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拉斯維加斯教你,「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

拉斯維加斯教你,「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

剛剛,拉斯維加斯發生了一起槍擊案。具最新消息,此次槍擊案已致50人死亡,406人送醫。在感到震驚與錯愕的同時,我們也把目光放在了這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城市上面。我們不禁思考這座城市背後涌動出的不安,在它快速成長的路上是不是已經埋伏下一些根基?從一百多年前的荒蕪之地,到今天有著「魔鬼城市」、「賭城」、「慾望之都」等好幾個標籤的國際都市,能夠支持著拉斯維加斯生命力的到底有哪些根源呢?

拉斯維加斯最著名的廣告語是,「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在這個用金錢和慾望勾畫出的盛世幻象中,經濟衰退和恐怖威脅都不存在。要做一名合格的遊客,你所有的煩惱必須卸載在城門之外,待離開之時再去認領——這裡只接納快樂的人。

「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

拉斯維加斯是魔鬼的城市,為上帝所棄絕的七宗罪惡在這裡肆無忌憚地蔓延滋長,吞噬小城的每一個角落。站在拉斯維加斯街頭,我總覺得幾千年前那座被神之憤怒毀滅的城池穿越千年的歲月來到今日,陰魂不散地依附在賭城身上復活,那座城的名字叫:巴比倫。

巴比倫是傳說中的城,它在閃族語里的意思是「上帝之門」。顧名思義,這是為上帝所眷顧的幸運所在,吸納著兩河流域的靈氣,巴比倫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織就了一幅兩千年的夢之長卷。拉斯維加斯卻不同。它佇立在一片荒蕪之中,無論是從西側的加州還是東側的猶他州駛入,目之所及都是乾涸的土地,以及偶爾出現的憔悴植物。

行駛在這樣的路上,你甚至會懷疑自己錯入世界的盡頭,掙扎在一望無際的沉沉死氣中,沒有出路。然而,就在將要絕望時,地平線上倏然躍出城市的輪廓——金碧輝煌、燈紅酒綠,那種感覺只有震撼兩字可以形容。

仔細想想,你才體會得到這座城市締造者當年的苦心孤詣。無邊的荒漠將賭城與真實的世界完全隔離開來,上百英里的杳無人煙層層過濾掉與現實相關聯的一切。當進入拉斯維加斯時,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世外的海市蜃樓中。

記得第一次光臨賭城,正值美國向伊拉克宣戰之際,兩國劍拔弩張,美國國家安全警戒驟然升高到橙色級別,空氣中都瀰漫著山雨欲來的味道。拉斯維加斯卻依然是一派歌舞昇平,除了米高梅酒店廣告屏上閃爍著的巨幅星條旗外,絲毫嗅不出戰爭的味道,在這個用金錢和慾望勾畫出的盛世幻象中,經濟衰退和恐怖威脅都不存在。要做一名合格的遊客,你所有的煩惱必須卸載在城門之外,待離開之時再去認領,這裡只接納快樂的人。

「歡迎來到拉斯維加斯」

及時行樂正是這座城市所鼓吹的精神。拉斯維加斯最著名的廣告語便是「在這裡發生,在這裡結束」(What happens here, stays here)。賭城製造的,都是奪人心魄的燦爛瞬間,有一擲千金的豪爽,有纏綿悱惻的愛情……然而唯一的遺憾便是保鮮期短暫,12點鐘聲一過,煙花消逝,塵歸塵,土歸土。

比如說吧,拉斯維加斯是世界上結婚最方便的城市,過客們不論身份、年齡和過往,只要手拉手在教堂里交換了我願意的誓言,便是為法律所承認的夫妻,去年1年在這裡登記結婚的就有數十萬對。然而塵埃落定後,真正執手偕老的又有幾人呢? 短命的浪漫,成為拉斯維加斯精神最形象的註腳。

「離開拉斯維加斯」

當然,雖然有「世界結婚之都」的謔稱,拉斯維加斯最為著名的還是賭場。這座沙漠中的孤島正是託了一干豪華賭場的福,蓬勃發展,成為繁華的不夜之城。要知道,這片土地在20世紀初還杳無人煙、寸草不生,一望無際的荒漠吞噬人們所有希望。

