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叫他出使外國,他卻領兵把國家滅了,外國因此懼怕中國幾百年

皇帝叫他出使外國,他卻領兵把國家滅了,外國因此懼怕中國幾百年

五千年華夏,上演了無數場武伐紛爭,也因此衍生出很多英雄武將。比如秦朝的王翦,西漢的衛青、霍去病,南宋的岳飛,明朝的戚繼光、袁崇煥等。這些人無一不是久經沙場的老手;更甚者,可能一生都在戰場上奔襲。

對於他們而言,無論披在身上的光環多麼耀眼,看起來都是理所應當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個人卻不一樣,此人一生僅打過一次仗,但是名氣卻絲毫不輸於以上諸位名將,尤其是他說的其中一句話,更是至今還被後人口口相傳,而且每每提及,都會讓華夏兒女熱血沸騰。

這個人就是陳湯,西漢時期人,曾經一戰為安定祖國邊疆做出了極大貢獻。

陳湯出生並不顯貴,相反還很卑微,因為年幼時家庭貧困,父母以乞討借貸才能勉強支撐起家人溫飽,所以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陳湯,從小也是平白遭受了鄉鄰不少白眼。

不過,生活雖然苦,但是有一樣陳湯卻沒有落下,那就是自打總角之年就一直保持的閱讀習慣。

轉機出現在漢元帝當政初期。說起來陳湯最終能被漢元帝重用,也算是費了很大一番周折。

早年陳湯為了擺脫命運,曾到首都西安求取功名,並依靠寫得一手好文章,最終為自己謀得了『太官獻食丞』一職;後來陳湯在西安的日子裡又與富平侯『張勃』結好,這為他後來入仕更上一層樓創造了條件。

黃龍元年(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

初元二年,也就是漢元帝當政的第二年,朝廷下詔,要求公侯大臣推薦年輕的人才,張勃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

本來按照正常的流程走,陳湯會有很大機會擔任一個要職,但是,就是在等待分配的期間,陳湯父親去世了。

古代大家都知道,父母去世,子女是要守喪三年的,但是陳湯為了不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就沒有回去守孝。而這件事後來又被好事之人檢舉到了朝廷。

百善孝為先,朝廷認為陳湯缺乏最基礎的孝道,不足以擔任公職,於是就削去了他的職位,還將其拘捕入了監獄。可憐的是,推薦他的張勃也受牽連被削減了俸祿,而且還趕上了張勃去世。

可能是陳湯命不該絕,又或許是他飽讀詩書交友廣闊,陳湯在牢中沒待多久,朝堂上又有大臣向漢元帝舉薦了陳湯,這次陳湯終於被任命為了郎官。

陳湯上任後不就,就趕上了漢朝要出使匈奴。當時西域是又亂又窮,沒人想去,於是陳湯主動請纓,表示願意領命前往。就這樣,陳湯又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同校尉『甘延壽』一同前往。

這裡交代下背景。在漢元帝之前,也就是漢宣帝時期,匈奴內部矛盾激化,五個單于爭奪王位。為了得到漢朝的支持,勢力最大的『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漢朝(實為人質)。後來郅支單于得勢,攻破了周圍小國,統一了勢力,也漸漸地不在把漢朝放在眼中,前不久甚至把護送他兒子回國的漢朝使臣都殺了。陳湯同甘延壽便是在這個時候前往的匈奴。

其實,郅支單于之所以有恃無恐的敢殺漢臣,就是因為西域與漢朝相隔萬里,他以為天高皇帝遠,漢庭要想征討,必定會先「暗自思量一番」。實際上當時朝廷也確實沒有要征討的打算,他們只是派人到匈奴,想把被殺使臣的屍骨領回來,然而也並沒有如願。

不過,郅支單于雖然算準了漢朝大軍,但卻沒有算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主動請纓出使西域的陳湯。

對於匈奴的一番作為,陳湯是看在眼裡、而且記在心裡的。就如同他對甘延壽說的那樣:「蠻夷畏懼強者,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原本就是匈奴地盤,現在郅支單于威名遠播,勢必會趁機吞噬周圍更多國家,如果長期放縱他們,一定會成為我朝的巨大隱患。」

別人可能說了就說了,而陳湯卻是一個說了就做的人。於是,他在出使的途中,假託朝廷命令,獨自調發屯田官兵和其它小國軍組成了一支4萬人聯軍,並帶領聯軍一路向郅支單于駐地挺進。

一開始,郅支單于聽說漢朝軍隊到了,還想著要逃走,但當得知周圍各國幾乎都有派軍參與這次征討,知道沒有退路的他,只好堅守城池自保。但最終城破。

此次攻城,一共斬殺丁關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虜了一百四十五人,收降了一千多人。隨後陳湯把他們都分給了有城市的各國所派出的十五個王。

按理講,陳湯假傳聖意應該受到處罰,但漢元帝念起征戰有功,功過相抵,沒有嘉獎,也沒有懲罰。

後來,陳湯在他的上表書中寫到:「天下原本就該是統一的,以前有唐和虞,如今有強漢……對於無心向漢如匈奴,就應該早日除掉,否則其它國家要群起效仿它,大漢必然國無寧日。」最後陳湯還強調,「國之昌盛時,就應以雷霆之勢將異己者消除,用此舉向世人展示: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為何偏愛紅色?
文物壁畫里的中國古代重裝部隊,帶你來看看!
一言以興漢!這個成為華夏民族文化圖騰的稱號,卻差點被廢棄!
凡雨:昆明池不僅僅是一個池
陸賈令子輪流贍養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