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發展迅猛,商用前需突破識別能力瓶頸
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持續提速,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各大企業都十分重視的主流產業。雖然自動駕駛一派欣欣向榮,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識別技術等核心技術的限制仍是不小的隱患。因此,未來若要實現大規模商用,還需繼續在技術研發與完善上下功夫。
作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自動駕駛是當前全球交通出行與汽車領域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已成為各國爭搶的戰略制高點。
彷彿是一夜之間,自動駕駛行業就從籍籍無名到百家爭鳴,全球各大科技巨頭、晶元企業、汽車製造商、創業公司、傳統主機廠,乃至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急於在潮流中找到立足之地。
作為當前全球人工智慧變革中幾乎是前景最為明晰的一個領域,自動駕駛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商業生態的革命。在國外,谷歌、特斯拉、Uber、福特、賓士、英特爾、沃爾沃,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與汽車製造商正「殺入」自動駕駛領域,並寄希望於通過加強合作,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
在國內,百度的探索已經比同行走得更遠。7月份,百度正式發布Apollo 1.0自動駕駛技術平台;9月21日,作為1.0升級版的Apollo 1.5也正式開放。同時,為了推進無人駕駛生態的發展,百度方面還宣布Apollo基金未來三年規模將擴充至100億元人民幣,並完成超過100個項目的投資。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看似蓬勃向上、前景無限,但是在技術開發過程中,有些核心限制因素的存在,不得不讓人提升重視程度。例如,此前有報道稱鳥糞會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感測器造成嚴重破壞,直接影響車輛的識別能力。對於這個問題,谷歌的兄弟企業Waymo拿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即通過噴水器和雨刷來清洗被鳥糞覆蓋的感測器,但是現在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了。
據外媒報道,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大學、石溪大學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一項驚人的事實,了侵自動駕駛汽車其實有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只需要通過標籤對交通標識做簡單處理,便能成功干擾自動駕駛汽車的識別功能,從而入侵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
研究人員首先分析了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的運演算法則,從而得出系統進行圖像識別的方法。之後,研究人員對交通標識進行了簡單更改,愚弄了系統的機器學習模式,從而使自動駕駛汽車誤讀交通標誌。如果這種情況在真實世界中發生,這將會導致極為可怕的後果。
此外,沃爾沃在澳大利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時,由於車輛沒能對猛地竄上道路的袋鼠做出避讓,導致出現了不算大的交通事故。
綜合來看,自動駕駛汽車的識別能力對於其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安全始終是一項科技產品能否為民眾所接受,能否實現大規模商用的基礎。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斷提升、完善自動駕駛系統的識別技術將成為各大開發企業的重心,而一旦在這方面得到突破,那麼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也將為時不遠。
文章來源:中國智能製造網


※VR產品加速滲透各領域,整體競爭力仍亟待提升
※數字化製造帶來重大變革,大數據將成發展新動能
※理念超前功能實用,3D列印輪胎值得期待
※AI晶元競爭漸趨白熱化,衍生經濟效益不可小覷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