但是到了1931年,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通過賭博合法提案,各地賭徒蜂擁而至,昔日的醜小鴨竟然蛻變成世界第一大賭城,從此欣欣向榮,一發不可收拾。幾十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匆匆而逝,老城區如今日趨衰敗,昔日風光不再。

所有的喧囂都匯聚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拉斯維加斯大道有一個形象的謔稱:Strip,這個名字似乎比大道的本名還為人所津津樂道。據說它來自上世紀60年代叱吒賭城的風雲人物Guy Mcafee,他覺得日趨成熟的拉斯維加斯大道出挑得越來越有好萊塢日落大道(Sunset strip)的風采,就順便稱之為Strip。但是英語里,Strip又有脫衣舞的意思,Guy Mcafee當年到底做何想,今日的遊人們又怎麼解讀這個名字,就不得而知了。

拉斯維加斯的大小賭場不可勝數,然而最為惹眼的,還是坐落在主幹道拉斯維加斯大道兩側的數家超級賭場。這是在其他處皆不可見到的奇特景象,幾百米長的大路邊,竟然密密麻麻排列了十數家四星或五星級飯店,裡面賭場餐廳卧房一應俱全。

拉斯維加斯大道

這些招牌飯店每一座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題,從古埃及金字塔到水城威尼斯。有些飯店的天花板被裝飾成天空的樣子,任室外或雨或晴,賭場的掌控者恣意操縱著天氣變幻和喜怒哀樂。

拉斯維加斯鐵了心要把一切在他處不可見的景象變為現實,讓人淪陷在這樣的幻境中,死心塌地地墮落下去。大概也正因為這樣,賭城才成為「離開拉斯維加斯」這類悲情電影的完美演繹之地。

只是不知道這些五光十色的繁華背後曾經有著怎樣的血雨腥風。美國關於拉斯維加斯的電影不在少數,而當好萊塢遭遇賭城時,不可或缺的一劑調料便是黑幫。在經典黑幫電影系列「教父」中,科利昂家族的生意重心從西西里到紐約再到拉斯維加斯。

這塊沙漠綠洲為黑手黨所青睞,並在幾大家族的互相傾軋中破繭而出,搖身一變成為全美的娛樂中心。要知道,這不僅僅是無聊的好萊塢編劇們的杜撰,賭城的第一家高級旅館——於1946年落成的弗拉明戈酒店——就由芝加哥黑手黨老大Bugsy Siegel一手興建,酒店用他女朋友的名字命名,並在竣工後交與她經營。

拉斯維加斯的豪華酒店雖然星羅棋布,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的幕後老闆只區區幾家,比如著名的Excalibur, Luxor和Mandalay Bay互相毗鄰,風格雖然迥異,卻隸屬同一集團。三家酒店內都修建有輕軌站台和通道,每隔10分鐘便有一輛列車呼嘯而過,載著人們在三處穿梭遊覽。匆匆過客們看到的,只是這個花花世界的表面風光,紙醉金迷背後有多少血淋淋的勾心鬥角,又有誰知道呢?

慾望的海市蜃樓

拉斯維加斯的繁華不局限在賭場之內,街市上也是同樣的人流如織、熙來攘往。作為華人,對拉斯維加斯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這樣說,並不是重彈炎黃子孫自古酷愛賭博的老調,而是因為那種摩肩接踵的熱度常讓我想起自己生活過的城市。說起來,賭城是唯一一座能嗅到中國味道的美國城市。

不知道紐約如何,我去過的其他地方,即使是後現代城市的典範洛杉磯,熱鬧也只囿於市區有限的幾個街區,而帶來這些熱度的,不過是比其他處稍為濃密的車流和零星多些的行人而已。

繁華的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卻不同,行人道上、車道上,到處滿滿當當,空氣中流動的也儘是嘈雜的聲音,不論早晚,大街上充盈的的都是新鮮活躍的人們,讓我恍惚間有回到北京的錯覺。這種感覺並不為我所獨有,有一次和一位台灣來的阿姨聊天,她曾經向美國人解釋台北街頭的情形,她說,台北是大號的拉斯維加斯。

不過,拉斯維加斯的街市也盡有與北京台北不同之處。首先最為惹眼的,就是各酒店門前招徠目光的表演秀,而眾多演出中,最不能錯過的恐怕要數五星級酒店Bellagio門口的大型音樂噴泉。Bellagio因為喬治?克魯尼的一部「十一羅漢」而舉世聞名,然而它真正讓其他酒店失色的傾城一顧就是這座蔚為壯觀的大型音樂噴泉。

