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民國時期開始出現相聲茶社,專演「相聲大會」,全國只有四家:天津的聲遠茶社、連興茶社,北京的啟明茶社,濟南的晨光茶社。連興茶社是天津最富盛名的曲藝園子,名家薈萃,賓客盈門,一度場場爆滿。傳說還曾樂死一位觀眾,簡直就是人間喜劇。

最初,京津兩地的相聲藝人都以撂地為主,只有張壽臣、常連安、常寶堃等少數大腕可進小梨園、大觀園等園子,與劉寶全、白雲鵬等鼓書藝人同台,但相聲藝人的地位仍低於鼓書藝人。撂地百般苦,最關鍵一點,斂錢難。到了20年代末,郭瑞林、李瑞峰、陳子荃、馮子玉、李少卿、馬壽延等相聲藝人聚在一起商議,決定創業,建一家專演相聲的茶社。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民國天津)

馬壽延是天津人,少年時愛唱太平歌詞,後被張壽臣代拉為師弟,投在焦德海門下。40年代,蔣軫庭代拉馬壽延為師弟,投在常傑淼門下,入評書門,藝名馬軫華。在三角地書場正式說評書,整理演出《沽上英雄譜》(《混混兒論》),由此小有名氣。

創業,最重要的先選定產品,再找資金。現在產品——專演相聲的茶社——有了,就需要找有眼光的人來投資。馬壽延曾在一家醬貨店當夥計,會做酥魚、粉腸。做生意的章先生總來買粉腸,認識了馬壽延,兩人成了朋友。馬壽延跟他說起辦茶社的事,章總願意投資。為什麼這麼容易就投?一是天津人都愛聽相聲,但並沒有一個專門聽相聲的地方,這個模式太好了;二是投資一家相聲茶社,其實就是找個地方,蓋間房子,花錢不算多;最重要的第三點,投資人和後台演員三七分賬,雖然看上去是三分,但演員人多,算起來還是投資人賺得多。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民國天津)

很快,馬壽延等人在南市東興市場正門右側「霸州李」把式場旁邊找了塊地皮,建起一座簡易園子,連興茶社正式開張。

連興茶社佔地120平方米,四四方方,頂棚高八尺,上有天窗透亮,側面也有窗戶,正面是入場口。茶社裡面東北角有一個8平方米的小屋,算是後台——演員休息室。

連興茶社開業後,「相聲大會」這種形式也正式誕生。資深藝人馬德祿、周德山「掌穴」主持業務,其他演員還包括郭瑞林(郭榮啟的父親)、馬桂元(馬三立的哥哥)、於堃江、高桂清等。張壽臣、馬三立、尹壽山、郭榮啟、常寶堃、趙佩茹、侯寶林、戴少甫、常寶霆、孫少林、班德貴、朱相臣等人都在這兒演過。

一般長期有八九位演員演出,從中午1點開始,演員打著竹板「點買賣」,唱「門柳兒」,一直演到晚上10點以後。每位演員逗哏五次,捧哏五次,隨時準備上場逗、捧、膩縫、說單口,循環演出,中間不休息。每段演出結束後,演員自己到觀眾席斂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謙祥益曾還原茶社演出場景)

每晚散場後點清當日收入,前台(經營者)後台(演員)雙方三七分賬,當場發錢,鎖門下班。一個演員得做到所有的節目都能拿得起來,才能分到「整份兒」。「整份兒」以外,還有「七厘」「六厘」「半份兒」「拿零錢」幾種方式,視演員水平而定。

茶社每天開門後,大門後面有兩個小夥計負責看門,觀眾進屋後發個牌兒,開始計時,出來時按時間交錢。屋內周圍三面都是長條板凳作為觀眾席,賣蘿蔔、瓜子、茶水的夥計在板凳之間穿行。

演員在哪表演呢?屋子中間擺著一張桌子,桌子旁邊坐著的是量活的,乙,捧哏演員;對面幾米遠的地方站著使活的,甲,逗哏演員。兩人臉對臉兒。三個人的群口相聲也是如此,單口相聲就在桌子後面使,有的也坐在桌子旁邊使。

