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篡位與篡改——僭主的歷史發明

豆瓣日記:篡位與篡改——僭主的歷史發明

本文作者「敘拉古之惑」,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但凡對中國歷史有個粗略梗概的人,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中國幾乎每個大統一的王朝,在第二代接班人的全力交接時,都會發生各種波折:劉漢的諸呂之亂。司馬晉的八王之亂,楊隋的仁壽宮變,李唐的玄武之變,趙宋的燭影斧聲,朱明的靖難之變,滿清的崇政殿爭儲到九龍奪嫡,國民黨的中山艦之變......注1對此,政治學界似乎沒有做過解釋,其實,要做一個的解釋也不難:憲制慣性沒有形成,鼎革勛貴未被徹底馴化。當然,這只是一個粗淺的結論,好在本文並不試圖對此做出展開討論,而是聚焦於篡位僭主在事後通過修改歷史來美化自己的現象做一個討論。注2

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孟子則強調:「孔子作《春秋》則亂臣賊子懼。」在儒家意識形態的價值規範主導下,篡位的僭主需要通過對篡改歷史敘述,將自己的行為更加切合儒家的價值規範,使之具有合法性、正當性。注3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模擬了吳三桂反清成功後,如何緣飾當年處死永曆的尷尬。這段《周史·太祖本紀》惟妙惟肖的諷刺了那些類同於「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歷史篡改發明行徑,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初,太祖領兵至舊晚坡,虜將愛星阿等從之,檄緬送永曆帝。帝至,太祖迎帝於帳,帳下佐官皆入賬面帝,或叩首,或長揖,獨太祖執臣禮甚恭。帝嘿然不語,南面長坐而已。太祖退而出,安置帝眷於別館。 至暮,太祖復入見帝,拜伏不起。帝顧無人,謂太祖曰:「汝讀書,可知趙氏孤兒事乎?」太祖曰諾,帝額首曰:「今事已矣,汝能為程嬰者乎?」太祖大驚,叩首泣曰:「君辱臣死,豈知有他?」帝曰:「今縱釋朕,彼一索不得,豈不可再?然君徒滅族爾。其若太祖高皇帝之天下何?」太祖喑不能言。帝曰:「子疆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令之去。太祖淚如雨下,左右扶之出,自後不復見。越數日,帝崩於館。 後太祖起兵日,手書「大明平西伯奉詔討賊」,傳檄天下,聞者莫不淚下。百戰之餘,立永曆帝廟於長沙,每親征必往泣拜之,嘗謂左右曰:「某罪至甲申而當萬死矣,留此身者,為他日有顏見先帝於地下也。」 帝天授智勇,剛毅勇決。肇造中華、緯開經文,為漢、唐、宋、明諸君所未及。當草創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戎馬之餘,每與左右論及天下大事,恆曰:「吾自起兵,百戰不殆,非徒以勇力,乃一點忠義之心,得天垂顧也。」詩云:「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其太祖之謂歟?

對於帝王而言,留給後世最成功的遺產,未必是什麼制度,而是自己的歷史形象。一個偉大的帝王,必然是一個歷史易容家。雖然中國有隔代修史的傳統,前朝的皇帝必然不可能還存在政治權威去壓制後朝史官的書寫,但是前朝皇帝可以通過對原始史料的刪改來保證自己的歷史形象正面化。因為後朝修正史,大都以前朝官方記載為主。是故,假若吳三桂真的問鼎成功,後世的「周史」難保不這麼寫。畢竟,有句耳熟能詳的話:「歷史是有勝利者書寫的。」

章太炎曾說過:「史之失官,莫如書唐隱太子與明建文之事。」太炎先生這個評論是精準的,這兩次篡位成功者都通過大量的歷史修改,堙沒了歷史的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通過在《高祖實錄》對李建成、李元吉的醜化,來為自己的行為做辯護:

「建成幼不拘細行,荒色嗜酒,好畋獵......建成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聞於遠邇。」

後世成書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均是以《高祖實錄》這一官方材料為依據做出評價,所以在我們看到李建成的歷史形象是:「並不預謀,建立以來,又無功德」(《舊唐書》),「荒色嗜酒,畋獵無度」(《新唐書》)「以庸劣居其右」(《資治通鑒》)。而這根本不是歷史的真相,作為李世民的親信,在李淵起兵時任大將軍府之記室參軍溫大雅雖然在《大唐創業起居注》對李世民所起到的作用做了誇大,並對李建成的作用做了貶斥,但是依然記載了李建成對於大唐肈業所起到的作用:

