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一個人接受這四項真理 他就是佛教徒!

如果一個人接受這四項真理 他就是佛教徒!

文 / 宗薩仁波切

許多人誤以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認為的佛教國家,如韓國、日本、不丹等,對佛陀和佛教都有這種神化的看法。難怪局外人會認為佛教徒就是追隨這位外在的稱為佛陀的人。

然而,佛陀本人曾說,我們不應該崇拜個人,而應該崇拜此人所教導的智慧。

有許多人也同樣先入為主,認為轉世、業報是佛教最重要的信念。另外還有許多這類粗略的誤解。

舉例而言,藏傳佛教有時被稱為「喇嘛教」,而禪宗在某些狀況下甚至被認為不是佛教。有些略懂一點卻還是被誤導的人會用諸如「空性」或「涅槃」等字眼,卻不了解其真意。

如何才是佛教徒?假設你要給他們正確的回答,那麼答案就會直指佛教2500年傳統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接受下列四項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

(諸行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

(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諸法無我)

涅槃超越概念

(涅槃寂靜)

這四句佛陀宣說的話,稱為「四法印」。「印」在此處意指確定真實性之印記。

雖然一般認為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但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這種回答通常會沖淡了興頭,無法引起更多的趣味。

四法印的意旨原本就是讓人們直接了解,而非隱喻或神秘性的,他不應該像餐後幸運餅乾里的字條一樣看看就算了。

然而法印也不是教令或聖誡。稍做思維,也許大家就能看出來,其中沒有任何道德性或儀式性的內容,也沒有提到善或惡的行為,他們是根據智慧而來的實際真理,而佛教徒最關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倫理是次要的。

偶爾抽一兩口煙或有一點風流韻事,不表示你就不能成為佛教徒,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被容許去做邪惡或不道德的事。

廣泛地說,智慧來自佛教徒所謂具有「正見的心」,但一個人甚至不需要自認為是佛教徒就能具有正見。

究竟而言,是這個「見」決定了我們的動機和行為。也就是「見」,在佛教的道路上指引我們。

如果我們能在四法印之上再發展善行,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佛教徒。但什麼令你不是佛教徒呢?

如果你認為並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無常,你認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恆常的,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緒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實在有某些情緒是純然愉悅的,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現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確實本具自性而存在,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如果你認為證悟存在於時間空間及能力的場域之內,那麼你就不是佛教徒。

那麼什麼令你是佛教徒呢?你也許不是生長在一個佛教的國度或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你也許不穿僧袍或剃光頭,你也許吃肉,而且崇拜饒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 Hilton,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教徒。

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是超越概念的。

當然,你不需要隨時隨地不停地專註於這四項真理,但它們應該常存於你的心中,就好像你不需要隨處都憶起自己的姓名。但當有人問起來,你馬上就記得,完全不會猶疑。

任何接受這四法印的人,即使沒有接受過佛陀的教法,甚至從未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字,也可以與佛同道。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轉自清凈禪修,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成佛的機會 曾與我們無數次擦肩而過!
壓力怎麼來的 那就讓它怎麼去吧!
九月初九重陽節 恭逢摩利支天菩薩聖誕
智敏上師: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從念誦來的
柔軟不是柔弱 有柔軟心的人不會受人欺負!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