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開水洗古畫震驚外國人,她背井離鄉30年只為「搶救」數千幅壓箱底的中國文物

開水洗古畫震驚外國人,她背井離鄉30年只為「搶救」數千幅壓箱底的中國文物

GIF/410K

說起中華瑰寶,敦煌莫高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單是在莫高窟藏經洞中出土的文物就多達5萬多件,其中不乏一些珍貴的經卷、文書、織綉和畫像等等。

這些文物,不光是藝術價值極高,在文化研究上的價值也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但是,這些出土的文物卻沒多少留在了國內,都跑去了洋人手裡。

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一個叫王圓籙的道士在清理莫高窟的積沙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小洞,也發現了這裡面經歷了七個世紀*的古代各類文獻資料及文物藝術品

註:上至晉代,下至宋初。

王道士

本是令人激動的好事,卻因為無知和貪婪變得令人痛心疾首。從1905年到1915年,這十年間先後有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俄國人鄂登堡及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

他們用低廉的價格從那位王道士手中騙購經卷、文書等文物瑰寶近四萬件。自此,莫高窟藏經洞的大多數精品文物流落海外。

英國人斯坦因在1907年拍攝的藏經洞和經卷

丟了文物,王道士自然也成了課本上「中國的罪人」。但這只是文物流落的一角。

在歷史上,這樣的事真的太多了。多少洋人趁著戰爭、戰亂的空子,一批一批的向國外運輸著屬於東方文明的文物。

鴉片戰爭時期流落在外的十二生肖

或許有人會說,外國的科技比較發達,讓他們來保存和維護文物應該放心一些。可事實卻不是這麼說的。

洋人們不了解東方文明,在文物的運輸和保存上也不講究,導致大部分絕世無雙的珍寶們因粗暴的掠奪和保存方式變得破爛不堪。

GIF/1.5M

《我在故宮修文物》片段

對於那些說不如放在外國人那好好保護的人,估計還沒外國人清楚自己人保護文物的水平。

其實歷代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有很強的文物修復意識,並將修復手法一代代地改進,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這也就誕生了一群默默無聞的文物修復師。他們背後的工匠精神和愛國之情在去年上映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里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是感動了無數人。

邱錦仙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特殊的是她30年如一日地在大英博物館搶救「中國文物」。

她僅憑一己之力就修復了館內三四百幅中國古畫。其中最著名的是鎮館之寶之一的《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內館藏的1000餘幅中國古畫得以展出,有她一半以上的功勞。它們的重現也充分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能成為這樣的修復大師,天知道她經歷了什麼。

師從徐茂康、華啟明學習書畫修復技藝

1972年,年僅20歲的邱錦仙進入上海博物館的裱畫室工作。

起初什麼都不懂的她可謂是困難重重,比如古畫的歷史,畫的材質,造紙工藝,修復用的材料、工序等統統都要學。

那段時間,她經常一整天都顧不上吃飯,只是趁著工序間隙吃點餅乾充饑,實在是艱辛。

可她卻從沒想過放棄,反倒是越學越起勁,在老師傅不遺餘力地傳授下不久就上手工作了。

轉眼已在上海博物館工作了15年後,邱錦仙意外地被請去倫敦裝裱古畫,很快就在當地小有名氣。

恰巧當時大英博物館的館長大衛·威爾遜和東方部主任羅森正為那些再不好好修就毀了的中國古畫搞得焦頭爛額。

一聽說邱錦仙,就趕忙找她來,拿出一幅破了好幾個大洞的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畫,給她修修看。她想了想好歹也是別人家裡的自家國寶,指不定哪天能物歸原主,就答應了。

實際上在英國專家們看來,這幅像是從大火里搶回來的畫幾乎是不可能修好的

GIF/417K

邱錦仙仔細查看畫作後,發現「千瘡百孔」下畫的顏色居然還是沒有掉的,就是沾染了過多的污漬。因而要先清洗乾淨。隨後,她弄來開水,做好準備工作進行洗畫。

這可嚇壞了英國人,畫紙怎麼能用水呢,這不一下子融掉全毀了嗎?

原來他們壓根不知道中國傳統有開水洗古畫這門手藝。

儘管他們不明所以,卻心想反正這畫也要壞掉了,死馬不如當活馬醫,就相信她看看。

GIF/510K

接著,她用開水反覆在畫卷正面洗了五次,洗完後把畫卷背後的覆褙紙揭掉,重新找到與原畫相似的紙來補。就像縫破洞的褲子一樣,一遍托著紙,一遍補,將破洞補好之後再全色。

她讓修復破洞的地方跟原來的畫心顏色非常接近,因而一般人很難看出有過修補的痕迹。

GIF/901K

當英國人看到邱錦仙把他們想破腦子都沒法子的畫修好之後,不禁感嘆,果然中國畫還是需要中國人修復。

當即就邀請邱錦仙,拜託她能在平山郁夫東方古畫修復室,專門負責修復館藏的中國古畫。

邱錦仙與她的丈夫

可一心想要回國的她哪裡願意,要是留在這裡,她的丈夫和家人又如何是好呢?