「命皇太子於河東潛結英俊,秦王於晉陽密招豪友。」 「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又遣禮部尚書李綱、民部尚書鄭善果俱為宮官,與參謀議。」 「詔太子建成將兵討劉黑闥,其陝東道大行台及山東道行軍元帥,河南、河北諸州並受建成處分,得以便宜從,」

無怪乎太炎先生在《書唐隱太子傳後》寫道:「太宗即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當年李淵起兵之時,建成25歲,世民16歲。世民將自己塑造成「首謀」,實是大言欺世也。建成貴為太子,大部分時間在後方統籌規劃,且亦有出征之事並告捷,戰功雖不及世民,但後方調配工作處置的井井有條,對於李唐的興起有著巨大的作用。注4

當然,僅僅是醜化建成,還遠遠不夠,於是李世民及其史官又補腦出一個李淵屬意自己的段子:

「上之起兵晉陽也,皆秦王世民之謀,上謂世民曰:『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世民拜且辭。及為唐王,將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上將立之,世民固辭而止。 「上曰:『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注5

這種段子自然是搞笑的,在後世人的心目中,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是對於統治者而言,歷史是用來騙世人的,不是用來騙自己的。身處同樣的高度視野,那麼,李世民的形象在同為雄主的朱元璋眼裡就不屑一顧了。那點把戲蒙得了世人,蒙不了後繼者。注意,在對待同一件人事的評價上,普通人的感受力遠不及那種在政治上千錘百鍊的政治家。就好比我們沉迷於堯舜禹禪讓的千古美談時,受禪的曹丕在事後卻一語道破天機:「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這種當局者清的體悟,決定了他們對於歷史的感受是異於常人的。因此,朱元璋在讓兒子寧王朱權秉持自己旨意編撰的《漢唐秘史》中對李世民也做了相當殘忍的扒皮:

「殺兄太子建成而奪其位,自為太子,受內禪。殺弟齊王元吉而奪其妃,與其生子而欲立以為後。自知過惡不可掩,乃假仁義納諫諍,以安天下之心,其穢德終不可掩。」

在另一部朱元璋授意寧王朱權編著的《通鑒博論》中對李世民做了更「狠毒」的評論:

「惜乎!志伐高麗,迄死不忘,而武事黷;殺張蘊古,誅李君羨,而刑獄濫;仇田舍翁,停婚仆碑,而君臣之好不終;上皇徙居大安,略無尊奉之禮,十年之間,未央置酒,寥寥一書,而父子之恩太簡,此不孝之大者也;寵泰嬖恪,狐疑不決,至欲引刀自刺,而社稷之本幾動。其大者,劫父臣虜,殺兄及弟,滅其十子,卒駭君親,而奪其位。且骨肉者,祖宗之遺體也,其毒至虎狼之殘狠未若是也。又且他日亂弟之婦,與其生子,又使之繼弟之後,又欲立以為妻,濁亂彝倫,可勝算哉!此皆人不忍為之事,而帝獨為之,乃為《帝范》,以為聖帝明王之法,於心能無愧乎?人稱太宗之賢者,以其修德施恩,欲掩其惡,使天下之人皆慕其德而忘其惡,此所謂假仁義以安天下之心,非帝本心也。故在位二十三年,雖號治平,善惡猶不能相掩。惜哉!故唐之三綱不正,無父子君臣夫婦,其原始與太宗也。故後世子孫皆不君不君臣不臣,藩鎮不賓,奸臣跋扈,凌遲有五代之亂。後世若以太宗為法,蓋昏庸之主也。」注6

朱元璋這樣罵同行前輩李世民,當然不是因為自己道德優越感爆棚,明朝的體制是半皇權半封建,因為明制中所具有的封建基因,所以對於宗室的團結就非常的強調。那麼朱元璋自然就對「劫父臣虜,殺兄及弟,滅其十子,卒駭君親,而奪其位,且骨肉者,祖宗之遺體也,其毒至虎狼之殘狠未若是也。」的李世民咬牙切齒。但是歷史的吊櫃之處,就是朱元璋屍骨未寒之際,明室就爆發了一場骨肉相殘的家族糾紛。燕王朱棣起兵反對侄子朱允炆的統治。三年後,燕王攻下南京,入繼大統,廟號明成祖。

雖然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但是真實的目的是難以欺騙天下人的。搶奪侄子的江山社稷,按照儒家的意識形態自然是來路不正,在朱棣與方孝孺的對話中暴露無遺,朱棣被逼的啞口無言:

