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申包胥是楚國的王族,也是伍子胥的好朋友,當伍子胥踏上逃亡的路時,恨恨地對申包胥說,我一定會回來報仇的。申包胥回答到,好吧,我們互相勉勵一下,你能顛覆,我一定能使它復興。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春秋時期,「君臣之義」還比較淡泊,人們更認同的是父子之義。因此,當伍子胥說自己要回來報仇時,申包胥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勉勵他。不過,因為申包胥本人是楚國王族,他決定忠於自己的族人,忠於自己的國家,因此就有了「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的誓言。

後來的事實證明,兩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首先是伍子胥,他在吳國站穩腳跟後,不但親自率領吳國的軍隊攻進楚國都城,還掘了楚平王的墓鞭屍。

逃到山裡的申包胥派人責怪伍子胥,如此激烈的泄憤行為只能引起楚國人民的不滿,還是收斂一點吧。伍子胥根本聽不進去,仍然一意孤行。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申包胥看到勸誡不管用,只好以實際行動來踐行「興楚」的誓言。他要去尋找外援。想來想去,申包胥把目標鎖定秦國。一方面,秦楚是姻親,逃亡在外的楚昭王是秦國的外孫。另一方面,只有晉國和秦國有實力幫助楚國復國。晉國是指望不上的,他們恨不得楚國馬上滅了才好。因此,能幫上忙的只有秦國。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申包胥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來到秦國,請求支援,并力陳秦國出兵的理由。但是,秦哀公並沒有給個痛快話,他只是讓申包胥到驛館休息,說要考慮考慮。這就是不同意的節奏啊。申包胥沒有放棄,他站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進。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申包胥的忠誠與堅毅終於打動了秦哀公,秦哀公寫下了《無衣》一詩: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之後,秦哀公又發兵救楚,楚昭王復國。申包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這一誓言。

楚昭王復國後論功行賞,要賞給申包胥五千戶,但申包胥不要,他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個臣子的本分,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了拒絕封賞,申包胥帶著一家老小逃進山裡隱居。沒辦法,楚昭王只好給他發了個獎旗,表彰他這一門為「忠臣之門」。

此人勉勵伍子胥復仇又力挽楚國狂瀾,只因他心裡存著更大的「義」

相對於伍子胥的父子之義,申包胥的國家大義更有情懷。因為他心裡裝的是國家的安危,而不是某個人的生死與恩怨。這樣的人值得尊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坊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期有個人臨死前想吃一道菜,兒子不但不給,反而立刻殺了他
穿越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帶你過一個熱鬧又豐富的重陽節
歷史上一次占卜,開始和結局毫無懸念,中間的過程讓很多人意外
一個被黑了2000多年的人,差點被國王殺掉卻被史官記錄成弒君
歷史上最有良心的官員寧可餓暈也不以權謀私,有了吃的還想到母親

TAG:讀史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