這座噴泉架設在Bellagio門前的一片湖水中,人工湖的設計靈感來自義大利的科莫湖(Lake Como),水面倒映著酒店宏偉的托斯卡納式建築,每當音樂響起,上千個噴泉托起層層水柱,橫跨水面1000多英尺,最高可達240英尺,幾乎有數十層樓高。整個畫面彷彿來自古地中海的塞壬女妖翩然復活,搖曳生姿,妖艷得奪人心魄。

除了諸多表演噱頭外,最具賭城特色的就是街頭散發的廣告傳單。人們常將黃賭毒相提並論,在拉斯維加斯,雖然毒品買賣在公共場合形跡隱蔽,色情生意卻如火如荼,如果說酒店裡的無上裝秀曖昧地兜售著情色,街頭鋪天蓋地的廣告則公然叫賣著慾望。每當夜幕降臨時,便從不知何處湧出無數懷揣傳單、面目可疑的男人,有行人經過,就毫不遲疑地將紙頭強送出去,上面搔手弄姿的儘是待價而沽的青春。

拉斯維加斯的噴泉

放肆的傳單、喧囂的賭場和快樂的人群,使你懷疑拉斯維加斯到底是不是一座真實的城。它是唯一一處在美國電視網上長期播放廣告的城市,廣告中,人們來到這裡,放縱,然後離開。

比如在一則長期播放的電視廣告中,一個濃妝艷抹的妖冶女子搭上停在酒店門前的超長豪華轎車,準備離開前往機場,在后座上,她百般搔首弄姿,對司機媚眼頻傳,而到達機場,車門一開,她卻早已換好正裝,架上黑邊眼鏡,一派莊嚴優雅。在拉斯維加斯,我們是另一個自己,一個只存在於這座海市蜃樓中的分身。

拉斯維加斯是一座由慾望構築的幻境,在這樣的幻境中,分不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看著那些站在牌桌後面,動作熟練,統一著裝的莊家們,彷彿也是這幻界的一部分,每天凌晨隨著賭場的打烊煙消雲散,第二天早晨開張時又重新凝聚。

在這座過客的城中,居民們又是怎樣生活的呢?聽一個在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讀過書的人講,在那裡生活時,他一次賭場也沒敢去過,因為害怕偶然的一次便會滑落進虛幻的泥沼中,抽不出身來。在這樣的地方長住,必須得有定力堅守住那份平凡真實的生活。

其實真正讓我見識賭城平凡人生的,是第一次遊歷拉斯維加斯時――當時正站在Bellagio門前,驚嘆於音樂噴泉的雄渾氣勢,突然身後一片嘈雜,一群拿著喇叭,舉著牌子的人由遠而近,大聲呼喊著「我們要合同,現在就要!」的口號,原來這些每日生活在籌碼和錢幣之間、演繹著揮金如土的神話的人也需要為麵包牛奶而奔波,這個海市蜃樓般的所在,也有如此真實而殘酷的一面,那麼對於那些編織夢境的人,賭城在他們眼中又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拉斯維加斯的名字來自很多年前的西部開拓者,人們將這片荒涼乾旱的不毛之地命名為「牧草地」,來祈禱一片肥沃的草原,好放牧牛羊。19世紀中葉,一名拜訪過拉斯維加斯的陸軍中尉曾經絕望地認為,從此往後,再不會有人涉足這片沙漠,可是百年時光竟將昔日的荒蕪裝點成今天的繁華景象。基督教稱人類為迷途的羔羊,而基督則是救贖世人的牧羊人,在拉斯維加斯這片肥沃的牧草地上,放牧著的是人們無窮無盡的慾望,來看顧這些羔羊的卻又是誰呢?

(本文來源於北京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文化 的精彩文章:

原來《芳華》背後,還藏著嚴歌苓這些經歷
完整版《四世同堂》面世,含英文回譯《饑荒》後16章
孟曉蘇的捨得智慧: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轉變思維阻力,方能深化改革
《敦刻爾克》的敦睦懷柔與《戰狼2》的雖遠必誅

TAG:鳳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