召至,悲慟聲徹殿陛。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死,時年四十有六。

人言可畏,為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朱棣不得不大規模的刪除歷史,後世明史泰斗孟森對此評價到:「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實記載,已為永樂時毀滅無遺。」當然,僅僅是刪除也是不夠的,而是需要進一步的歷史發明。

首先就是《明太祖實錄》的修改,經過三次修訂,朱棣終於說了一句:「庶幾少副朕心。」繼而開始對《天潢玉牒》進行篡改,因為朱元璋留有遺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不過,現在是槍杆子控制筆杆子,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朱棣沒有絲毫的猶豫,就把自己的生母改為馬皇后,其實朱棣是庶出。注7

但是關於朱允炆這三年在位時期,如何記載?這是一個問題,如果承認建文的正統性,那麼就彰顯自己的出師無名。於是就有了一部屬於燕王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奉天靖難記》

歷史很諷刺,被明太祖痛詆的李世民,轉眼間就成了明成祖的造反的典範,對在朱棣這裡,對李世民的評價做了180度的大轉彎:

昔日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近古罕倫,求其故則太宗善用天下之賢,釋王珪魏徵之嫌怨,舉李靖尉遲敬德於仇敵,用房玄齡杜如晦於異代。 若唐文皇帝倡義氣靖難,定天下於一,躬擐甲胄,以至履弘基而登璿極。其思患也不可謂不周,其慮後也不可謂不遠。

李世民的的確確是朱棣的典範,朱棣不僅在行為上效法,就是在歷史發明上也是亦步亦趨。李世民在史書中安排了三次李淵屬意傳位給自己的橋段,朱棣也如法炮製,在《奉天靖難記》中編造了類似的情節:

初,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忽有聲震響,燈燭盡滅,略無所懼。又擅募勇士三千餘,東宮執兵衛。太祖聞之,語孝慈高皇后曰:「朕與爾同起艱難,以成帝業,今長子所為如此,將為社稷憂,奈何?」皇后曰:「天下事重,妾不敢與知,惟陛下審之。」太祖曰:「諸子無如燕王最仁孝,且有文武才,能撫國家,吾所屬意。皇后慎勿言,恐泄而禍之也。」有潛以告太子者,太子乃日夜伺察太祖。 四月丙子,太子薨。太祖愈屬意於上矣。一日,召侍臣密語之曰:「太子薨,諸孫少不更事,主器必得人,朕欲建燕王為儲貳,以承天下之重,庶幾宗社有所託矣。」學士劉三吾曰:「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且皇孫年已長,可立以繼承。」太祖遂默然。是夜,焚香祝於天曰:「後嗣相承,國祚延永,惟聽於天爾。」 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太祖升遐,是夜即斂,七日而葬,踰月始評諸王,止不得奔喪。上聞訃,哀毀幾絕,日南向慟哭。先是,太祖病,遣中使召上還京,至淮安,允炆與齊泰等謀,矯詔令上歸國,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無敢應者,凡三問,言不及他,逾時遂崩。

這樣的情節自然是荒誕不經的。不過,編造的很生動。朱棣一看,這段子不錯,於是就編進了《太祖實錄》。

當然,除了父王的屬意之外,還要編造昏君無道,如此雙管齊下,那就名正言順了,所以在《奉天靖難記》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類似李世民醜化兄弟的筆法,將建文描述成荒淫無道:

