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寨李屯村:看得見的和諧,感受到的清凈,記得住的鄉愁

師寨李屯村:看得見的和諧,感受到的清凈,記得住的鄉愁

圖文:紅艷

大家都在看

師寨店子村:真帶勁,我領教了村人的熱忱,也目睹了吃大席的盛況——————————————————————

師寨李屯村:看得見的和諧,感受到的清凈,記得住的鄉愁······

李杭屯村位於豐縣師寨鎮,原是李屯和杭屯兩個村,李屯在西,杭屯在東,現已連成一片。據李屯李書光所藏《李氏族譜》(景白堂)記載,李氏一族原住徐州南關李大院,先祖名諱無法稽查。李屯的老人們告訴我,聽老輩傳說,李氏先祖在衛衙門裡負責掌管遭田,起草文書。因受頂頭上司打壓,從而遷居豐縣衛地。所謂的「衛衙門」,就是徐州衛署,位置在今青年路老公安局一帶。

來到師寨李屯村,鄉村的文化氣息就撲面而來,這也是很多村莊不具備的。我之所以能夠有「看得見和諧,感受到享福,記得住鄉愁」的感喟,完全是發自肺腑的真情流露,該村,不僅僅是人好水美,更有文化之繁盛、心靈之潤澤。

【李氏家訓】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的教養、村莊的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李氏族譜(家訓 )至今依然被李屯村人精心收藏。

清澈依然的小池塘,承載了多少溫馨的美好回憶。童年,那充滿生機和詩情畫意的池塘,還經常地出現在夢裡。夢中我又回到快樂的童年,和小夥伴們,在裡面抓魚捉蝦,嬉戲忘歸……

李屯村之行,非常感謝李蘇光,李東偉,李寶華的熱心相約和大力支持,在此向您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祝我們大美李屯村越來越好,鄉親們都平安、幸福、吉祥!

鄉村長大的孩子,都有他們尋找快樂的有效通道和途徑,大家能看出這兩個孩子在幹什麼嘛?

和藹的大叔,爽朗淳樸的笑容給人以十足的信賴感。「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鄉村」。多少年來,資源稟賦各異的大小村莊,為文化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廣袤的農村之中,蘊藏著無數的民間高手和能人巧匠。

國慶長假,原本安靜的村莊,因著孩子們的參與,多了些許歡鬧和喧囂。

從我記事起直到現在,母親一直是勞碌的,我總覺得這是母親的命吧。在模糊的記憶里,眾多孩子的母親就是隱忍的,是堅強的,現如今的母親為孩子們更是有著頑強的毅力。她的身影時常活躍在田間地頭和家前屋後,噴施農藥,種植蔬,做飯洗衣果,無一不能,歲月無情的侵蝕著她的容顏她的華髮,而她毅然剛強如初。

孩子回眸一笑。如此這般用餐,在鄉村還是司空見慣,每當看到這樣的簡潔與親切,時光就彷彿像一根回勁很大的纖繩一樣,猛的把我心緒,拉回到從前。

父親是把自己的勞碌看作是人生存的意義,或許父親只是喜歡享受勞碌帶給她的精神的愉悅。其實我知道,是勞碌才能讓父親更容易忘記苦惱,忘記瑣碎,忘記繁雜。

勤勞的鄉鄰們,總能儘可能的開墾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空間。

種植的蔬菜,也不辜負主人的期望,在雨露和水的滋潤下,身量一天天成長。

那時,每年的盛夏,我就會想起家鄉的池塘。在綠樹懷抱中,池塘蓄滿了水,微風吹來,那水便會漾起迷人的漣漪,一圈圈的叫人心癢。村裡的每個孩子都和這池塘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家鄉的池塘還在,只是,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歡樂。可在外的日子,我還是會想起那一塘的清水,一塘的歡笑。那水一直在我心中蕩漾、蕩漾……

在自己的村莊留影,才是真正的留影,因為,在其它任何地方,我們都是過客……

村莊的小路,逶迤的繞著各家的房子,如同即將離鄉的孩子般,對故土依依不捨。

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靜下心來聽聽水流的聲響,聞一聞那泛著香味的泥土,全身都輕鬆了。家鄉的池塘,它淳樸、溫馨,就算現在我身處異鄉,水的紋波,仍一如既往的在我心裡延伸,默默的給予我無限的勇氣與希望。

鄉村的文化,彰顯在每個細節上……

雖然展現在牆體上,但卻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每個李屯人。

這位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的老人想必很多的人都認識。

【幸福之家,愛相隨】其實,這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但愛卻永遠長存。

村裡的泥土路,早已換成了水泥路,但我對她的眷念依舊。記得童年黃昏的時候,晚霞灑下最後一抹餘暉,小路也被籠罩在橘黃色的溫柔之中。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正收工回家,在小路上相互打著招呼或者相互逗樂一番,好將一身的疲勞驅逐。暮色降臨,裊裊炊煙如同小路一樣綿長,混合著米飯香,招呼著家人回家吃飯。

