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口訣還須口口傳,只因口訣路通玄

口訣還須口口傳,只因口訣路通玄

丙子(1936)孟冬,陳攖寧先生依《性命圭旨》輯錄成《最上一乘性命雙修二十四首丹訣串述》,並給予很高的評價:「余將其集合一處,先後排列,頗具深心,學者果能全部貫通,即身就可成仙作佛,不必待到他生後世矣。若是妄語,甘墮拔舌地獄。」 在《答江蘇如皋知省廬》中更指出:「七十七期之《靈源大道歌》,八十三期之《二十四家丹訣串述》,清凈工夫已包括無餘。只須將其讀熟,到後來自可豁然頓悟,一旦貫通,方知大道就在目前,丹訣皆成廢話。」可以想見陳先生對《二十四家丹訣串述》是非常重視的,或可認為在當時陳先生將丹道口訣以這些詩歌的形式前後貫穿在一起,囊括了口訣的精華。

詩歌形式的丹訣雖然言簡意賅,玄機深邃,但是不經過真師口口抉破,終難真實了解深層含義和具體修鍊口訣,因此古真一再強調:「口訣還須口口傳,只因口訣路通玄。」

然而真師頗為難遇,故暫時可行的途徑唯讀書窮理、飽讀丹經、自覓口訣、逐階試驗,體會中自學摸索。多走曲徑迷途是在所難免,終究比座談龍肉優勝。陳攖寧先生著作豐富,多泄口訣,但一時半刻也難以全部閱讀,所以可以有重點性的閱讀研究,或可以梳理出陳先生丹道法訣的概況。以余學習的一點體會,略微簡談,或可幫助學友啟一門徑。

1、識丹道法訣之全體--《最上一乘性命雙修二十四首丹訣串述》

該篇「將其集合一處,先後排列,頗具深心」,可以說陳先生丹道法訣的基本框架已經構建起來,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猶如構屋,先起房架,後方添磚加瓦,高屋大房從之平地而起;又如素描作畫,先勾勒輪廓,後逐步細化具體,完整作品才能完成。學習丹道也可從之。

2、尋修鍊下手之口訣--《靜功療養法》

《靜功療養法》是陳先生晚年作品,是專門為療養院所作的一部自學教材,所以講解下手之口訣頗為詳細。

3、覓口訣下功之核心--「動靜自然,神氣合一」

《答覆北平某君來函》:「我教人初步工夫,口訣很簡單,只有八個字:『神氣合一,動靜自然』,果能做到如此地步,延長壽命,定有把握。」(《中華仙學》p245)

4、得丹道法訣之要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

《答溫州瑞安蔡績民君九問》:「『守中抱一,心息相依』,這是陳希夷派的要旨。」(《中華仙學》p152)

附錄:

(1)、「只要你身體端坐不動,自然就能到此境界,不必用什麼方法。」

(2)、「隨自己的意思,要盤腿就盤,要垂腿就垂,不必拘定。惟盤坐之時間,不能過久,太久則酸痛而麻木,是其缺點耳。」

(3)、「(調息時之呼吸)聽其自然,就是調息最好之法,不可用深呼吸。若常行深呼吸,非但息不能調,恐怕要弄出毛病。」

(4)、「端身正坐,不動不擺,聽其自然,不加勉強,這就是調息之法。除此而外,另覓調息之法,未免畫蛇添足。」

5、悟道竅精華之玄關

《口訣鉤玄錄》:「全部精華,就在玄關一竅。……學者果能將玄竅之理論,一一貫通,玄竅之工夫,般般實驗,何患不能籍天地於壺中,運陰陽於掌上?功成證果,可與三清元始並駕齊肩,豈區區玉液金液長生屍解之說所能盡其量哉?」

6、窺讀書閱經之明理

《答覆北平某君來函》:「學長生術,貴在明白原理,口訣乃其次也。……若要明白原理,則《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黃庭經講義》,不可不看。」

(1)、《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

(2)、《黃庭經講義》

(3)、《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注》

(4)、《學仙必成》

(5)、《樂育堂語錄》

(6)、《道德經講義》

(7)、《性命圭旨》

(8)、《伍柳仙宗》

(9)、《唱道真言》

以上所列之著作,或是陳攖寧先生的作品,或為陳先生推薦需要閱讀的道書。若將陳先生所有問道信函、文章仔細研究,所獲更多!

