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此再無「蘇南蘇北」?江蘇提出「1+3」

從此再無「蘇南蘇北」?江蘇提出「1+3」

近段時間,江蘇各地熱議一個新詞:「1+3」重點功能區戰略。何為「1+3」?「1」指的是揚子江城市群,包括江蘇省沿長江南北兩岸8座城市;「3」指的是沿海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和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不少人驚呼,江蘇是否從此再無「蘇南蘇北」了?從某種程度上,這確實是「1+3」的目的之一:打破蘇南、蘇中、蘇北三個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

確實,長期以來,江蘇省內區域發展不均衡。不少人印象中,蘇南較蘇中、蘇北經濟發達,江蘇沿江城市較沿海城市先進,方言文化風俗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但是,區域協調發展一直是江蘇省的著力點之一,比如2002年起,長江兩岸的江陰、靖江共建工業園區,打造「飛地經濟」;還比如前些年,江蘇曾提出促進「錫常泰」和「(滬)蘇通」融合發展,打破了傳統的「蘇錫常」,謀求跨江融合發展;再比如,江蘇從2009年起開啟沿海開發戰略,今年還成立了港口集團,規劃沿海和沿江港口布局。

而在大橋迭出、長江不再成為天塹的當下,用「1+3」戰略重構江蘇功能區,自有新邏輯和深意。

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院長蔣伏心告訴記者,戰略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追求精鍊、精準。反觀「1+3」,曾經籠統的「大蘇北」被細分——沿海經濟帶的南通、鹽城和連雲港主攻現代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江淮生態經濟區則讓淮安、宿遷及周邊的縣市發揮生態優勢,提高生態競爭力;而淮海經濟區則著力於建設徐州成為區域中心城市,增強集聚能力,擴大輻射範圍。精確定位能帶來差異化、協同化發展,「大蘇北」各城市若能跳出原有的區域局限和路徑依賴,定能「做自己應該干、能夠干、幹得好的事」。

精準之外,注重生態也是「1+3」戰略的新意所在。尤其是江淮生態經濟區,被要求做足生態文章,吸引優質資源、高端要素,展現江蘇省發展的生態價值、生態優勢、生態競爭力。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告訴記者,「生態區」和「發展區」不能孤立發展,江淮生態經濟區的生態資源要與江蘇其他地區的發展資源共享、共贏,在「共享思維」下重構功能區,才是發展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1+3」戰略對南通是一大利好,它既是揚子江城市群的一部分,又在沿海經濟帶中承擔重任。洪銀興認為,未來江蘇將有三條以上海為龍頭的交通大動脈,第一條經過蘇州,沿滬寧線通向南京;第二條經過南通,沿長江北岸通向南京;第三條經過南通,沿海岸線通向連雲港。南通在其中,三者占其二,而能否在跨江融合和沿海發展的縱橫交錯中謀求新發展,關鍵還在於全面接軌上海。

實際上,若從南通放開眼去,揚子江城市群將是長三角城市群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長三角城市群的合作進入較深層次,在布局、要素和制度上進一步明晰協同發展的範圍和對象至關重要。江蘇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曾告訴記者,處理好與長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關係,是揚子江城市群能否協同發展的前提。值得期待的是,「1+3」的江蘇經濟地理新版圖中,蘇浙滬皖各城市共同關注、共享共贏。

編輯郵箱:alexklj@126.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諾獎得主談暗物質:探索暗物質,就是探索未知
「外灘·中央」在哪裡?
比特幣在中國熄火,央行的數字貨幣要來了?
上海歌劇院發布2018年演出季:既要高品質,也要接地氣
「談禽色變」?東方白鸛聽了這個新詞很是傷心

TAG:解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