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諾獎「生物鐘」研究,後續工作或打開延續生命的方法之門

諾獎「生物鐘」研究,後續工作或打開延續生命的方法之門

10月2日下午,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三位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解釋了「生物鐘」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失眠、倒時差、晝夜顛倒、睡眠長度因人而異……「生物鐘」和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卻一直不明所以。就在和專家連線解讀諾獎時,科技日報記者的一歲小女兒正在「鬧覺」,因為她體內的生物鐘告訴她該睡覺了。

生物鐘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告訴她睡覺?諾獎「新秀」又是如何窺聽並破解了這段「體內密語」呢?為此,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生物學者楊光華在第一時間接受了科技日報獨家專訪。

後續的應用價值是巨大的

在此之前有幾個預測的是癌症領域的研究,但這次「中彩」的卻是生物鐘。

「睡眠不好,是萬病之源。」楊光華說,睡眠對人類的影響巨大。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生物鐘紊亂,會導致免疫系統時常,引起了身體的很多其他疾病,比如惡性腫瘤的發生,病毒感染的幾率都會增大。

獲獎者證實了生物的晝夜節律是由基因(per基因)控制的,是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定了一個方向。「這會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領域研究中來。」楊光華說。

找到了控制人類睡眠的基因,後面的研究和開發的任務將「如潮湧來」。「單細胞也有生物鐘的節律。」楊光華說,而多細胞的節律原理是什麼呢,神經細胞內部之間,分子之間是怎麼作用的呢?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如,每個基因都有啟動子,用來啟動基因的表達,」楊光華說,「科學家可以進一步研究,細胞內對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

如果能夠找到控制該基因的相關因子,就能進一步找到「人為作用」的「靶子」。這裡所說的「人為作用」就包括合成相關藥物。「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產品和藥品方面,就可以做到改善倒時差、治療不眠患者等。」楊光華說,而不是僅僅依賴有副作用的安眠藥。

破解「未解之謎」給科學家打開想像之門

「他們破解的是人類此前的未解之謎。」楊光華說,睡眠對生物體的健康來說,有著如此大的關係。

」獲獎者的工作給我們科學家提供了很多想像的空間。」楊光華說,比如,代謝周期的放大將是生命的周期,後續的工作也可能會打開延續我們生命的方法之門。

「我是做細胞治療領域的,獲獎消息讓我想到了之前的一個關於幹細胞治療可明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的報道。」楊光華說,「我就會考慮,幹細胞擁有的再生、免疫機制是怎麼影響人體的呢?目前只知道產生的效果,其中的機理,也可以由細胞機制來進行闡釋。」下一步的工作,就可以圍繞幹細胞釋放出的蛋白因子,對影響生物鐘的基因的調節來展開。

另外,圍繞這一突破對生命節律開展的橫向研究,也將很精彩。

可以通過節律的手段治療疾病,楊光華說:「睡眠時期,人的器官是在自我修復,如果我們知道準確的節律,就可以知道特定時間進行哪樣的醫療更有效。」這有可能指導出未來的醫學發展出「自然療法」,即與生物的自然節律匹配的治療方法。

三位科學家2015年就是熱門人選

早在2013年,上述三位科學家就獲得有「21世紀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的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因為三位科學家利用基因變異果蠅,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實驗,揭示了操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5年他們就是獲諾獎的熱門人選。」楊光華說,當時就預估是在遺傳領域和生物鐘研究相關的,今年頒給他們是實至名歸。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3位美國人揭秘生命的「生物鐘」,獲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明日起宣布
一個個「世界第一」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詩歌里,大寫的中國!
這項「諾獎」不管頒給誰,我們已走在世界前列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