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園故事 青春看見夢想

校園故事 青春看見夢想

點擊音頻,給你一次重回校園的機會

GIF/118K

青春遇見夢想

白迎港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校園電台特別節目《說給你聽》,我是主播大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充滿幻想的青春里,為我們開啟夢想之門的那把鑰匙。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想做一個主持人。記得高二那年,學校設置了藝術專業,其中一項是播音主持。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機會,經過一個禮拜的自我激勵後,我終於鼓足勇氣,向父母表達了我的想法。本來是好好的一場家庭座談會,最後卻變成了父母對我的批評教育大會。沒錯,我失敗了,當時我覺得我的夢想破滅了,我甚至認為我的生活沒有了任何意義。直到我在書店偶遇到那本書,柴靜的《看見》。我至今都記得我拿到這本書時的欣喜和激動,我不知道自己的那份激動來源於何處。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書。《看見》是柴靜講述她在央視十年歷程的一部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而這本書,恰巧在我失落迷茫時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世界,讓我感受到記者的魅力和新聞的價值,它引導我確立了新的人生目標——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於是高考結束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填報的所有學校的第一專業都是新聞,並且,現在,我如願以償,從未後悔。

這本書,改變了我人生的方向和青春的軌跡,讓我看見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它讓我在那個單薄的青春里,看見了生命的厚度。

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奧運、華南虎照事件、葯家鑫事件……在新世紀頭十年的幾乎所有重大事件,都記錄在柴靜的這本書里,通過她在新聞熱點第一線的真實記錄,我們了解到身邊這塊土地上曾發生過的與我們的命運休戚相關的大事,知道它們如何發生,而我們又該怎樣面對。

2003年的非典幾乎把北京變成了死城。前期,醫院並沒有設污染區和非污染區,感染者和其他前來輸液的人並不知道「肺炎」其實就是非典,唯一的知情者是醫院工作人員。所有人都沒有防護服。轉運非典病人的時候,柴靜用「逃命」形容那時的場景,病人坐在輪椅上用白床單罩住全身,運送他們的醫生只穿著普通的藍色外科手術服。這之中,有面對鏡頭嚎啕大哭的年輕護士,有絕望地望著窗外發獃的病人,也有說「靠精神防護」的醫生。在這裡,我看到生命在面對死亡時候的驚恐、高貴和無可奈何。第六章寫家暴,寫到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的成長經歷,他小時候口吃,父母的嚴厲讓他自卑懦弱,極度的自卑產生出極度的自負,他渴望成功,並且把成功定義為家庭的目標,他提供的不只是英語學習方法,更是很強硬的價值觀。他曾率領數萬名學生高喊「學好英語,佔領世界」,在他的身上,我看見希特勒的影子。她採訪2008年北京奧運會,說「尋常」二字。伊拉克的短跑運動員達娜,每天堅持在槍林彈雨的巴格達訓練,當聽說伊拉克代表團的參賽資格被取消時,像孩子一樣哭,說沒有人知道自己在伊拉克的命運是什麼。在這裡,我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感動,這一感動,與集體無關,與榮譽無關,與對單一的意識的質問更無關。這本書讓我看見了以往在社會輿論中近乎隱形的各種群體和事件:非典、同性戀、留守兒童、失地農民、受污染影響的村莊等等…這本書讓我看見的,還不止是這些事件。它所展示的現實,就像是撕開了舞台上的背景,露出黑與黃的襯底,讓我痛覺自己清潔舒適的小世界是多麼狹窄。在我所熟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一個那麼大的世界,裡面有那麼多人,在那麼艱辛的條件下,努力積極地生活著。這使人感到安慰,然而也使人意識到幸福溫暖的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

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水,一路上總有很多分支不斷地給你注入新的能量,這本《看見》對我來說,就是如此。它是我在青春焦慮不安全時刻的保護神,更是我人生奮鬥方向的指南針。

三年前的11月8日記者節,17歲的我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動態,說:「十年後,我要讓記者節變成和我有關的節日」。三年過去,我成為了一名新聞系的大學生。夢想起航,我在路上,十年約滿,我會在哪呢?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節目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聽!讓我們下期再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數字 的精彩文章:

流年無恙 光陰留香
8天長假,北京十一景區活動大全!速收藏!
人民日報數字屏媒亮相「砥礪奮進的5年」大型成就展
校園故事 歲月蒙塵
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TAG:人民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