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廷玉位高不自矜,權重不自負,深諳進退之道,不圖後世之名

張廷玉位高不自矜,權重不自負,深諳進退之道,不圖後世之名

張廷玉才思敏捷,文筆流暢,雍正即位之初,「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張廷玉片刻擬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從未出過差錯。,張廷玉生病不能上朝,雍正問左右:「朕連日臂痛,汝等知之乎?」近侍驚問其故,雍正說:「大學士張廷玉患病,非朕臂痛而何?」從雍正的措辭,足以看出他已把張廷玉視為自己的臂膀了。

西北用兵時,張廷玉「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齣,刻不容緩」,傍晚回家,仍「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於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軍情緊急時,每日常有百數十人抱牘案環立於旁等待批答,以至坐在肩輿之中也不得閑。即便如此,張廷玉也毫不懈怠,無一事出錯或耽擱。雍正贊曰:「爾一日所辦,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張廷玉記憶力很強,能將各部院大臣、全國疆吏的出身、經歷甚至姓名、籍貫絲毫不差地說出來,但卻心思縝密,與督撫外吏幾乎沒有書信往來。雍正對他信任有加,人事決策多向他諮詢,他卻未曾走漏一絲風聲。

雍正七年(1729年),西北軍情緊迫,為便於及時處理,清廷「始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後改稱軍機處。張廷玉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後,對這一機構的職能、制度以及奏批方式,進行了有效簡化與規範,使之成為維繫清朝統治的中樞。張廷玉開創的「廷寄」諭旨之法,比明發上諭更易於保密,且傳遞迅速。

當一個人對身外之物毫不動心時,那麼任是金刀銀槍也奈何他不得。張廷玉位高權重,想要討好他、巴結他的人比比皆是,但他卻不置私產,甘守清貧。雍正念其勞累、清苦,賞銀兩萬兩,張廷玉也謝恩不受。實在推辭不過,就用來資助公共建設。

長子張若靄精於翰墨丹青,經常出入內府鑒定字畫。一次,張廷玉在僚屬府上看到一幅名人山水古畫,驚嘆難得一見。孰料沒過幾天,這幅畫竟然掛在張若靄的書齋中。儘管是人家投其所好相贈,張廷玉還是拉下臉來「冷嘲熱諷」。若靄連忙跪地謝罪,隨即完璧歸趙。張廷玉主政吏部期間,有個同姓書吏,經常在地方奏章上做手腳勒索錢財。因他朝里有靠山,地方上得罪不起,只能背後罵他「張老虎」。張廷玉得知後,頂住各方壓力,堅決將其撤職查辦,被人譽為「伏虎侍郎」。

張廷玉29歲點為翰林,33歲入值南書房,45歲擢禮部侍郎,50歲升禮部尚書,累遷至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兼管吏戶兩部,平步三朝,深受倚重。他回老家祭祖,雍正特賜如意,並在其謝恩奏摺上批曰:「朕即位以來,朝內的大臣,一日不曾相離者,惟卿一人。雖是君臣,情同契友。」為表對張廷玉的賞識,雍正特立遺詔,以其「器量純全,抒誠供職」,配享太廟。在大清兩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上,張廷玉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漢臣,可見雍正對他的讚譽非虛。乾隆即位後繼續奉其為漢臣之首,並特封三等勤宣伯,開清代文臣無戰功而封伯爵之先例,可謂恩遇優渥。但他卻能以唐代宰相郭子儀為楷模,位高不自矜,權重不自負,頗諳進退之道,不圖後世之名,以至於在五百多卷的清史稿中鮮有他功業的記載,但青史自為賢者留名。

此文為看點(閑來V讀書)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醉愛逍遙 的精彩文章:

這種柏拉圖式的接觸,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表達友善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
要想人生順遂,我們一定要學會生氣
不是異想天開,「科學克隆人」的出現,失戀或其他望不可及的東西,不久將遠離人類
崔琰用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帶你簡單的了解中國的世界級非遺

TAG:醉愛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