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諸葛亮北伐最大對手,嚇退孫權連司馬懿都怕他可惜英年早逝!

他是諸葛亮北伐最大對手,嚇退孫權連司馬懿都怕他可惜英年早逝!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諸葛亮六次北伐,要滅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竭盡心智,卻難遂心愿。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諸葛亮六次北伐的失敗,與他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後人才會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慨。

曹叡,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是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曹叡與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司馬懿比起來,可以說籍籍無名,知道的人並不多。這個主要還是在《三國演義之》中刻畫他的時刻並不多。其實在那個時代,曹叡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司馬懿的領導。

我們都知道曹魏和蜀漢大戰幾乎都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過招,這也成就了司馬懿的名聲和威望,而作為司馬懿的領導者,也就是說幕後指使的曹叡,對於整個戰局也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叡非常好的繼承了曹家和甄氏家族的基因,同時曹叡的後天教育也非常好,他「數歲而有岐嶷之姿(言外表峻茂而內心聰慧)」,曹操十分喜歡他,說「我基於爾三世矣」,覺得自己的江山至少可以傳三代了,常帶他在身邊,「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可以說,他是在朝堂之上長大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也確實,良好的基因再加絕佳的環境,印證了曹操的話,他的江山的確傳了3代人,只可惜曹叡英年早逝!之後被司馬懿政變奪取了政權。

曹丕去世後,曹叡成為魏國皇帝。這年他剛23歲,而那時候魏國局勢不容樂觀,在諸葛亮的運作下,因關羽結仇的吳蜀兩國,通過和親已結為盟國,對魏國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即位沒多久,孫權便率領大軍攻打江夏,太守文聘堅守城池。朝中大臣紛紛主張發兵援救,但是曹叡卻很清楚,孫權擅長水戰,這次敢離船陸戰,便是想趁人不備,孫權並不擅長陸地作戰,所以只要堅守,久攻不下自然沒事。隨後曹叡還派遣官員荀禹慰勞邊防,命令荀禹帶著一千來個士兵,晚上登上山頂,分散開來手持火把高高舉起,孫權看見漫山的火把以為曹軍來援,竟嚇的馬上撤軍。

隨後諸葛亮北伐,這是對曹叡的巨大挑戰。蜀漢自關雲長失荊州後,決定了諸葛亮得從艱險的陝甘地帶進攻曹魏。然而當時的局勢不得不讓諸葛亮「北定中原,還於舊都」。一旦魏國休兵養民數十年,蜀漢只能坐以待斃。諸葛亮和後期姜維的北伐便基於此考慮。蜀國靠著天險維繫政權,但一旦他要進攻,得先繞過天險,糧草就成大問題了。只要堅守,蜀軍無糧只好退兵。這些曹叡和當時的將軍曹真、司馬懿都深明此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最後魏國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向他投降。大軍直逼長安。一時間魏國大為震動,「朝臣未知計之所出」,而曹叡仍鎮定自若:諸葛亮本來擁有山川險阻,現在主動攻打我們,等於中了我們誘敵深入之計。那三郡已成諸葛亮的包袱,讓他知進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矣。隨後曹叡在洛陽點起五萬步騎,前往長安鎮守。他命令曹真進攻趙雲,司馬懿,張郃進攻街亭,當司馬懿到達街亭時候,他發現街亭已經被諸葛亮派馬謖佔領,但是馬謖卻放棄當道,把人馬駐紮在山上,隨後便圍山斷水,隨後大破馬謖,並且乘勝追擊,迫使諸葛亮演了一出「空城計」。之後不得不退兵。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圍困陳倉,曹叡命令曹真手下名將郝昭據守二十日,同樣的只守不攻,諸葛亮因為糧食短缺退兵。第三次第四次北伐,都是由於曹魏大軍固守不攻,諸葛亮在軍隊弱勢的情況下攻下一座城池是非常困難的,時間一久不得退兵。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幾次用計謀都戰勝司馬懿,後來蜀國大軍,逼近渭水,直搗長安。可是,此時蜀國內部開始動搖,宦官開始釀禍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詔回大軍。諸葛亮因為內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機會。

諸葛亮的第六次北伐的時候戰局非常好,國、吳國一起向魏國發動進攻,魏國局勢堪憂,但是曹叡坐鎮洛陽,調兵遣將,面對諸葛亮、孫權的夾攻,絲毫不落下風。諸葛亮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之後諸葛亮兵出斜谷,曹叡命司馬懿率軍與蜀軍對陣,他命司馬懿堅守不戰,「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而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他熟知這一點,因此不管諸葛亮如何叫戰都避而不戰,甚至對諸葛亮送來的婦女衣服,粉刺他像個婦女一樣懦弱都無動於衷。

另一邊孫權大舉北征,派陸遜、孫韶各率萬人沿淮、沔北上,自己親率大軍圍攻合肥。那時候孫權勢大,魏徵東將軍滿寵建議撤出合肥,堅守壽春,曹叡卻說到:「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征之,比至,恐權走也。」果然,曹叡親率大軍東征,距合肥還有幾百里時,久攻不下的孫權聞訊撤軍。陸遜、孫韶也迅速撤退。

此時,司馬懿與諸葛亮仍在關中相持,大臣們都認為應該前往支援。曹叡說,孫權退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果然在東吳兵敗後,諸葛亮明白大勢已去,無法形成合圍之勢,自己自己久攻不下,糧草不足於是氣上心頭,舊病複發,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

兩線作戰,面對孫權、諸葛亮這樣的對手,曹叡以其剛毅、明斷和果決,絲毫不落下風,他「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他的表現,充分印證了曹操當年的眼力。也正是如此,司馬懿的野心在曹叡期間不敢彰顯半分,但是在諸葛亮死後,曹叡大大鬆了一口氣,開始大興土木,一道詔令,讓洛陽變成了一個大工地。他動用三四萬工人,建造巨大、豪華的宮殿,美麗、別緻的園林,馬鈞所造水轉百戲更是巧奪天工……天下未定曹叡就想著奢侈荒淫,後宮嬪妃眾多,喜歡享樂,最終英年早逝,年僅34歲。也許曹叡的死和司馬懿也有一定的關係,就是因為曹叡的死,司馬懿才有機會發動政變,奪了大權,當然這些已無從考證。

最後一句話概括曹叡,雖有打仗之勇 ,卻無安國之智,如果曹叡能選擇先定天下,後享安樂,那麼等到那時候,或許司馬懿還想政變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等,皆不過跑龍套的角色!
孫權:解衣,證明給他們看!
孫權晚年的猜忌讓吳國走上了衰亡之路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