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神奇的數字 奧迪精神領袖quattro

一個神奇的數字 奧迪精神領袖quattro

原文發佈於2013-01-23

奧迪是以四家公司合併而成,因此奧迪的標誌是並列的四個圓環,表示奧迪正式成立前,是由AUDI、August Horch、DKW、Wanderer這四家汽車製造公司合併而來,四家公司手牽手肩並肩,地位平等,正如汽車上滾滾前行的四個車輪,缺一不可。二戰後的1965年,大眾集團從戴姆勒-賓士手裡收購了二戰後元氣大傷的汽車聯盟,並在1968年生產了第一款汽車,首代奧迪100,使得奧迪品牌大受追捧。大眾的入主拯救了汽車聯盟,更是將奧迪發展成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可以說大眾集團給予了奧迪一次重生,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奧迪樹立起一個精神領袖:Quattro和quattro。

大寫?小寫?

首先,不管是quattro還是Quattro,都並非奧迪所獨創的名字,它只是義大利語中數字「4」的寫法。亂入一個補充小知識,瑪莎拉蒂的四門行政轎車Quattroporte總裁,當中的porte是義大利語「門」的寫法,所以被翻譯成總裁的車名,其本意該是「四門」,如何變成總裁就不得而知了。因此,quattro並非一個專有名詞,它用作大寫,只在一種情況,奧迪一個名字叫做「四」的車型,Quattro。在Quattro車型統治WRC Group B非鋪裝路賽段數年之後,奧迪乘著Quattro揚威四海的餘熱,全資成立了quattro GmbH,奧迪的高性能運動部門。字母「Q」使用小寫,是為表明沒有如日中天的拉力之神Quattro,便不會有quattro公司的成立,quattro永遠臣服在Quattro之下,不,與其說君臣,不如說是父子關係吧,老子是大寫,兒子當然是小寫了。

特意帶出大眾收購汽車聯盟的歷史,原因正在於奧迪Quattro的出現,與大眾密切相關。大眾在二戰時期,為德國納粹生產為數不少的軍用車輛,由於軍用運輸車也需要穿越茫茫的非鋪裝地域,為軍隊運送各種資源,大眾的工程師在實戰中開發出一套高效的、可以根據車輪打滑狀態而介入的四驅系統。奧迪的底盤工程師Jorg Bensinger發現大眾的四輪驅動汽車,在濕滑的非鋪裝路面,擁有好得驚人的抓地性能,比馬力更大的前驅車和後驅車都要開得更快,四輪驅動系統可以合理分配四個車輪的驅動力。Jorg Bensinger秒懂,並醞釀出一個開創先河的大膽想法……1980年,奧迪將這個想法的載體第一次公諸於世,它就是1980年末開始發售的奧迪Quattro,一款基於奧迪80雙門轎跑車平台的高性能轎跑,憑藉搭載四輪驅動系統和渦輪增壓引擎,引起強烈的反響。

Quattro擁有奧迪當時最先進的直列5氣缸縱置引擎,渦輪增壓系統將這副每缸兩氣門的SOHC引擎壓榨出200匹馬力,要知道寶馬第一代M3,同樣輸出200匹馬力的E30要在五年後的1985年才出生。Quattro劃時代地引入四輪驅動系統,雖然第一代的quattro需要在中控台上通過按鈕,手動切換中央差速器以及後輪差速器的鎖定與否。直到1987年,隨著quattro GmbH開發出第二代的quattro系統,Quattro終於擁有了一套自動感應前後軸打滑而鎖定的Torsen中央差速器,大大提升了Quattro之四驅系統的性能。1989年,面對E30 M3、190E AMG等假想敵的戰力升級,Quattro也升級了代號為RR的直列五缸四氣門引擎,多了一對氣門自然讓引擎的進排氣效率更高,因而比之前相同排量的SOHC引擎多增加了20匹馬力,達到220匹的水準。伴隨著動力升級的,是一系列的小改動,例如車內增加了覆蓋皮革的面積,商標上的小改動等等,直到1991年車系正式停產。

