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開創了一個盛世,但因一特殊癖好,卻埋下了大明朝滅亡的禍根

此人開創了一個盛世,但因一特殊癖好,卻埋下了大明朝滅亡的禍根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和其父親明仁宗朱高熾一起,開創了被史學家稱為「功績堪比文景」的「仁宣之治」。

這位皇帝在明朝近三百年歷史上,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既能文又能武。從小到大都沒啥壞的習慣癖好,唯獨喜歡鬥蟋蟀,一度到了沒有蟋蟀,他就活得不自在的地步。有時候玩得甚至上朝遲到,忘了及時批閱奏章等等,這樣一來就引起了士大夫們的強烈不滿。

士大夫是一群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人,他們認為明君就應該是勤政愛民的,朱瞻基這樣玩物喪志的皇帝絕對不是個好皇帝。而且經過明朝前幾任帝王的培養,到了朱瞻基時,士大夫憑藉著師生關係的紐帶,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集團,是為文官集團,這個團體掌管著「票擬」的權利,對於皇帝敢於直接批評。

明朝的議政有個特點,一道奏章的順利執行要經過兩道關鍵程序,一為「票擬」,二為「批紅」。

「票擬」就是由文官集團負責起草奏章,「批紅」就是由皇帝審閱奏章。可是天下的奏章實在太多了,就皇帝一個人負責「批紅」,實在累人。而我們的朱瞻基自從痴迷上鬥蟋蟀後,「批紅」的工作是越來越馬虎,有時奏章內容看都不看,直接就批了。

皇帝因為鬥蟋蟀而荒廢了工作,士大夫們不但上書勸諫,而且背地裡還戲稱其為「蟋蟀皇帝」。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朱瞻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請人代批奏章。找誰呢?當時朝中無非四類人:士大夫、武將、後宮嬪妃、太監。

士大夫肯定是不行的,他們有自己的原則,這種事情斷不會做;武將和嬪妃多不懂朝廷律法,自然也不會批閱;如此一來就只剩下太監了,他們經常陪在皇帝身邊,耳濡目染,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一些的。選太監作為自己代批奏章的人選後,朱瞻基便開始了埋葬大明朝的工作,教太監讀書。

公元1426年,朱瞻基下詔,專門設置一個名為「內書堂」的地方,供太監讀書。受過「內書堂」教育的人,出來後就可以替朱瞻基處理部分政務了。正是這個舉動,為大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早在朱棣時期,太監們的權勢就已經很大了,有一個集監視、抓捕、司法於一身的東廠。現在朱瞻基再來這麼一出,教太監讀書,讓他們批閱奏章,明擺著就是將天下另一半權力也交給了他們。如此一來,太監「文武」大權都抓在了手裡,可謂真正的隻手遮天了。

當時的明朝,大家想當太監都想瘋了。有的人沒被選上,竟跑回家私下將自己給閹割了,這一部分人還有更不幸的,那就是閹割了之後也沒能被朝廷選中。於是乎,他們就跑到社會上去,肆意胡亂髮泄一通,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後來為了維穩,朝廷不得不發布一條特殊的法令,禁止私自閹割。

不是有個傳聞說,有明一朝有十萬太監嘛,絕非虛言。

雖說在朱瞻基時期,太監「批紅」的弊端還沒凸顯出來,那是因為朱瞻基的個人能力還是很強的,他能夠很好的保證太監們的忠誠和保密。

然而,這玩意兒就像毒品一樣,嘗到甜頭的太監們早已欲罷不能了。這就導致了朱瞻基之後,明朝諸多宦官干政醜聞的發生,於是大明朝的悲劇不斷上演,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的幾項「黑科技」碾壓世界,清朝不懂得利用耽誤中國三百多年
明朝時期的于謙雖然保護了京城,可是他也逃不過明英宗的報復
居庸關長城,在金代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明朝為何選擇清貧人家的女子做皇后,其中有什麼玄機?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