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培育出65個「綠色超級稻」品種,海內外累計推廣1.4億畝

我國培育出65個「綠色超級稻」品種,海內外累計推廣1.4億畝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三湖農場「綠色超級稻」長勢喜人(劉濤攝)

我國農業科學家培育出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水稻新品種65個,育成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不育系和恢復系水稻品種20多個,在海內外累計推廣綠色超級稻面積1.4億畝。

10月25日,在「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重大項目暨「綠色超級稻十周年」成果展示會上,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表示,綠色超級稻的基本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產量、改良品質的基礎上,使水稻生產能「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國科學家在2005年原創性地提出「綠色超級稻」理念。「綠色超級稻」不僅是指具有綠色性狀的一類新品種,而且代表「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生產模式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向。

「綠色超級稻」所倡導與實踐的「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目標完全契合國家「綠色發展」的戰略思想。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成熟適用綠色技術、綠色品種的示範、推廣和應用」。這是國家層面第一次對「綠色品種」進行官方認定,「綠色品種」的審定標準也同時出爐。

張啟發介紹,實現上述目標的基本思路是以目前最優良的品種為起點,綜合應用品種資源研究和功能基因組研究的新成果,充分利用水稻和非水稻來源的各種基因資源,在基因組水平上將分子標記技術、雜交選育技術等有機整合,培育大批抗病、抗蟲、抗逆、營養高效、高產優質的新品種。

▲張啟發院士(中)向外國專家介紹「綠色超級稻」的培育方法(劉濤攝)

華中農業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中國多家農業科研院所,開展綠色超級稻培育和實踐,設置了五個課題,總體目標是,少打農藥30%,少施化肥30%,節約淡水30%,高產優質。幾年來,科研人員發掘鑒定了大量重要的綠色性狀基因和大批育種創新材料,構建了3000多份水稻基因組測序資料庫,搭建起全基因組育種選擇技術體系,摸索出綠色超級稻關鍵栽培技術。

如今,「綠色超級稻」全國推廣面積達到9000萬畝,品種高達65個,同時還在海外推廣5000萬畝。500萬畝「綠色超級稻」在湖北推廣,農民每畝增收近千元。

張啟發表示,「綠色超級稻」的推廣和普及,不僅滿足人類吃飽肚子的需求,更改善環境、保障糧食安全。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斷創造高產記錄的超級稻將會和「綠色超級稻」殊途同歸,逐漸融合,共同促成國家育種目標的轉型,為綠色農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對此,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孫俊立認為,保障糧食安全要從供給側改革角度保障糧食安全,不能一味追求數量,就是要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從量到質、質和量並重轉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全球首款破膜神器開啟臨床應用
即便「阿爾法元」問世,人類仍沒有必要為AI焦慮
未來工程師軟實力培養受關注
東亞最古老的人類基因組被發現,但不是現代東亞人的祖先
俄專家評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沒有美國,工作起來更輕鬆

TAG:太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