圖:奧迪Quattro道路版。

圖:這已經是賽車版的引擎了,恐怖的雙排氣泄壓閥,正在告訴你引擎被壓榨到何種程度。

圖:目測這是奧迪Quattro街道版的車主,將愛車Replica成Quattro賽車形態。

Quattro的誕生,可以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它是一輛公路跑車,但奧迪的心思並非讓它成為公路霸者。由於四驅系統的優勢在於非鋪裝路面,奧迪將Quattro發揮的舞台設定在八十年代最火爆的賽車運動,WRC世界拉力錦標賽。在八十年代的WRC,有一個叫Group B的組別,那裡有一堆瘋狂的車廠,一堆瘋狂的賽車,一票瘋狂的車手,一群瘋狂的觀眾,雖然在WRC曾經大紅大紫的車廠,如今的境況都不怎麼樣……1981年奧迪是奧迪第一年完整地參加WRC全年比賽,初試啼聲就第一次在WRC的舞台上上演好戲,Michele Mouton駕駛奧迪Quattro賽車,成為首位獲得WRC年度總冠軍的女車手,Quattro賽車離經叛道地快功不可沒。在一眾WRC賽車之中,奧迪Quattro顛覆性地首次引入四輪驅動系統。在泥濘和雨雪賽段,Quattro總是大幅度地甩開中置引擎、純後輪驅動的對手,而回到鋪裝路面,它那欠缺靈活性的中央差速器以及糟糕的前輪指向性,又反被對手秒殺,就這樣一正一負地顯示著四驅系統的優勢與劣勢。在1982年,奧迪一口氣派出三台賽車出戰WRC Group B 3000cc組別賽事,並奪得了當年的年度總冠軍,1983、1984以及1985年,以亞軍-冠軍-亞軍徘徊在廠商杯前兩名,風頭一時無兩。1985年奧迪以Quattro S1 E2參加當年的WRC比賽,馬力競賽已經將這台賽車的動力催逼至500匹!這讓車隊工程師不得不考慮為Quattro S1 E2賽車裝上比DTM場地賽車還要誇張的空力套件,以獲取更多的下壓力。另一個亮點是,車隊實驗性地為賽車裝上了「Power-shift」變速箱,它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DSG雙離合變速箱的前身。

圖:不同年份的奧迪Quattro賽車齊聚一堂。

奧迪Quattro在WRC的巔峰時期,隨著Group B賽例的取消而告一段落。歷來受世人銘記、令車廠受到敬重的車型,產量絕非追求商業利益的量產平民車可比。從1980年到1991年的11年間,奧迪Quattro街道版銷量是11452台,平均每年銷量只有區區的一千台。但正正是Quattro車系在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比賽中獲得最受對手側目的成績,Quattro車系可以說令奧迪這個品牌在1980年代大放光彩,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車廠,翻身把歌唱,開始有一定的底氣可以叫板寶馬、賓士。奧迪成立的高性能車型開發部門,也直接沿用quattro的公司名稱,甚至連Quattro所搭載的Torsen形式的中央差速器,也因為Quattro高性能形象深入民心,而乾脆以quattro命名。

小寫的quattro從英語的語法上說,不算專有名詞,而且其與義大利語中「四」的寫法雷同,但是奧迪依然遵循「有Quattro才有quattro」的原則,為「quattro」申請了註冊商標。小寫的quattro可以理解為兩個意思,一個是奧迪1983年成立的高性能部門quattro GmbH,一個是奧迪的四驅系統。

奧迪成立高性能及運動部門,純粹是因為Quattro在WRC中的奪目表現,在Quattro的光環下,奧迪於1983年決定另立一家全資子公司,承擔奧迪高性能產品的研發項目。在quattro工程師們的努力下,奧迪開發出與寶馬M、賓士AMG相抗衡的RS車系,RS4、RS6令各自的對手如坐針氈。quattro GmbH的另一個事業頂峰,是2006年投產了奧迪的性能旗艦R8(並非勒芒賽車R8)。

