國遊客和記者的行蹤、事迹串聯在一起,記述了柏林奧運期間,安寧祥和的秩序背後那些不堪的真實。

書作者展現出極高的場景刻畫、人物肖像描繪的水平,將前述時間進程(16日)劃分為16個章節。比如,在傑西·歐文斯奪得第一枚金牌,而希特勒寄予厚望的德國運動員埃里希·博西梅爾僅獲第五,書中根據歷史文獻檔案、奧運會影像資料具體的還原出賽場當時的狀況,包括參賽運動員的神態、衣著、緊張程度,以及觀賽貴賓和民眾在比賽前後的反應——「奧運會場中的歡呼聲突破了天際。『傑西·歐文斯!』觀眾們齊聲高呼。接受如此喝彩的歐文斯難以置信地望向場中的茫茫人海……一種宿醉般的情緒在希特勒的包廂里蔓延開來……」

書中也列入了對這屆奧運會的旁觀者的描述,如遠在瑞士的德國著名作家托馬斯·曼,通過當時的大量媒體報道了解到奧運會的動態,「納粹黨人確實想盡辦法,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托馬斯·曼……心裡的不適感」因為奧運會的進展而逐漸強烈。「希特勒想要展示權力:對於一個擁有這般建設實力的工業國,最好不要去挑釁。」

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到訪柏林奧運會期間,先是震驚於德國文明成果以及完全不同於美國的組織秩序,對於德國甚至納粹都頗有好感,但他在與普通德國人的交流中開始了解到了納粹德國展示給人們之外的更多真相,比如集中營,比如隨意逮捕、肆意虐待甚至捕殺。托馬斯·沃爾夫是《柏林1936》書中描繪的關鍵角色之一,他代表了那些最初被納粹德國欺騙而產生好感,但從未失去道德責任感和道德直覺,最終識破納粹騙局,發出憤怒指控的正義人士。柏林奧運會閉幕後,托馬斯·沃爾夫回到美國,並很快出版了一本《有件事要告訴你》,在盛讚柏林這座城市的同時,對納粹德國提出了譴責和指控。這位可敬的作家在1938年因肺結核去世,年僅37歲。

鄭渝川:知名書評人、時評人

「大象讀書會」

大象無形,更豐富更有意思的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故事一:盒子

TAG:大象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