這種形式其實是從撂地演出延續來的。臉對臉兒叫「臉沖里說相聲」,是為了把觀眾「控制」住。演員面對面,也便於兩人眼神交流,表演起來更得心應手。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謙祥益曾還原茶社演出場景)

那時候演員表演的服裝也很隨意,有時穿大褂,有時穿小褂,不是非得穿演出服,有嘛穿嘛。現在說相聲的規矩越來越多了,還都打著傳統的旗號。

跑碼頭的相聲演員到天津困住了,首選就去連興茶社,進門找掌穴的,道辛苦盤道,自報家門、傳授,從哪兒來,打算到哪兒去。掌穴的聽完情況,給他提供幾種解決辦法:第一,「沾光」,也就是演幾天,和演員一樣拿份兒錢,湊夠路費回家;第二,在這一天觀眾最多的時間段演三段相聲,這三段打的錢歸自己,前台不參與分賬;第三,不演出直接給錢,但數量不多。

這道選擇題怎麼做?天津的碼頭並不好闖,相聲說得好的都在這兒混,觀眾最挑剔,看節目的都帶著一顆「刨活」的心,你初來乍到,觀眾憑嘛買你的賬?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上台表演,沒過五分鐘,觀眾就把你哄下去了,泥了。所以第三個答案最現實,但拿錢最少。如果選拿錢最快最多的第二個答案,大部分人都得栽在天津,藝高人膽大的是極少數。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謙祥益曾還原茶社演出場景)

30年代,劉寶瑞到天津演出,正式拜張壽臣為師,開始跟比自己大一歲的師叔馬三立合作,他們倆就是在連興茶社火的。

於寶林17歲拜張振圻為師學相聲,先與焦國臣搭夥在北京東安市場演出,後與李潤傑、王占榮在天津三不管撂地。26歲到連興茶社獻藝,先後與郭全寶、高鳳山、馮寶華搭伴。於寶林初到連興茶社時掙「七厘」,當時已經有一部分觀眾捧他,他的《賣布頭》《戲迷》《雜學唱》效果火爆。有一天晚上尹壽山等人去登瀛樓吃晚飯,留下於寶林使單口,囑咐他盡量把人攏住。於寶林使了一段大家極少表演的《還珠花》,本來是飯點兒人最少,但觀眾卻越聚越多,座無虛席。差不多一個小時之後,尹壽山等人回來了,茶社裡異常火爆,尹壽山也服了,當晚就決定,給於寶林整份兒。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晚年於寶林馮寶華)

現在天津茶館裡年紀最大的相聲演員尹笑聲,以及2011年故去的陳鳴志,是在連興茶社一起長大的。尹笑聲7歲在連興茶社登台表演。

陳鳴志生前曾回憶,他沒去連興茶社以前,尹笑聲是那裡年齡最小,陳鳴志比尹笑聲小八歲。那時尹笑聲總欺負他,陳鳴志就去找尹笑聲的父親尹壽山師爺告狀,尹壽山就去教訓兒子。

連興茶社成立一年,生意興隆,創業成功,那位章總賺了錢,又出資在天津另一塊火地——河北鳥市北頭兒開了一家聲遠茶社。連興茶社和聲遠茶社共同成為天津相聲大本營。這種模式繼續得到推廣——40年代,常連安在北京西單建成了啟明茶社;李壽增、孫少林師徒在濟南創建了晨光茶社。至此,四大茶社全部建成,在歷經苦難的舊時代,「相聲大會」為中國人帶來了無盡的歡樂。(文:何玉新)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史上第一次「相聲大會」怎麼演?有嘛規矩,演員和老闆怎麼分錢?

(謙祥益曾還原茶社演出場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針對影視作品拿天津人「遭改」現象,他想通過作品為天津「正名」
92歲活久見相聲老藝人,與侯寶林平輩,多次參加德雲社紀念活動
相聲演員譖球迷,外號李大白話蛋,《聊天》憶天津足球輝煌歲月
民國第一豪門血脈不息,袁世凱玄孫成青年藝術家,曾獲美國艾美獎
郭德纲评书中讲到民国“箱尸奇案”,背后究竟藏有哪些隐情?

TAG:天津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