圖:奧迪quattro GmbH專門出產速度怪物,最令人稱道的該是速度破300的暴力旅行車。

奧迪的起源是四個汽車公司並肩齊行,而奧迪的quattro四驅系統,又將四個相扣圓環並肩作戰的意義,詮釋為四個車輪牢牢抓緊地面。1981年是quattro四驅系統的元年,第一代的quattro系統,是一套帶鎖定開關的開放式中央差速器及後軸差速器,前軸差速器是完全開放式。1988年起quattro進化到第二代,主要變化是將中央差速器更換為Torsen扭力感應式差速器,可以感應到前後軸轉速差而起鎖定作用,帶鎖定轉換的後差速器以及全開放前差速器依然保留。第三代quattro系統只用在奧迪的旗艦車型V8(V8的繼任車型就是A8)上。自動擋車型將中央差速器改為行星齒輪組配多碟扭矩分配器,而手動擋車型則維持Torsen差速器,兩款車型都將後輪差速器升級為Torsen,前輪差速器依然是開放式。第四代的quattro系統搭載得更加普及,A4/S4/RS4,A6/S6/RS6/Allroad車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全機械式的Torsen差速器只放在中央差速器上,前後軸的差速器一併改用「電子差速鎖」,其原理是利用ABS的輪速感測器找打滑空轉的車輪,然後對其施以制動力抑制打滑現象。第五代quattro升級了中央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比例,多達80%的扭矩可以被分配到後軸,而如果ESP介入的話,扭矩更可以100%傳遞到一個車橋(原理參看電子差速鎖)。當quattro進化到第六代,Torsen中央差速器被替換為奧迪開發的冠齒輪配多碟分配扭矩,前輪最多可獲得70%扭力,而後輪最多可以得到85%扭力。

圖:奧迪V8,車如其名使用V8引擎,到1993年繼任車型,按照奧迪重新統一命名的方法,被稱作A8。

以上是運用在縱置引擎的quattro四驅系統的發展簡史,事實上在運用Torsen扭力感應式差速鎖的幾代quattro系統,其Torsen也有型號之分,筆者就不在這裡再展開了,另起一文寫寫不同結構的差速鎖還更有看頭。由Torsen衍生出來的一個話題是,很多人據此認為quattro的核心是Torsen差速器,其實不然。例如同樣標示quattro四驅系統的奧迪Q7,其四驅系統是由Borg Warner開發的多片離合混合式四驅系統,而橫置引擎的如A2、A3等車型,其quattro系統並不使用適合直線傳遞的Torsen差速器,而是使用更方便直角分動的液力粘滯摩擦式或Haldex多片離合式系統。應該這樣說,只要是奧迪的四驅系統,就會以quattro表示,但quattro並不代表具體一種結構或者一種技術,而是奧迪四驅產品線的一個標記。反過來說,即便是大眾的縱置引擎平台四驅系統,雖然是叫做4Motion,亦有使用Torsen差速器的例子。

圖:這樣的照片很有愛,不過使用PQ35橫置引擎平台的TT,不管是不是RS,使用的四驅系統都與Quattro在結構上千差萬別。

翻看奧迪的歷史,如果說Quattro拯救了奧迪,quattro發展了奧迪,一點都不過分。「四」對於奧迪來說是個命運性的數字,起初以四家公司組成奧迪的前身汽車聯盟,而後再由四驅系統為奧迪品牌打響名堂,並成為了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四驅系統推行者。Quattro走過了瘋狂而輝煌的歷程,留下了quattro GmbH以及quattro四驅系統這兩個讓後人受用終生的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高性能起源 奧迪RS2 Avant
HAWK Performance母公司卡萊集團100周年慶
TOYOTA豐田汽車車廠歷史與發展
求寶馬M2心理陰影面積
攝影車也瘋狂 看看那些強大的電影拍攝車

TAG:無敵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