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在五台山建了一個全國最大的比丘尼道場:她的出家因緣竟是這樣的……

她在五台山建了一個全國最大的比丘尼道場:她的出家因緣竟是這樣的……

圖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瑞法師法相

01

五台山有將近一百多個寺院,而普壽寺,是一所與眾不同的寺院。

之所以說它與眾不同,一是:它不對外開放;二是:那裡是全國最大的比丘尼(女眾)道場。三是:那裡戒律嚴明,道風謹肅,在佛教界口碑非常高。

據說,當年歌手李娜出家後就曾在此修行。而普壽寺的當家主持,便是這位佛緣深厚的如瑞法師!

普壽寺修學宗旨:以華嚴為宗;以戒律為行;以凈土為歸。

02

1957年,如瑞法師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佛化家庭中...

從小在家裡聽到父母長輩說的最多的就是通願老法師,可以說父母和親人都是通願老法師的護法以及弟子。

通願老法師是誰呢?她是中國四大名尼之一,原本是出身於官宦家庭的大小姐,北大畢業之後因聽講《華嚴經》兩年,深有省悟,頓發出家之心。

於1940年,她便剃度出家,潛心修持佛法。文化大革命期間,她曾遭遇牢獄之災,受盡很多艱難困苦。

但她卻胸懷坦蕩,精進修持,並發心:首先要度那些打罵過她的人。1956年,便來到五台山,弘化一方。因此,便與如瑞法師一家結緣了……

所以,在小時候的如瑞法師心中,長大了就很想見見這位讓父母家人那麼敬佩的老法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門牆上刻下的:知事須知

03

年輕時的如瑞法師,有著自己的夢想,便是以後要當一名教師。1977年,在農村當知青的她,如願以償,以優異成績考到太原師範學院。

但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教師這個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職業前景不是很樂觀,這讓如瑞法師當時也很茫然困惑。於是,就在這個契機因緣之下,如瑞法師見到了通願老法師。

那年,是1979年,文革已經結束了,如瑞法師那年22歲,第一次來到了五台山。見面後的通願老法師親切地問她:準備畢業後做什麼呢?如瑞法師當時就說: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教師。老法師聽了說這很好啊。

可如瑞法師聽了卻說:老法師,當老師不但沒權沒錢,還很有可能成為改造對象,這哪裡好呢?老法師聽了便對她說:為人民服務不一定需要權,也不一定要有錢,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善巧方便的來為人民服務。

這一次的見面,老法師對她說的話,讓她釋懷了很多,對通願老法師,以及佛門中人的印象也增加了親近感。而兩年之後,如瑞法師與通願老法師的再次見面,則讓如瑞法師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通願老法師

出家後的如瑞法師與通願老法師

04

1981年,如瑞法師大學畢業了。通願法師從五台山下山,來到了她姑姑家。聽到這個消息的如瑞法師,於是也去到了姑姑家,第二次見到了通願法師。這次通願法師又問她,準備畢業做什麼?

如瑞法師聽了笑著說:準備考研究生,考宗教系的,因為我們家都是佛教徒。老法師聽了說:這很好啊,我現在就可以介紹你到四川女眾的佛學院,直截了當地去研究佛法不是更好嗎?

如瑞法師當時聽了,聽到有這樣一個地方,即便知道去那個地方學習佛法要剃頭出家,也很感興趣。可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和父母說時,當時她的父親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說:老法師啊,閨女等到退休年紀出家可以,但現在,你看現在政策各方面,以及我們對她希望又這麼大,以後研究生畢業,不是能做更多的貢獻嗎?

或許真是因緣具足,一切自有安排,如瑞法師的父親到最後,還是同意了女兒去佛學院學習佛法的決定。就這樣,那一年,1981年,24歲的如瑞法師跟隨通願老法師去了四川,並在四川見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位恩師:隆蓮法師。

後來,出家多年的如瑞法師回憶說:隆蓮法師給人一種,你一見她呢,她一說話就會給人一種鼓動性,就覺得有那種激情,就比如說,我不做不可以,我非得做,所以在我的心裡,我把她老人家比作太陽……

而通願老法師呢,我一見她的話,比如我想發火,心裡有很多的煩惱,想一股腦全跟她說,可一見老法師她呢,不用說了,自然就感到心裡很清涼。躁動不起來,自然就會感到很安詳,所以她老人家在我的心裡,像月亮……

通願法師當年示寂,隆蓮法師發的唁電:南山日月,清涼冰雪,鴻泥幾度留遺迹。古調重彈,律意誰傳,流水高山生暮寒。悲君不起,留君無計,青囊總是埋愁地。長記相從,麗日晴空,影落峨嵋第一峰。