附錄:

《答覆江蘇海門蔡德凈君》:坊間流行之道書,雖有多種,或嫌理論太高,恐無人講演,不能領會;或嫌口訣隱藏,非明師傳授,不能自悟;或嫌意義淺陋,閱之不免生厭;或嫌滿紙空談,到底無下手處;或嫌宗派不同,對於閣下個人之環境,未必相宜,故不敢貿然介紹。據愚見而論,惟有《性命圭旨》一書,最為適用。閣下所急需解決之問題,書中早已代為解決。自始至終,有條不紊,凡聖賢仙佛,一切大道,一切口訣,無不包羅在內。請熟讀深思,必有豁然貫通之日。所惜者書坊流行之本,大半是洋紙石印,字小難看,且有錯誤。須訪求木版大字本為要。

《湖南省常德電報局某君來函(並答》:伍沖虛、柳華陽二位所做的工夫,下手著重在調息,而不在乎守山根。「心息相依,神氣合一」是他們最要緊的下手訣。《性命圭旨》的特長,在他每篇之理論,頗有透闢精湛之處。至於書中所附載種種圖式,皆是由各處採集而來,無足重輕。那些行氣導引小法子,利少害多,毋須研究。秘訣應當於普通讀《性命圭旨》之人所最易忽略處求之。

《答虞山吳悟靈君十問》:《性命圭旨》內容法門極寬廣,包羅亦宏富,於每節下所引各家詩偈歌訣等,對於性命玄機,確亦宣闡盡致。雖尚有許多小法子,不免瑕疵,貽譏大雅,然善讀書者正不妨去蕪存菁。至雲屬於那一派,則因書中方法甚為複雜,故不能斷定。初學之人,學問見解,有程度深淺之不同,研究之書,本不易於抉擇。茲姑就仆個人的目光而論,如《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講義》、《清凈經》、《定觀經》、《心印妙經》、《黃庭經講義》、《孫不二詩注》、《唱道真言》、《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伍柳仙蹤》、《坐忘論》《性命圭旨》等書,最好都要看過,庶能知所採擇,而悟性命之要旨。若雲守竅,當以「規中一竅」為最適宜,但不可死守,當順氣息之自然,從容不迫,若存若亡,要如《參同契》所謂「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之象。若不知浮游之旨,便是死守,不論守在何處,終不免要出毛病。

《答直隸淶水趙伯高君》:宜讀何種丹書 宜讀伍沖虛之《天仙正理》,黃元吉之《道德經講義》並《樂育堂語錄》。伍派是北派,黃書是非南非北派。

《答覆逍遙散人》:天元丹法,可看黃元吉先生所著《道德經講義》並《樂育堂語錄》二書,已足應用,不必他求矣。《天仙正理》一派,也可以算是天元,但嫌其太著跡相耳。

《答某君問道函》:《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講義》二書,乃當年黃元吉前輩之門弟子所記錄,文字亢繁重複,在所不免。昔日愚見與尊見相同,頗欲加一番整理功夫,使其醒豁動人。但道門中之卓識者,多不贊成此舉,謂為泄漏天機,於道有損無益。仆認為彼等未嘗無理由,故不敢輕率從事於此,今日請先生對該二書亦取慎重之態度。

《答吳悟靈君問題七則》:因為人類的體質不同,稟賦各異,於是法門亦不能斷定。譬如學者從師,為師者當因材施教;病者求醫,為醫者當因病施藥。若執而不化,萬病一方,鮮不誤事。但若不求近功,不期速效,而欲覓一有利無弊的修養身心之法,則《唱道真言》、《樂育堂語錄》、《靈源大道歌》等一類的法門最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秘 的精彩文章:

精氣和陰陽:如何化生人體的精氣
丹道經典:《仙傳玄機》
如何忙裡偷閒鍊汞鉛?
打坐境界詳解
古法丹道小周天解秘

TAG:丹道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