眉豆,在這個時節的鄉村植物中,是最嫵媚的,它的身影,總會自覺不自覺的攫取你的目光。

漂亮的小女孩,在鏡頭前,落落大方。

串紅,用渺小的身軀,釋放著生命的能量。用怒放的花瓣,詮釋著生命的意義和真諦。

也有孩子在渠旁垂釣,只是沒了我們那個童年時代的味道。那時,我們會偷偷拿出母親的縫衣針,用鉗子夾著,在煤油燈下燒烤,等針頭髮紅的時候,用鉗子折彎,栓上母親納鞋底的繩子,綁在一根蚊帳杆子上。然後,在院落的泥土裡,挖些蚯蚓,垂釣,就開始了。

看得出,整個村莊錯落有致,整潔無比。

在尺寸適合的圍牆上,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這是貫徹,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呼召。

監控,也為安防工作的實施,盡了一份力。

綠色環繞的小院,滿了詩情畫意。

不象其它村莊那樣,就連線路也規劃的井井有條。

在秋天的季節,從老人身上我也能感受到溫暖,他代表的是一所村莊、一世情懷。時光流轉,炊煙裊裊,安靜祥和,鄉村在季節變換中品讀歲月,不變的依然是那種記憶,沉澱在腦海里,隨時翻撿起一章,是美文、似名畫,簡單、直白,如同每一位質樸的鄉村人,給你的第一眼就是笑臉、熱情,還有憨厚的一盅美酒。

我就是鄉村章節里的一個字元,渺小但溫馨,鄉村用博大包容一切,我在字裡行間感覺不到擁擠,倒像規劃好的鄉村樓房,一排排,站立出鮮活、站立出氣勢、站立出鄉村的樣子。捧起一把泥土,我聞到的還是那熟悉的味道,就是這簡單的味道,把精氣神滲進我的血脈,讓我熱血沸騰,無論天涯海角,鄉村都流在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裡。

一個村莊能夠脫穎惹出,離不開領導者的勵精圖治。

小院前,堆滿了棒子,主人到田間又接著忙去了。村裡人沒有星期天,也沒有匪夷所思的資本積累和香車寵物及嗜好憎惡。他們有的只是謙和內斂的笑容所無法掩蓋的知足,和拿鋤扛禾之後留下的粗糙皮膚之後額上還冒著的優雅汗滴。

這門頭,看著就已經很老了。門廊頂部的一隅,被亂藤纏繞,顯得是那麼的蒼老而荒涼。院內有幾棵野生的香椿樹,已經高出房頂許多,雖然多年未修剪,但仍是那麼的蒼翠嬌健,枝葉茂盛,樣子如同一座尖頂的塔靜靜地守候著老房子。

很少在鄉村見到這樣端莊柔和的老人。奶奶這樣的年紀,已盡現老態,可依然能看出當年的風采。

哪怕千里迢迢,哪怕天涯海角。遊子們的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這村間小路。或許,會有人難耐這種思念的煎熬,毅然拋舍一切,雙腳踏回你這魂牽夢繞的村間路。這時的感覺,彷彿從半空中回到地面上,踏實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安度幸福的晚年。

這樣的景色,是我見過的最別緻的庭院。

老院子的人離開了,而棗樹還在。

行色匆匆的背影。

勤勞一生、值得鄉鄰尊重的李曉民老校長。

摘菜的一對老夫妻。

秋收,在希望的田野上。

通往村莊的乾淨的小路。

閑不住的老奶奶。

秋天的落葉。

隨處可見的植物。

花開花又落。

清理玉米皮的老人。

到處都是繁忙的景象。

不缺少玩伴的童年。

背著手走路的奶奶。

這裡,是一堆黃澄澄的棒子,那些即將晒乾的棒子,依舊散發出一種田園飄香的氣味。曾經,那些優質的陽光滲入它的皮膚和肌肉,並溫暖著每一根神經。那些曾艱難的歲月啊,飽嘗滄桑之後都成了幸福的記憶。

這種親切,只有在國慶假期才能感受到。

帥吧!嘿嘿……

孝順的兒子和母親一起照張相。

這樣的凌空綻放,委實給從身旁匆忙奔走的行人,帶來了一絲由衷的欣喜與慰藉。 多少年了,那些一簇簇久違的梅豆花,打開我埋在時光厚重塵埃里的美好記憶。

熱鬧非凡的小巷。

我想,客居在外的遊子也會在夢中思念著鄉村,那安靜的,沉默的,懂得一切,承載一切,從不抱怨,永遠寬和慈愛的母親。

別具一格的房子。

最有紀念意義的全家福。家的溫馨,被數千人同時分享。

一臉懵懂的孩子。

他們的童年,和我們已經大相徑庭。

也許,機器靈砍柴刀這樣的內容,他們已經無從知曉。

今日最強陣容,壯觀吧!?鏡頭上共有幾人?11人,對嗎 ?

