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陀告訴你,如何做個真正的「吃貨」

佛陀告訴你,如何做個真正的「吃貨」

佛陀告訴你,如何做個真正的「吃貨」

文|二傻

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很多人喜歡自稱「吃貨」,不管啥東西都是手機先吃,然後發到朋友圈,顯擺,嘚瑟,拉仇恨。

當然也有一些老古董老學究會批判這些現象,說現在的年輕人庸俗淺薄,不務正業。

但是俺覺得吧,這是無傷大雅的事情,年輕人自得其樂,甚至還有點自嘲的味道,其實挺好的,敢於自嘲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可能有人會說了,學佛的人應該不會做「吃貨」吧?那你可就錯啦,其實學佛人才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吃貨」呢,咱們今天就聊聊佛陀是怎麼教我們做「吃貨」的。

俺是不太了解社會上的人整天吃啥啦,但是從網上的信息來看,好像一般的吃貨們吃吃辣條之類的,檔次高一點的吃貨們吃得起茶葉蛋,最土豪的吃貨那可就厲害了,能吃得起正宗的新疆切糕。

那麼,佛教的經論里說的「吃貨」是啥樣子呢?咱們先來說說一般的吃貨。佛經中說,一切有情皆依食而住,依什麼食呢?食有四種,分別是:段食,觸食,思事,識食。咱們一個一個的來看看。

首先來看第一個叫「段食」,這個「段」是分段而食的意思,按時間來分段。像前面說的茶葉蛋啊、切糕啊,所有的這些固體的食物,包括液體的水和飲料,都屬於段食的範疇。

早期的經典中也有翻譯為「團食」或者「摶食」的,因為印度人吃飯都是用手把食物揉捏成一團一團的,揉捏的這個動作叫做「摶」,但是水啊、飲料啊沒法揉捏成團啊,叫「摶食」或者「團食」就不合理啊,所以後來一般翻譯為「段食」,隔段時間吃一次。

通常我們所說的「吃貨」不管吃啥,基本都是在吃「段食」,但是一個人只是有吃有喝,夠不夠呢?不夠的。如果把你關在小黑屋裡,給你吃給你喝,估計一般人也活不下去,所以呢,還得要看好看的顏色,還得要聽好聽的聲音,等等,這些色聲香味觸的滿足,叫做「觸食」,在《瑜伽師地論》中叫作「順樂受觸」,這是前五識所要滿足的需求。現在很多人喜歡看電影啊,聽音樂啊,什麼花道、香道啊,就屬於這個觸食的範疇了。

那麼有了段食和觸食,整天好吃好喝好玩,是不是就行了呢?還是不行。人活一世,你總得有追求啊,總得有希望啊,追求和希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生活的重要因素。那麼這個人的追求和希望呢,在四食中叫作「思食」,《瑜伽師地論》中叫作「有漏意會思」,說的也是這個東西,因為凡夫的追求和希望都還是有漏的。

最後一個呢,叫作「識食」,識就是我們的心識,小乘講六識,大乘講八識,如果沒有這個心識作為根本的話,有情也就沒法存在了。比如像無色界的天人,或者無想天的天人,不需要好吃好喝好玩了,甚至不需要思維活動了,但他們還是存在的啊,那麼他們的根本所依就是這個心識。

大家看看,佛法中一談起「吃貨」們吃的東西,是不是比我們世間的吃貨要高大上很多啊?從茶葉蛋和礦泉水一步步的上升到藝術層面、精神層面,最後到人生根本問題的層面去了。

一般的吃貨們看完了「四食」的概念,應該就有點受刺激了吧?那咱們再看一個更有意義的概念,叫作「五食」。「五食」是哪些呢?經論中說,是念食、法喜食、禪悅食、願食和解脫食。這五種食物是什麼人吃的呢?就是我們學佛人吃的,學佛的吃貨跟世間吃貨們還是有所區別的。我們也分別來看一下。

第一個叫作「念食」,就是說學佛人要時常保持正念,把心安住在佛法上。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還有「六念」或者「八念」的說法,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如果再加上念出入息和念死,就成了八念。

第二個叫作「法喜食」,我們經常祝賀別人「法喜充滿」,那怎麼充滿呢?你得去學經論,通過聞思佛法,心中的疑慮一個個的豁然冰釋,這時候的歡喜無以言喻,這種因法而得的喜悅也是長養佛弟子慧命的食物。

第三個叫「禪悅食」,這個就好理解了,經中經常說修行人「禪悅為食」,就是通過修習禪定而得到的身心的愉悅,這也是長養慧命的食物。

第四個叫作「願食」,我們剛學佛的時候都知道「四弘誓願」,包括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發菩提心,發願往生凈土等等,這些作為修學佛法的目標的願望,也是維持我們學佛的食物。

第五個叫「解脫食」,當我們在佛法上逐漸進步的時候,煩惱和疑惑逐漸的消減,我們的束縛越來越少,越來越能夠由佛法得到真正的自在,這就是更好的「食物」了。

諸位學佛的吃貨們,了解了「五食」的這個概念之後,是不是對於怎麼做「吃貨」更有目標了呢?

我們雖然處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去聖日遙,甚可哀愍,但是似乎也沒必要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只要我們真心學佛法,好好的去讀經論,我們就會發現,佛菩薩其實一直沒有捨棄我們,連我們應該吃啥喝啥,怎麼做吃貨,都給我們考慮的很周全。

做個世間的吃貨,縱然能維持色身,能自得其樂,但人生的價值不能只是吃喝玩樂,我們總得要追求真理,總得要追求解脫,那麼我們就要按照佛菩薩的囑託,努力聞思修,增長戒定慧,在「五食」上使勁做個名副其實的吃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佛教造像的珍寶——雙頭佛像
我用半年的積蓄,參學了十五天,我覺得參學的意義在於……
佛教造像手形錄
學佛人更要講誠信
吉祥草與菩提座。佛陀大傳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