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次髎穴
每日一穴位是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整理總結出來的一套便於記憶的穴位學習方法。這裡是一個適合所有中醫愛好者交流學習的平台。本方法集圖文、理療手法、功能主治為一體,實時關注中醫學,每日為您分享一穴位,覺得我們文章不錯的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愛好者,亦可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消息,我們有更多驚喜等著您!
1
次髎:ci liao
次髎,次,有位次、順序之義。此穴在第2骶後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
2
定穴:
次髎穴位於骶部,在第二骶後孔中,約當髂後上棘下與骶正中線之中點。
3
性能功效:
補益下焦,強腰利濕。
4
主治功能:
陰癢,子宮脫垂,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睾丸炎,骶髂關節炎,下肢癱瘓等。
5
保健養生:
次髎穴位對我們人體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
對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揉腰骶,促進腰部的氣血通暢,對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關鍵作用和意義。
6
配伍應用:
次髎配關元、三陰交,有調理下焦,活血調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帶下。
次髎配商丘,湧泉,有健脾補腎,暖胞宮的作用,主治痛經不孕。
次髎配腎俞、中極、三陰交,治痛經。
次髎配腎俞、環跳、足三里、陽陵泉、懸鐘,治腰痛、下肢痿痹。
次髎配腎俞、氣海、百會、足三里,治直腸脫垂。
7
理療手法:
刺法: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脹感。
灸法: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按摩:最好採用叩擊,將手握一個空拳,用拳背這個位置去叩擊腰骶部,雙手可以同時叩擊,叩擊的力量一定要大點,有明顯的聲音出現,刺激它,才可能通過骶神經孔,傳遞到盆腔裡面去,來刺激裡面的臟腑。
8
注意事項:
次髎穴針刺不能過深,以防穿過骶後孔,刺傷膀胱及腸管。
9
現代研究:
針刺次髎對膀胱功能有一定影響,一般可使膀胱收縮,對下肢輕度癱瘓的患者,可使膀胱殘餘尿顯著減少。
針刺後有增強子宮收縮能力、縮短產程的功效。
針刺本穴對分娩可減輕或消除疼痛,使宮縮增強,產程縮短。
針刺本穴對治療婦科炎症感染效果明顯。
10
古文摘錄:
《針灸甲乙經》:腰痛快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次髎二穴,在第二空夾脊陷中,治疝氣下墜,腰脊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堅脹。
《針灸大成》:主婦人赤白帶下。
11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勞宮穴
※每日一味學中藥——制首烏
※未病先防,治病防變——中脘穴
※每日一味學中藥——澤蘭
TAG: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