允炆矯遺詔嗣位,忘哀作樂,用巫覡以桃茢祓除宮禁,以硫磺水徧灑殿壁,燒諸穢物以辟鬼神。梓宮發引,與弟允熥各仗劍立宮門,指斥梓宮曰:「今復能言否?復能督責我否?」言訖皆笑,略無戚容。政事一委權奸,悉更太祖成法,注意諸王,遂成不軌之謀矣。 時諸王坐廢,允炆日益驕縱,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拆毀後宮,掘地五尺,大興土木,怨嗟盈路,淫佚放恣,靡所不為。遣宦者四齣,選擇女子,充滿後宮,通夕飲食,劇戲歌舞,嬖倖者任其所需,謂羊不肥美,輒殺數羊以厭一婦之欲。又作奇技淫巧,媚悅婦人,窮奢極侈,暴殄天物,甚至褻衣皆飾以珠玉錦繡。各王府宮人有色者,皆選留與通,常服淫葯,葯燥性發,血氣狂亂,御數老婦不足,更縛牝羊母豬與交。荒眈酒色,晝夜無度。及臨朝,精神昏暗,俯首憑案,唯唯數事而已。宮中起大覺殿,於內置輪藏。 出公主與尼為徒,敬禮桑門,狎侮宗廟。嘗置一女子於盒以為戲,謂為時物,舁入奉先殿薦新,盒開聚觀,大笑而散。倚信閹豎,與決大事,凡進退大臣,參掌兵馬,皆得專之。陵辱衣冠,毒虐良善,御史皆被棰撻。紀綱壞亂,構成大禍。自是災異迭見,恬不自省。夜宴張燈熒煌,忽不見人。寢宮初成,見男子提一人頭,血色模糊,直入宮內,隨索之,寂無所有。狐狸滿室,變怪萬狀,徧置鷹犬,亦不能止。他如日赤無光,星辰無度,彗掃軍門,熒惑守心犯斗,飛煌蔽天,山崩地震,水旱疫癘,連年不息,錦衣衛火,武庫自焚,文華殿毀,承天門災,雖變異多端,而酗樂自如。

朱元璋是朱棣的生身父親,但是朱元璋痛罵李世民的話,幾可以無縫轉移到朱棣身上。李世民雖然和朱棣相去700多年時間,但他是燕王朱棣到成祖朱棣的「太傅」。

李世民和朱棣,在為自己政變尋找正當性的過程中,除了發明歷史之外,其實還訴諸於一個共同點,即標榜自己效法周公。

周公,是儒家傳統中最後一個聖王,集政統與道統於一身。周公除了本身是周禮的開創者,還是周天下的捍衛者,當年周文王之子管叔鮮和蔡叔度勾結紂王之子武庚反周作亂,被周公所平定。可以說,周公是一個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大聖王。孔子一輩子佩服周公。既然周公為了天下公義殺了自己的骨肉兄弟,這自然是再好不過的正當性典範了。

所以,唐太宗就在《貞觀政要》中自比周公,將自己的行為描繪成「安社稷,利萬民」:

太宗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侍中魏徵奏曰:「臣聞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

朱棣則在《奉天靖難記》中自承:

昔日管、蔡流言欲危周公,以間王室,於是周公東征二年,罪人斯得。今奸臣弄兵,謀危社稷,直欲加兵於我,以逞其欲,豈但流言而已? 我之舉兵,所以誅奸惡,保社稷,救患難,全骨肉,豈有他哉?夫天位惟艱,焉可必得,此事焉敢以聞。待奸惡伏辜,吾行周公事,以輔孺子,此吾之志。爾等自今其勿復言。

不過,朱棣比李世民在發明歷史的問題上更升級了一步,除了自況「周公」之外,還編造了一段朱元璋欽定的段子:

敕今上曰:「朕觀成周之時,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誥爾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雖海內無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豈可不防?朕之諸子,汝獨才智,秦、晉已薨,汝實為長,攘外安內,非汝而誰?」

那麼早就讓燕王做周公,會不會給人內定,欽定的感覺呢?不過,船山在《讀通鑒論》中對李世民及朱棣這種類比自況做了反駁:

「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誰欺乎?周公之誅管、蔡,周公不奪管、蔡之封也;季友鴆叔牙,季友不攘叔牙之位也。建成、元吉與己爭立,而未嘗有劉劭之逆,貽唐室以危亡,而殺之以圖存,安忍無親,古人豈其口實哉?且周公之不得已而致天討也,鴟鴞之怨,東山之悲,有微辭,有隱痛,禍歸於商、奄,而不著二叔誅竄之跡;東人之頌公者,亦曰四國是皇,不曰二叔是誅也。過成於不忍疑,事迫於不獲已,志窘於不能遂,言詘於不忍明,天下後世勿得援以自文其惡,觀過而知仁,公之所以無慚於夙夜也。若夫過之不可掩,而君子謂其如日月之食者,則惟以聽天下後世之公論,而固非己自快言之以獎天下於戕恩。況太宗之以奪大位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慝乎?至於自敕直書,而太宗不可複列於人類矣。

周公好歹也是為了江山社稷,李朱二人在那裡為了權力女人殺戮手足,怎麼好意思以周公之志自況呢?尼瑪,這兩人也算是淫得一手好濕啊。

錢穆在《國史大綱》的序言中倡導對待本國史當存有「溫情與敬意」。這在哲學倫理上並不構成規範,如何看待這種主張,取決於個人的價值立場和處事態度。但是,我們又必須意識到,「本國史」和統治者的官修史,這是兩回事。之前說過,官方史籍的刊行,其目的是維護自己的統治。梁任公在《新史學》中說過:「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也。」這話或許過於刻薄,但也道出了某一實情。本文或可以為梁任公此書做一腳註耳吾人讀史,目的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智慧,不是為了過於情感代入,把自己訓練成為傻逼。此當戒之慎之。注8