猶豫之餘,館長帶她去了收藏中國畫的房間。令人震驚的是,幾大箱國寶級的國畫竟然就堆在牆角,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正這樣在暗無天日中消逝

她很是痛惜,修復古畫義不容辭。不然倘若有朝一日回國家之後,也是一堆廢紙罷了。從此,她獨自一人過上了在別人家修自己寶貝的日子。

原來上海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很快就此事達成了一致。但考慮到人才流失的嚴重性,她的丈夫作為上博館的首席攝影師,並不能陪同她一起去英國的工作。

這一別離,竟使夫妻相隔兩地12年,直到她的丈夫退休了才到英國陪她。

獨守英國的邱錦仙困難重重卻也不懼挑戰。當在那裡找不到與原畫作質地、紋路和顏色相同的絹布時,她就託人在國內找,找到了之後帶回來。

多年之後,一項重要的任務落在了邱錦仙肩上。那是東晉顧愷之版的《女史箴圖》。無論是藝術還是歷史價值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

可這樣一件寶物卻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被一個英國將軍搶走了,而後他以25英鎊的價格將它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由於當時英國文物家缺乏中國畫知識,裝裱《女史箴圖》時,竟然按照日本畫的方式,將它腰斬三截,並錯誤地在畫卷上塗了一層酸性薄膜。

這樣錯誤的保存下,它的嬌容漸漸被磨損,逐漸出現了明顯的開裂、掉粉等情況。他們幾乎一手毀了一幅畫之後,卻始終也找不到辦法將其修好。

眼看再不修就沒得救了,他們便火速在2013年召集全球的學者和專家討論如何修復《女史箴圖》,最終決定不能重新裝裱,只能在原畫的基礎上進行加固。

但這難倒了一眾專家,誰也不敢親自在原畫中操刀。一旦稍有不慎的話,更是加速這幅畫的死亡。這幅珍貴的古畫最後也只能交到了邱錦仙的手中。

修復前:《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一》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

她費盡心思地研究需要用什麼樣的材料進行修復,因為畫作有些地方的絹和托紙已經分開。

連夜做實驗後,最後她提出使用由澱粉糨糊和化學糨糊混合起來的混合糨糊製作出全新材料來進行修補。這樣既能保證合適的黏度,又不會留下顏色。

GIF/513K

起初英國人還怕這個新材料會損害畫,就將它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結果竟是非常理想。

「古畫修復是盡量保持文物的原狀,延長壽命,出不得半點差池,每位修復師對待文物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過去老師傅們的教導讓她一刻也不敢放鬆,每天不停地工作。

她用這種材料在顯微鏡下為《女史箴圖》進行修復,並用放大鏡三寸三寸地添糨。

接著,她用藤黃、硃砂和墨調配出適合的顏色,將殘缺破洞處補好,也重描了一些褪色部分,讓新添上去的顏色和原畫本色一樣。

GIF/591K

這樣持續兩個月之後終於將《女史箴圖》修復完畢。邱錦仙自豪地說,現在的《女史箴圖》非常牢固,再放上兩三百年都沒有問題。

如今,遊客們每年在中秋節、春節以及亞洲藝術節等重要日子就一睹真容。

修復後:《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一》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

迄今為止,除《女史箴圖》外,她已經修復了三四百幅大英博物館館藏的中國古畫,其中大約有一半是中國歷代古畫,另一半則是來自敦煌藏經洞的敦煌絹畫。

而今,65歲的邱錦仙早已過了退休年齡。可是大英博物館卻捨不得讓她退休,她也不忍心扔下那些殘破的古畫不管。她依然每天守著那些古畫,一絲不苟地進行著修補工作。

她也常說雖然很想念家,但感覺多修復一件作品,也就離家近一些。

重現京城繁華盛世的名畫《紫禁城》起死回生,修復前後對比

但作為大英博物館裡唯一的中國古畫修復師,她卻遭來:幫英國人賣力工作,修好畫不正是在幫他們消滅掠奪的證據?等一些非理性的質疑,想必面對這些質疑她定是心痛不已。

經她之手,敦煌藏經洞挖掘出來的絹畫也修復了超過100多張

但一如她回憶往事所說的那樣,若是她不做這份工作,那些文物可能就毀掉了。

它們本身就是中國的,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在搶救中國的文物。

當她每修好一幅畫,就能讓一幅畫重放光芒。而它們所展現的美也讓全世界重視起中國文物,保護中國文物,只要這些文物一天還沒被糟蹋,就有收回的可能……

*參考資料

王嘉興. 和時間賽跑的老人[J]. 共產黨員(河北),2016,(29):48. [2017-09-30]. DOI:10.14061/j.cnki.cn13-1033/d.2016.29.042

張倩. 古書畫常見的損傷及修復[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8):188-189. [2017-09-30]. DOI:10.16400/j.cnki.kjdkz.2013.08.045

大英博物館:哭泣的中國國寶[J]. 東方收藏,2010,(01):77-79. [2017-09-30].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2016

人物短片:在大英博物館守護中國瑰寶的上海女人.HUAPLUS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用果蠅發現生物鐘的奧秘
中國超級工程創「現代七大奇蹟」,大橋橫跨伶仃洋讓港珠澳不再嘆零丁
為了殲-10他曾靠賣麵條補貼經費,隱形埋名20載,家人還以為他是醫生
手機沒「炸」多虧他,半路出家搞物理玩電池,一躍成為鋰電之父
數理學霸被「忽悠」學生物,險些轉行賣保險,30年後竟成學術大明星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