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棄李恪,立李治,李世民立儲之最大失誤

棄李恪,立李治,李世民立儲之最大失誤

李恪劇照

唐高宗李治以性格懦弱著稱,在位時,皇后武氏逐漸坐大,在他死後,皇后控制了整個朝廷,最終登記為帝,成為空前絕後的一代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大肆翦除異己,打擊政敵,並濫殺一些被她所疑的大臣。

武氏多疑,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裴炎及程務挺等人,少數被貶逐,多數則被誅殺;李氏皇室及宗室諸王相繼被殺戮殆盡;另有「海內名士」36家,也因謀反的罪名而被族誅。武則天以女主的身份號令天下,執政前本無自己的心腹,執政後多疑臣民不忠於己,遂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刑逼供,獎勵告密,濫殺無辜。

可以說,武氏能夠等上皇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她有一位懦弱的皇帝丈夫,給了武則天等上權力巔峰的慾望和條件。

如果李世民沒有選擇李治為太子,可能這種引發大唐朝堂動亂近半個世紀的局面就不會出現。實際上,在貞觀中後期,太子李承乾、皇四子李泰因涉嫌謀反,先後被貶而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 李世民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晉王(李治)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立李治為皇太子。

當時,李治僅16歲。除了李治之外,實際上,25歲的吳王李恪更適合作為繼承人。李恪善騎射,有文才武略。「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李世民很喜歡文武雙全、「英果類我」的李恪。李世民經常對左右說:「吾於恪豈不欲常見之?但今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

唐李恪墓志銘

在立李治為太子之後,李世民曾經有些後悔,覺得李治仁弱,曾問長孫無忌:「太子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國家,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認為不可以。太宗說:「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嗎?」長孫無忌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李世民這才打消了念頭。

自宋後,各代文人學者皆認為,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是其最大的失誤。我朝太祖曾評價說,「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呵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西雷 的精彩文章:

推倒墓碑,取消婚約,唐太宗為何在魏徵死後,態度前後不一?

TAG:王西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