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身上這些部位最好別吃!吃雞的學問你知道嗎?
雞肉是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見菜,老百姓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吃雞的疑惑,究竟真相如何呢?
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
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
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
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柴雞vs肉雞
哪個更有營養
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形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速凍雞和現宰雞
營養有什麼區別
速凍雞和現宰雞在營養上沒有區別。在禽流感肆虐的當下,人們一定要遠離活禽交易和現場宰殺,避免染上病毒。另外,帶血絲的白斬雞也不要吃。
公雞vs母雞
哪個更好吃
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而高血壓患者和癌症患者不適合吃;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食用。
怎樣烹調雞肉最營養
雞肉肉質細嫩,適合各種烹調。為了保持其低脂肪的優點,最好選擇較為清爽的烹調方式,如白斬雞、清燉雞。而香酥雞、辣子雞、炸雞等經過油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熱量也比較高,不利健康。
雞湯中加入不同藥材
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
加入生薑,可滋補強精、緩解感冒、提高人體免疫力;
加入枸杞能平補陽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長,抵抗嚴寒;
加入人蔘、党參,可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增強造血功能,對畏寒體質有改善作用;
加入黃芪,可補氣補虛,增強機體免疫力。
買雞肉時怎麼挑
活雞被宰後,血放出來,肉的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因此,買雞肉時最好買顏色發白的。
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斷雞肉的好壞。如果雞肉外層微干,不發黏,用手指壓後立即復原,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


※你缺的不是葯,而是營養!
※進入秋季,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這5點……
※征服衰老與死亡,人體冷凍從科幻走向現實
※又到吃螃蟹的季節了,了解這些可以讓孩子快樂吃螃蟹!
※240種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轉給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TAG: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