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萬事萬物都遵從這兩個字,即使成佛也逃不開

萬事萬物都遵從這兩個字,即使成佛也逃不開

了解佛教的人一定知道,覺悟的最高境界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而能獲此覺悟的人,被尊稱為「佛」。

但是,佛雖然是覺悟到最高境界的終極存在,卻同樣有一層關係是無法改變的——因果。

佛也逃不開因果

因果,在佛教而言,是宇宙間最大的、統管一切的規律,對於任何人、任何事物,因果始終是顛撲不滅的。

佛家對於因果有這樣一個說法: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

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這也就是說,兩件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一樣事物的發生,是果;此果必定由其他事物促成,這就是因。這條規律,即使是大徹大悟的佛,也改變不了。

引申開來,因為佛也要按因果規律辦事,所以,如果有人意志堅定地不想覺悟、不想開悟,那就算是佛親自來講經說法、親自來勸說,也沒法使得此人得度。

宇宙萬物都依因果

當然,佛家所說的因果,不只是單純的原因——結果這麼簡單。

萬事萬物,都是由因果規律、因果關係而生滅的,因此,就有了佛家所說的「緣起」一義。萬事萬物,既非本來實有,也非本來空寂,而是由「緣起」而生滅存亡。

僧肇法師曾論述過這個道理,試想:如果萬物本來實有,那麼不需「緣起」始終常有;如果萬物本來空寂,那麼即使有「緣起」也無法使事物存在。而我們知道,事物是由因而成的果,既非實有也非空寂,只在緣起未滅時存在,因此,萬事萬物都是「緣起」。

而「緣起」正是佛家有別於其他宗教、哲學的最重要的一義。

種子的因,發芽的果

禪宗有個公案,說唐代百丈懷海禪師講經說法時,有位老人向他請教。這位老人其實不是人,而是一隻野狐,因為很久以前說錯了話變成野狐輪迴五百世。

當初,有人問野狐前世(當時是個有為的和尚),成佛了就「不落因果」嗎?野狐回答說,是的。百丈懷海禪師一聽,立馬告訴野狐,成佛之人,照樣「落因果」(受因果規律的支配),只不過是「不昧因果」——不會跟凡夫一樣看不透因果那些事兒。

野狐言下大悟,五百世輪迴的報應立馬終止,而經百丈懷海禪師一說,野狐竟還意外地得道了。

這個公案,在傳奇的情節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說,因果最大,即使成佛了,照樣逃不開因果。

百丈懷海禪師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便是最樸素、最自然的因果,也是佛家遵循的原則。

學佛、修行,和勞動、學習一樣,有付出(因)才有回報(果),從來沒聽說過哪位高僧,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就立馬覺悟的。為什麼呢?很簡單,沒有這修行的因(或是宿緣,或是佛性),何來成就的果呢?

如果這條都不認,那佛學也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說,佛學體系中,雖然佛是最大的、最尊崇的,但在佛之上還有因果,萬事萬物都受因果支配,明白這一點,方才入得佛學之門徑。

修行的因,證悟的果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人世間的緣分有多少種?佛說:不多不少,剛好四種
不是天才不譯經——今天見到的漢譯佛經,八成出自這三人之手
世間名花千千萬,為何崇佛之人獨尊蓮花?
西天取經的玄奘法師,為什麼被人習慣性地稱為「唐三藏」?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到的是什麼?其實無非是這四個字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