安靜平和的老人。

佳仕超市,是村人的匯聚之地,永遠不用擔心這裡會被冷落。

村裡的柿子熟了。柿子摘下來之後是不能當時就吃的,通過一些手段褪去其澀味後才可食用。常用的方法,是和一些已經成熟的金帥蘋果一起放置,鄉里人把這種手段稱為「懶柿子」。

從孬年月走過來的人,最會淌愛生活中的每一滴溫馨。如今老父親,依舊奮戰在一線。他用鄉村純樸的哲學支撐,審視著兒孫抉擇的人生道路。不動聲色,深思熟慮。在他們前行的道路上,全心全力,保駕護航。

每一個庭院,都是似曾相識,但卻發生著不同的故事。

大哥坐在豆莢上面,稍作休息。秋天的忙碌,常常會讓村人們疲憊不堪。

其實,無需多想,只要你邁開腳步,走出喧鬧的城市,來到廣闊的鄉村,就會發現,這裡到處都溢滿著濃濃的詩意.

整齊劃一的小村莊。

淳樸厚道的大爺。

多少年後,每逢這樣一個晴朗的午後,我總會憶起兒時與家人一起拾棉花的陳年往事,並且,總彷彿再次看見拾完棉花回家的路上,母親望著辛苦一天拾得的半口袋棉花,一臉愜意地微笑著說:「撿一個總比落一個強呵……」

去田間耙地。

鄉村,總是能讓我想起無數的母親,她們都以其最樸實、最純粹的愛,哺育著兒女,一代又一代,卻又隱忍安靜地承受著生活的苦楚和平淡。

母親,無怨無悔,等著孩子們回家。然而,卻總是會有迷路的孩子,迷失在都市繁華的燈紅酒綠里,找不到回家的路。鄉村不語,只是寂寞地撥弄著天空,一顆又一顆,亮起的星是她為迷路的孩子點起歸回的燈。

趁著國慶和中秋放假,回家幫父母幹活的年輕人。

秋日,已經明顯的感受到家鄉樹木的蕭條。

我的目光,長久地地停留在它古舊的氣息里,用手輕輕地拭去它身上的塵土,禁不住好奇:它從何處來?走了多麼遠的路?它歷經了怎樣的故事?為何如今,黯然地半截立在這個犄角旮旯里?

老家的北瓜,會以各種方式呈現,它們,是鄉村最優雅的點綴。

事實上,我很反對上了年紀的父母再繼續種田,我相信和我同樣想法的人肯定會很多很多,為了讓父母離開土地,我也想了很多很多的辦法,但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

難得一聚,二十年未見的好朋友。

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

路上,人來去匆匆。 唯獨沒變就是這熟悉的紫色梅豆花,笑傲秋霜、渾厚凝重、飄逸靈動,折射著真性情的遍藤花開。紫色梅豆花從未浮躁不安,默然開放到極端的淡雅,兀自綻放在在大自然的陰晴寒霜中,周而復始地浸染著一個又一個的深秋,交替輪迴中一年又一年地恬暢而芬芳……

去田間勞作,對很久沒有從事過農作的人來說,心裡充滿了期待,於是,腳步也邁得很快。

我們的童年,都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傷痕,但如今再次目睹這輛手扶拖拉機,再去回憶或觸碰那些往事,卻流淌著無盡的幸福,而憂傷卻不知道哪裡去了?

這,就是農村,我們的農村,也許,畫面並沒有觸及你的家庭,你的家人或你的村人,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手扶拖拉機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村莊的故事,也是貫穿我們童年的故事……

60歲高齡的皂角樹依然聳立在這裡,估計很多人未曾親眼看到過。

把鏡頭對準各個小路,讓遊子們一解思鄉的鄉愁。

喜上眉梢的嬸子。

外面曾從這條路,是走向外面的世界,也是這條路,引領我們回到曾經遙遠的過去;回到曾經生養過我的鄉土。曾經生活三四十載的鄉土,在心靈的深處烙下過一個深深的記憶,那種寧靜、恬淡無以替代;那種質樸識別出無以尋覓的,一點也不顯得闊氣,不綺艷,與喧鬧的都市相比鄉村就像一朵淡雅的小花,不艷眼也不媚俗,靜靜地默守一隅。

金庄橋。

鄉村是生命的源頭,只有真正根植於鄉村的人,才不會在人生的路上走失。我的李屯村沒有魯迅筆下魯鎮的人生百態,沒有沈從文筆下鳳凰古城的美麗典雅,亦沒有莫言筆下東北高密鄉的厚重熱烈。但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故事卻依舊讓我心醉迷戀,永志難忘。

在這個假期,我珍惜與老家人每一天相處的日子,心裡更期待,有一天,村莊能夠回到兒時那種喧鬧幸福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村子裡的八月十五
國慶,我第一次拿起相機學拍鄉村風景!
李祥寧:父母結婚三十六年,沒有浪漫和轟轟烈烈,只有心心相印!
婚後家裡家外的活不會幹,婆婆看我不順眼,丈夫竟對我大打出手!
豐縣鄉村的中秋記憶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