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秘絲綢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探秘絲綢之路的前身——玉石之路!

轉自 玉出磐龍

現如今,「絲綢之路」婦孺皆知,而「玉石之路」卻鮮有記載。

在我國考古界開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所研究的各種文物考據中,玉石和各種玉器實則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這些玉器的由來,全都指向了這條「玉石之路」。

絲綢之路與與玉石之路

自從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絲綢之路」的命名以來,相關的中文和外文著述已汗牛充棟。就其命名之初的解說看,李希霍芬指的是從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國河套地區以及中國與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路線。其中,西域泛指古玉門關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廣大地區。後來,史學家把溝通中西方的商路統稱「絲綢之路」。因其歷史上下跨越兩千多年,涉及陸路與海路,按線路劃分,有「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之別。

近年來,人類學界倡導以文字書寫的有無為標準,重新劃分大、小傳統,即將有文字以來的傳統視為「小傳統」,將先於和外於文字記錄的傳統視為「大傳統」。這樣來看,「絲綢之路」的命名恰好是著眼於以文字記載的張騫通西域事件為起點,屬於典型的「小傳統」知識範圍內的命名,缺乏更加深遠的「大傳統」之觀照,也就完全忽略了夏、商、周以來中原國家對西域重要戰略資源的依附關係及玉石貿易通道,無法洞察所謂「絲綢之路」的前身其實正是「玉石之路」。

西方人自古就艷羨來自中國的絲綢,而中原人則自古就喜歡美玉。在阿拉伯人和西方人眼中,這條連接著歐亞大陸兩端的東西方大通道,當然就是「絲綢之路」。

而在中原人眼中,西去之路被稱為「美玉之路」或許更為準確。這裡的差異是外來文化視角和本土文化視角的差異。西學東漸以來,伴隨著西方文明價值的殖民化進程,我們接受了太多太多的外來視角、外來理論和外來觀念。「絲綢之路」說就這樣日漸興旺和流行起來,最終壓倒和淹沒了更加悠久的「玉石之路」的真相。

玉門關

其實,西漢張騫通西域走的便是古代的「玉石之路」。漢代在甘肅設置的玉門關,其實就是以運輸玉石而聞名的,在漢代以後的玉帛之路則更加繁榮。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歸隋漢使千堆寶,少答朝王萬匹羅。」又如元代維吾爾族詩人馬祖常寫道:「彩玉河邊情事子,收來東國易桑麻。」

據專家考證,玉門關是新疆和田玉料進入中原地區的第一個關口,它的位置在敦煌以西,漢代的時候,朝廷派兵駐守,並正式定名玉門關。古代玉石經過玉門關後,還要兩次東渡黃河,最終到達雁門關。雁門關是蒙古草原和中原地區的分水嶺,也是玉石之路進入中原的最終一個關口,一旦越過這個門戶,新疆玉石就算真正進入了關中地區。這條延綿數千公里的玉石之路的終點,即是商王朝的都城河南安陽。

約兩千年前,西漢時期張騫兩次通西域,正是有了玉石之路的指引,才能到達西域各國。他勾通的絲綢之路,實際上為「玉帛之路」。商賈們在這條路上,東去帶上美玉,西往帶著中國絲綢。

玉石之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一直到隋唐,甚至元明清各個歷史朝代。在六千多年的歲月中,把和田玉傳入中國各地,流傳到中亞、歐洲,使玉石登上了古代文明史,稱譽世界。可以說,玉石孕育了中華文明的起源,而「玉石之路」,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了解,促進了東西方政治經濟的繁榮、富強和發展,創立了玉意識、玉內涵、玉道德、玉神權、玉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相融合的偉大功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十大最貴的中國藏品,天價!
中國人援建非洲50年,比外國殖民賺得還多?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
如何解決茶鮮葉攤涼的困惑?
茶和胃
滇紅金芽是一款什麼樣的茶?

TAG:評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