05

當時如瑞法師的同學,都不相信她會走出家這條路,在她同學的心目中,如瑞法師她讀書時喜歡搞朗誦唱歌,喜歡錶演節目,只要有她的地方就會有快樂。

而如瑞法師她從小就是這樣的人,她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只要有我的地方,我就希望有笑聲,希望有我的地方就不要有痛苦。善根深厚、正能量滿滿的如瑞法師,懷著這樣的願心,在當時已80多歲的妙通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了……

如瑞法師後來回憶她出家時說:「有一個領導他給我幾分鐘的時間,他說我讓你用最短的時間,給我說說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我那時說,佛就是覺悟了的人,覺悟的人應該全心全意無私的奉獻,為眾生服務,這就是佛;

而菩薩呢,就是你願意無私無畏地為眾生服務,但是你還在學習,你的能力還不夠,佛是有了這樣的能力了,他能無私的奉獻了,你還得要學習,我就給這位領導這樣解釋……」

隆蓮法師和通願法師,這兩位德高望重的法師當時就看到了如瑞法師身上所具有的慈悲善良以及善根深厚……在那時80年代初,中國的佛教界百廢待興之際。她們把為佛教培養僧才,弘法利生的願望寄托在了如瑞法師的身上……

1991年,通願老法師安詳往生,臨終之際,老法師她摸著如瑞法師的頭,囑託她,一定要在五台山建十方尼眾的道場。其實,老法師在生前,就曾與如瑞法師說過,讓她不要到任何地方去,而且也不讓她出國,說中國的人口決定了正法在中國,所以她當時給我提了這些要求,一定要讓我回來五台山。

如瑞法師感念師恩,在普壽寺開設了一間憶恩堂,憶恩堂面積很小,裡面是通願老法師生前僅有的一點遺產和她往生後的部分舍利。20多年過去了,如瑞法師沒有辜負老法師對自己的期許。

06

當年如瑞法師帶領徒眾,興建普壽寺的畫面。

07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如瑞法師自己鼓勵自己說:不管今天有沒有太陽,我的心裡都充滿陽光,佛陀是我世界的太陽,菩薩是我世界裡的月亮,我的世界裡從來沒有黑暗,我的世界裡也沒有悲傷,我的世界裡,只會洋溢著熱情,積極進取與向上……

就是如瑞法師這份願力和信念的帶領下,尼眾們依眾靠眾,眾志成城,普壽寺的道風與名聲越發為外界所讚歎。1995年,山西政府了解到寺里的難處,將旁邊的土地批給了普壽寺。

因緣和合之下,普壽寺在1999年,也得到了外界資金上的支持,從而得以開工擴建。擴建後的普壽寺,佔地面積一萬九千九百多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位尼眾學習。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如何引導這些尼眾能更好地修行呢?

如瑞法師清楚記得當年出家不久,恩師通願法師跟她們尼眾說過的話:「我培養你們,你們要知道,現在不是單單是修廟,更要重視修我們自身的小廟,要想讓佛法振興,必須重視你們的內德施才。

寺院是富麗堂皇了,但如果沒有自身小廟的話,你把它弄不好,堂堂的一尊佛像,就會缺少如來障,所以不能光看外相,要看內在實際的東西。」

因此,如瑞法師說:「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威儀。在平常的修學當中,第一步出家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學威儀不辱僧相,改毛病早成菩提。

什麼是眾生什麼是佛,你有缺點毛病就是凡夫,如果把你的缺點毛病都改掉了,那你心口不就清凈了嗎,距離成佛就近了一點,所以說一開始出家人就要學威儀,學出家人的威儀,要做得像出家人。」

所以,很多去過普壽寺的人都說:「那個寺院特別有清凈的感覺,那裡的比丘尼眾,都有天人師的僧儀。走路輕巧、談吐文雅,一舉一動都很注重僧儀。」

比丘尼眾莊嚴的威儀

08

如瑞法師總像慈母那般,關愛這些弟子們,時常與她們在一起交流。

法師她說:飄去的是雲,留下的是天,天還是那樣的湛藍。流來的是水,流去的還是水,一切順其自然。我要求自己,沒有得,就沒有失的痛苦。我要求自己,奉獻、奉獻再奉獻。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太震撼了,世界上最環保的一次性餐竟然是用樹葉做的!
「耳大有福」,「眼斜心不正」有道理嗎?
喜劇巨星陳佩斯,12次登春晚,卻被央視封殺16年,如今63歲歸隱田園,開啟素食人生……
獻給所有的 「師父」,為師父轉!
有多大的手,端多大的碗!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