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場秋雨一場寒:論保暖的重要性!

一場秋雨一場寒:論保暖的重要性!

原創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

昨天發生了不少事情,最大的事件莫過於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因「生物鐘」研究獲獎。

另外,就是昨兒北京的雨,一場秋雨一場寒啊,一夜就彷彿到了立冬前。

氣溫驟降!奔波在高速路上12小時才開了28公里的你,一天一夜從北京出發還沒到達河北某地的你,以及被擠在人潮人海各大景點兒中的你,要注意保暖了,更要照顧好父母。

上圖是一位前天晚上9點從成都出發去廣元的遊客,昨天凌晨4點還堵在隧道里。隧道里只剩下微弱的燈光,大家都熄火在等待通車...

近日,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表明,溫度下降和氣壓變化會導致老年人心臟衰竭風險增加,我們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來應對這種影響。

研究人員建議心臟衰竭風險較高的老年人在寒冷、霧天以及高氣壓天氣的時候盡量避免出門,還提醒醫生注意天氣變化對患者病情的影響。

根據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和舍布魯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多關注寒冷天氣和心臟衰竭之間的關聯可以拯救生命,並減少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高昂花費。該研究已發表在近日的《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

拉瓦爾大學的Pierre Gosselin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寒冷和高氣壓天氣可以導致心臟衰竭患者住院甚至死亡。我們知道,醫生們在治療心臟衰竭患者或給他們提供建議時很少關注天氣情況。通過氣候變化而導致的溫度大幅波動,我們想要證明天氣是如何影響心臟衰竭的。」

研究人員對112793名年紀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研究,他們都在2001至2011年間被診斷患有心衰。在為期635天的研究期間,受測者們的身體狀況被監控,溫度、濕度、氣壓、空氣污染等指標也被測量。數據表明,在冬天(10月至4月),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比夏天(5月至9月)更高。

平均來看,溫度每下降1°C (1.8°F),因心臟衰竭而導致的住院或死亡就會增加0.7%。氣壓每增加1 kPa,風險也會增加4.5%。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溫度下降與心臟病發病機率之間存在關聯:在瑞典,一項覆蓋280000人持續16年的研究發現,天氣越冷,心臟病發病數量越多。

這項發現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人群中得到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包括那些有心臟病史的老年人。

關於溫度降低和心臟病風險增加的研究一直持續到今年,因為要考慮氣候的變化,所以科學家們想要儘可能多的收集數據,尤其是關於那些最容易患病人群的數據。

至於說為什麼會存在這種關聯,我們知道身體對寒冷的自然反應:我們的心臟跳動得更快以使我們保持溫暖,身體也會使動脈繃緊以應對寒冷,降低皮膚的熱傳導並升高血壓。

此外,為應對寒冷而產生的激素變化會使血液更容易凝結。隨著溫度下降,任何生物學變化都會引起心血管問題,甚至可能使病情惡化。

研究人員之一Moman Mohammad說:「對於大部分健康人來說,身體能夠良好地耐受這種應對寒冷的機制。但是對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人群來說,就有可能引起心臟病。」

在科學家們進一步弄清楚寒冷的天氣為什麼會增加住院和死亡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注意到天氣變冷所帶來的危險,使自己保持溫暖。

對於這個加拿大的研究團隊來說,還需要考慮到目前地球上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的情況。作者們在論文中寫到:「考慮到氣候變化的大背景,這項研究對於監控公眾健康尤其重要。」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肉還能吃嗎?養殖業或將成為超級細菌工廠
能讓你快速招人喜歡的大招兒都在這裡了
蘇州納米所可穿戴汗液感測器研究獲進展
中國健康事業發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人均壽命提至76.5歲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