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正研製大氣層內飛行衛星 反航母能力將實現飛躍

中國正研製大氣層內飛行衛星 反航母能力將實現飛躍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正在設計一款神器:大氣層內飛行衛星的,完全顛覆了人們的傳統理念思維,這種神器將在未來我軍遂行反航母作戰時建立奇功。所謂的大氣層內衛星實際上就是將彈道導彈和微型無人機結合起來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偵察設備。

這種設備利用彈道導彈平台將攜帶多枚微型無人機的多功能彈頭送至作戰區域上空,然後釋放多架可持續飛行的微型無人機,飛行器僅需攜帶必備的感測器、通訊設備和維持持續飛行的微型動力系統,被釋放後利用已有的動能在空間內進行滑翔和機動。當飛行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啟動微型動力系統繼續巡飛,時間不少於60小時,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快速、遠距離、准實時的態勢感知和電子對抗能力,對遠程敵軍目標實現威懾和壓制。

這種大氣層內衛星由於具有可臨時發射、可向目標區域定點發射的優勢,可以克服衛星和彈道導彈的許多不足,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對於彈道導彈而言,其最主要的作戰功能是用來打擊和毀傷目標,為了減少氣動干擾,一般不設置翼面,末端飛行時間較低,隨著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出現,可以具備一定的滑翔巡飛能力,但時間仍然不夠,一旦選錯目標,就無法更改,屬於一鎚子買賣。

軍事衛星的缺點更加明顯,這種裝備雖然信息獲取和保障範圍大,但受限於太空運行軌道限制,總需要一個重訪周期才能實施再次偵察,且偵察參數準備和偵察結果下載都需要極長的時間周期,對於一個解析度0.1米的光學衛星而言,發現海上航行航母的問題並不是很大。但問題是發現之後從第二次確認目標到回傳圖像、處理圖像一般需要好幾天,這時候航母早就跑的沒影兒, 所以即使是衛星數量全世界最多、最發達的美國也無法利用衛星引導任何武器作戰。

如果要消除這種第二次確認目標的時間,就需要將衛星的軌道高度調高,此時衛星的解析度就要急劇下降。據計算,解析度1米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天線口徑超過30米,系統總重量達50噸,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將這麼重的衛星推到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去。

使用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偵察航母也是一種備選方案,一般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都攜帶雷達、光學、電子等綜合感測器,翼展在15米左右,巡航時間一般超過40小時,可以長時間在戰區邊緣活動,發現航母后立即監視,將其坐標位置傳送給後方指揮所。但這種無人機目標太大,容易被敵人攔截,除非做成隱身模式,否則難以真正靠近並監視航母。而本文所提到的大氣層內衛星因為載荷採取的是微型無人機,其體積小、中重量輕、不容易被人發現,就天然具備隱身優勢。

將彈道導彈和無人機結合起來後就可形成大氣層內衛星,這類衛星具備以下優勢:

一是射程遠,速度快,實時性有保證。彈道導彈飛行速度一般在10馬赫以上,洲際導彈超過20馬赫,發射準備時間一般不超過5分鐘,一旦需要偵察目標,從發射到釋放的無人機鎖定目標不超過10分鐘,敵人根本來不及組織攔截對抗。

二是生存能力強。微型無人機尺寸、質量大幅度下降,反導和防空系統不但難以發現,即使發現後,導彈的導引精度也不能達到準確擊毀的目的,現有的防空反導系統攔截難度極大。

三是可採用協作模式。可以在一群無人機分別放置雷達、光電等多類感測器,組成綜合探測集群,使用數據鏈共享數據,提高探測效果,這樣既能減少無人機的複雜度,也達到到一體化集成的能力。

目前實現該裝備的關鍵難題有:

如何提高飛行器巡飛能力,飛行器一旦釋放後需要一種發動機體制對其進行推動,而飛行器一般較小,需要微型噴氣式發動機才可以實現,我國還未完成研製。

如何實現飛行器協同聯網,必須將各種載荷分配到多架無人機降低單架無人機的重量,實現飛行器的軌跡規劃、複合導引和共型天線設計,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有所突破。擁有成熟的巡飛式彈道導彈技術,目前我國已經進行了多次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該技術已具備。

未來在我國研發成功該技術後,將會出現哪兒出現航母,我國先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到達目標上空後散開成一片無人機偵察監視目標,而後大量的導彈隨之而來對航母發動飽和攻擊。到那個時候,反艦彈道導彈的威力將得到極大的增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大陸航母建造新細節:雷達旋轉90度1130炮上艦
大陸002航母對比遼寧艦強在哪兒? 戰力暴漲三成以上
嘴不積德!看美帝航母是怎麼打臉迷航飛行員
20年前的恥辱,16年前的烈士,我們都不會忘記,中國復興!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