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之国史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之国史

中山国的历史几经风雨,十分曲折。

中山初称鲜虞。公元前774年,“鲜虞”之名首见于《国语》。春秋时期,由鲜虞、肥、鼓、仇几个部落组成的鲜虞部落联盟,逐渐由陕西北部、山西向中原地区迁移。公元前662年,鲜虞出击邢国,两年后又征伐卫国,使邢君出逃,卫君被杀。春秋中后期,鲜虞的主要对手是晋国,晋国相继灭掉了鼓、肥两个部落。公元前507年,鲜虞出兵晋国,大败晋军。

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首见于《春秋》。公元前494年,中山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今河北赵县境内)。公元前491年,中山收留了因晋国内乱逃奔而来的晋大夫荀寅。晋国为报此仇,于公元前489年派赵鞅“帅师伐鲜虞”,并获大胜。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中山国又持续受到晋国的致命打击,几乎灭国。公元前457年,晋国征伐中山,中山国遭受重创。

战国中山国疆域变迁图

乳丁蟠虺纹带盖铜鼎 鼎盖微鼓,上置镂空环形捉手。鼎为深圆腹,圜底,三蹄形足。鼎身两侧有长方形附耳,鼎腹中部饰凸弦纹一道。鼎盖、耳和腹部满饰蟠虺纹为地的乳丁纹,纹饰细密精致。

蟠虺纹铜罍 器形饱满,口沿平折,短颈,广肩,鼓腹,平底微凹。肩两侧有对称的牛首形兽面衔环,环上饰雷纹,腹部两侧有一对竖环耳。颈部饰夔龙直角勾连纹一周,肩部饰内填雷纹的蟠虺三角勾连纹一周,上腹部饰夔龙勾连纹一周,纹带上下边框均由陶索纹组成。

凤首流铜匜 匜通体状若飞凤,流作凤首形,喙部可以启合,倒水时自动张开。匜身椭圆,大口斜沿,圜底,下有三个兽面纹蹄形高足,尾部有枭首蛇身环形鋬。腹部两侧各有一铺首衔环。凤首雕刻精致,尖喙,矮冠,圆目,眼圈饰羽毛纹一周,头部空白处阴刻流畅的云纹和鳞纹。铺首周围阴刻展开的凤翅,内底浅雕四条鱼纹。造型轻盈秀丽,花纹精细,是战国青铜器中的珍品。

蟠虺纹兽首流嵌松石铜匜 匜是古代贵族的盥洗用具,与铜盘配套使用。盥洗时,用匜从上面浇水,下面用盘承接弃水。此匜器身椭圆,深腹,小平底,矮圈足。匜的流水口为兽头状,兽耳挺立,双睛镶嵌绿松石,兽口张开形成流口,憨态可掬。兽身两侧饰铺首衔环,颈下有一环,尾部有一兽形鋬。匜的上腹铸有两周凸绳纹,绳纹间为蟠虺图案,绳纹下作三角兽面纹,圈足外表作陶索纹。器身硕大,造型浑朴生动。

嵌松石虎形金饰片 为镶嵌在衣物上的饰件,具有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小虎低头垂尾,四肢弯曲作行走状,形象稚拙可爱。金黄的虎身上嵌有翠绿的松石,色彩明丽,富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络绳纹铜扁壶 壶身扁方,鼓腹,矮圈足,平盖。盖面两侧装饰兽首衔环,兽首的双眼镶嵌绿松石。壶身两侧、腹部四面设有三组六个对称的麻花形提环,显然是为穿提链而作。壶身四面外表均饰兽面扭结双重绳索纹,圈足外表装饰由三角云纹组成的绳索纹。此壶造型、纹饰模仿游牧民族马上盛水盛酒的皮囊样式,别具一格。

蟠虺纹铜瓿 盛酒器具。此器形体较大,圆形,口外折成宽沿,短颈广肩,圆鼓腹,矮圈足。肩部两侧有一对兽首形环耳,环耳下套薄片大圆环;另两侧有一对扉棱式耳,扉棱上浮雕蟠龙六条。腹部由双凸棱綯纹结成络绳纹四周,将器身等分位3层24个纹饰区,其内填满细密卷曲的蟠虺纹。圈足饰綯纹一周。纹饰呈浅浮雕状凸起于器身之上,规矩而华美。器形匀称典雅,花纹繁缛富丽,做工极为精细。

铜孔雀形饰 一对两件。形状、大小相同,与车构件同时出土,推测属于车上饰件。孔雀体态丰满,圆睛尖喙,直颈挺立,后尾高高翘起,仿佛正在开屏,姿态优美。全身饰有细密的羽状纹饰,线条流畅。

玉石串饰 周长20.3厘米,灵寿县岗北村战国中期墓出土。由1件长条形墨绿色玉石、14粒珠形红玛瑙串珠、8颗扁圆形水晶串珠和4颗扁圆形冰石珠串相间串成,搭配协调,色彩丰富。

中山侯铜钺 钺是古代兵器,也是象征王权的礼器。此钺形体扁方,刃呈圆弧形,中部有一圆孔。两肩等宽,各有一长方形穿;长方形直内。钺上装饰(见图)形纹,孔和刃之间竖刻铭文2行16字,铭文内容为:天子建邦,中山侯(yǐn)。作兹军钺,以敬(警)氒(厥)众。意为中山侯受命于周天子,其威严不可侵犯。钺的铜帽和错银铜鐏与钺一同出土。铜钺古朴端庄,气势威严,铭文记录了中山国崛起自称为侯的事实,对研究中山国史极为重要。河北博物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战国 的精彩文章:

战国时韩国君主世系图,此后中国再无以韩为国号的政权
战国青铜之“滇”文化,随葬品多与牛相关、男女老少都爱喝酒
带你走近曾侯乙墓,感受战国古玉的辉煌!
法家在战国是儒家分支,成就儒家战国第一学派!
记住两个词,春秋和战国不再傻傻分不清

TAG: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