附:

國史上,天水趙家也有兩場篡位——陳橋兵變和燭影斧聲。太祖作為周世宗的託孤重臣,於舊主屍骨未寒之際欺負孤兒寡母,奪了大周的天下,雖太祖為政頗仁,但此背信欺幼主之事,總叫人齒冷。故而,宋初國史對於黃袍加身之事多有隱晦。

天道好還,太祖與太宗雖有金匱之盟,但隆馭天下的誘惑高於親情乃是政治邏輯的必然,遂有燭影斧聲之事。坊間私議太宗得位不正,故太宗,真宗兩朝修史多有維護美化,不足俱信。史官王禹偁《建隆遺事》言:

太祖神聖文武,曠世無論。自受命之後,功德日新,皆禹偁所聞見,今為史臣多有諱忌而不書;又上近取《實錄》入禁中,親筆削之。禹偁空歲月寖久,遺落不傳,因編次十餘事。

王禹偁參與過編寫《太祖實錄》,深悉內情。因秉直,而遭貶。

《續資治通鑒長編》李燾記,陳橋之事《舊實錄》太宗未與,《新實錄》有之,《新實錄》成,太宗有「叩馬進諫」之事:「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

本當就「陳橋兵變」、「燭影斧聲」稍作議論,惜材料不全,此處存目。

注1:關於中華民國存在一個劃分問題,主流的劃分是將北洋系執政時期和國民黨專政時期統一划入中華民國,但是其實二者只是在國號上有繼承,國民黨北伐之後,定都南京,其實是一個全新的朝代,政體上有劇變。所謂的中山艦事件發生在1926年,相當於滿清入關前在盛京時期崇政殿爭儲。

注2:雖然本文寫的是歷史,但其實我的問題關懷,還是政治學、法學的。涉及到中國古代皇權的合法性問題。

注3:在古典時代,歷史承載的絕不僅僅是記錄發生事迹的作用,更是一種具有經世作用的政治學。現代社會文科學科建制都是從歷史學中演化而來,比如在西方近代產生歷史法學派、經濟歷史學派都是一學科建制分化的雛形。在牛津大學,政治學系作為獨立的系科一直要到20世紀70年代才獨立出來。歷史的功能,即使在當代,依然有著相當的作用,可以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序言。

注4:關於李建成在建唐中所起到的作用,李英祥《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和賀潤坤《李建成在建唐中的歷史作用》二文中有詳細的辨證。

注5:李樹侗在《唐高祖三許立太宗辨偽》中得出結論:「唐高宗三次許立太宗的記載,全系許敬宗在實錄立為了迎合太宗政治需要而偽造出來的。」

注6:朱元璋的歷史非常的好,絕不要以朱元璋早年不識字的形象來理解朱元璋。在稱帝之後,朱元璋對於歷代的典章制度非常的熟諳,明制上的很多改革都是朱元璋汲取歷史教訓所做的。沿襲明制的清朝,順治康熙父子都給予了朱元璋第一聖主的評價。

注7:關於朱棣生母問題,史學界多有討論,朱棣斷孝慈高皇后所生。

注8:了解我的朋友,一定會好奇我什麼時候讀了那麼多歷史材料。我當然不可能去讀那麼多材料,特別是文章中提到的《漢唐秘史》、《博通鑒論》那都不在市面上流通。其實本文的完成,大都依賴二手的研究材料而成,特別是楊永康的《明代官方修史與朝廷政治》,沒有此書對材料的研究挖掘,我是不可能寫出這篇文章的。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本公眾號持之以恆的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致力於為關注者提供耳目一新的知識生產,打賞隨意。

狡兔三窟,掃二維碼可關注本人另外一個公眾號:無英萬夜

謹防失聯,可掃二維碼添加本人微信

(全文完)

本文作者「敘拉古之惑」,現居嘉興,目前已發表了370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敘拉古之惑」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趙阿長絕育記……
豆瓣影評:致過往的自己們
豆瓣日記:拜年
豆瓣日記:買彩票可否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人生的想像力
豆瓣日記:巴里坤草原上的游吟詩人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