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方軍:我們為什麼需要貝小戎幫我們讀外刊?

方軍:我們為什麼需要貝小戎幫我們讀外刊?

我一直喜歡讀《三聯生活周刊》,尤其在它有很多國際新鮮資訊、大量智識內容的時期,我們都記得這樣一句話:「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我對三聯的最深印象有兩個:一個「琳琅滿目」,這是朱偉老師當年倡導的好雜誌的內容要求,三聯的雜誌整體上琳琅滿目,文章也總有著大量的事實、細節、故事。二是它的專欄或固定欄目,在沒有自己關心的封面報道時,我總是從前面的生活圓桌開始跳看各個專欄,最後看到貝小戎的圖書專欄,再看到四格漫畫結束翻閱。

以前總去三聯韜奮書店樓上的周刊辦公室玩,知道「貝小戎」這個名字背後是薛巍,他玩了一個拆字遊戲,賊也。不過,我們都逐漸地忘記他本名,只記得貝小戎了。其實,按三聯的稱呼慣例,他該叫貝小(總是省掉最後一個字,比如某老師會跟您自我介紹,我是「方向」!),但小貝似乎更順口些。貝小戎的確是資訊時代的「盜火者」,他給我們介紹很多國外新書、新刊、新思想、新觀念,他大量瀏覽外刊,幫著我們篩選、解讀。

2016年中,知識付費熱潮初起,最吸引人的產品形態就是「年度付費訂閱專欄」,是把專欄從媒體裡面「解放」出來,獨立訂閱。當時出現的專欄有互聯網觀點摘要性質的、有名人專欄講、有學者做普及教育的,我就一直期待,幫我們大量閱讀最新國際智識內容的貝小戎也來一個。我們喜歡一本雜誌合起來的琳琅滿目,但能多一個通道、更快、更多地讀到這些資訊,那豈不更好。

一年後,終於等到了,他在三聯自己的中讀APP推出了「和小貝一起讀外刊」。我們都是雜誌迷,即便讀得少了也還是,因為我們知道,在信息的世界中,「雜誌的海洋像生活本身一樣豐富」,翻閱雜誌總是讓我們的大腦興奮,刺激我們的新創意。我至今還記得當年樺榭CEO拉爾?德羅克莫雷爾在北京演講說,雜誌的使命之一是,為了解析世上發生的事物,尤其要解析世界上最現代和最當代的事物。他還對比說,日報從事報道,電台從事評論,雜誌從事解釋,電視從事表演。但麻煩是,全球的好雜誌太多,讀不過來。

我們因而需要貝小戎幫我們讀。對知識付費,我過去一年多,既在研究,又在實踐,我比較熟悉的是書。書和雜誌都是我們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但各有各的麻煩。書的問題是難,把很多讀者嚇退;雜誌的問題是多,它又有一定的時效性,結果是,你永遠不知道別的小島上正發生了什麼。

我有個比喻說,書是咖啡豆,你得會磨咖啡、有咖啡機才能喝得上;現在的跟書有關的付費知識產品像是膠囊咖啡、掛耳咖啡,大大方便了我們。我們聽一百本書的音頻解讀,翻閱十本,深度讀一兩本,其實讀書效果好多了。雜誌的世界則像時尚,有各種新潮的東西,大牌有自己的旗艦店,但我們逛不過來。我覺得,跟著小貝讀外刊,這次他不再是在周刊里寫專欄、充任導遊,而是自己開了家I.T店,或者說時尚買手店,我們這些智識的愛好者們,可以方便、開心地買買買了。

作者介紹

方軍,資深互聯網人,《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作者,付費音頻節目《讀懂互聯網未來的50本書》主講人。

「和小貝一起讀外刊」中讀推出的年度訂閱專欄,每周更新兩次

適宜人群

所有關注新思潮、新風潮的人、熱愛生活的人,有品味、有趣味的人,英語學習愛好者。

訂閱本專欄你將獲得

主講人介紹

薛巍,筆名貝小戎。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學士、外國哲學碩士,《三聯生活周刊》主筆。著有《假裝讀過》、《西風不識字》等書,譯有《生活的哲學:尋找人生意義的12堂哲學課》、《真理》、《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遇見蘇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等。

文由「135編輯器」提

點此下載中讀寫讀感

or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

溫馨提示:

中讀APP已升級至5.2.2版本

請各位用戶及時更新APP

"中讀"現已全面上線,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人生一場小燒烤
從A到Z,帶你徹底了解香檳!
回歸家庭,遇見更好的自己
生命中閃光的瞬間,是支撐一切的原因
茶事 對月飲桂漿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