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傳承人免費學習,中醫四診之望診

中醫傳承人免費學習,中醫四診之望診

四診即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臨床資料的主要方法。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局部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全身的病變也可以反映在局部。從診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觀癥狀、體征,可以幫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

中醫傳承人免費學習,中醫四診之望診.mp3

06:33

來自網路

望、聞、問、切在臨床診察搜集疾病反映的情況時,各有其獨特作用,只有認真細緻地運用四診的方法客觀地搜集,才能詳細地佔有材料;四診之間又是互相聯繫的,必須把望、聞、問、切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四診合參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確判斷。如果只強調一種診法的重要而忽視其它,則搜集的材料不夠全面,會影響對疾病的正確判斷。

一、望診

望診是醫生運用自已的視覺,觀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況,以獲得與疾病有關的資料,作為分析內臟病變的依據。包括精神、氣色、形態的望診、舌的望診及排出物的望診。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識活動和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通過神志狀況、面目表情、語言氣息等觀察病人精神狀況,意識是否清楚,反應是否靈敏、動作是否協調等,以判斷機體氣血陰陽的盛衰和疾病的輕重。

1.病人神志不亂,兩眼靈活,明亮有神,語言清楚,聲音宏亮,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氣未傷,臟腑功能未衰,疾病輕淺,預後好,多屬實證、熱證、陽證。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應遲鈍,語言無力,聲音低微,表示正氣已傷,病勢較重,多屬虛證、寒證、陰證。見於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譫語、手足躁動,雖表現為陽證、熱證、實證,但正氣已傷,邪氣過盛,病邪深入,預後不良。

(二)望氣色觀察病人皮膚的顏色光澤,它是臟腑氣血的外榮。顏色的變化可反映不同臟腑的病證和疾病的不同性質;光澤的變化即膚色的榮潤或枯槁,可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皆上注於面,面部氣血充盛,且皮膚薄嫩,色澤變化易於顯露,故望氣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澤。通過面部色澤的變化,可以幫助了解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的發展變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黃,紅潤而有光澤。

2.面色紅:為熱證。血液充盈皮膚脈絡則顯紅色。血得熱則行,脈絡充盈,所以熱證多見紅色。如滿面通紅,多是實熱;若兩顴緋紅,多為陰虛火旺之虛熱。

3.面色白:為虛寒證或失血。血脈空虛,則面色多白。寒則凝,寒凝經脈,氣血不榮或失則脈空虛。若面色蒼白而虛浮多氣虛;面色蒼白而枯槁多為血虛。

4.面色黃:多為脾虛而水濕不化,或皮膚缺少氣血之充養。若面目鮮黃為陽黃,多屬濕熱;面目暗黃為陰黃,多屬寒濕;面色淡黃、枯槁無澤為萎黃,多為脾胃虛弱,營血不足;面色黃胖多為氣血虛而內有濕。

5.面色黑:多屬寒證;虛證,常為久病、重病、陽氣虛。陽虛則寒,水濕不化,氣血凝滯,故多見於腎虛及血瘀證。

6.面色青:多為寒證、痛證和肝病。為氣血不通,脈絡阻滯所致。

(三)望形態外形與五臟相應,一般地說,五臟強壯,外形也強壯;五臟衰弱的外形也衰弱。

1.體形結實,肌肉充實,皮膚潤澤,表示體格強壯,正氣充盛;形體瘦弱,肌肉瘦削,皮膚枯燥,表示衰弱,正氣不足。

2.形體肥胖,氣短無力,多為脾虛有痰濕。

3.形體消瘦,多為陰虛有火。

4.手足屈伸困難或腫脹,多為風寒濕痹。

5.抽搐、痙攣、多是肝風。

6.足膝軟弱無力,行動不靈,多為痿證。

7.一側手足舉動不遂,多為中風偏癱。。

(五)望少兒指紋指紋是指浮露於食指橈側可見的脈絡(即食指掌側的淺靜脈),是由手太陰肺脈分支而來,所以望小兒指紋與診寸口脈具有近似的臨床意義,適用於三歲以下的幼兒。望指紋,主要是觀察其色澤與形態的變化。

(1)三關:小兒指紋分風、氣、命三關,食指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命關

(2)望指紋的方法:醫生用左手把小兒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適中地從命關向氣關、風關推數次,使指紋明顯,便於觀察。

(3)望三關辯別疾病輕重:指紋僅見於風關,表示邪淺病輕易治;至氣關則病勢較重,病邪較深;如由風關、氣關透至命關,即指紋伸延到指端,所謂透關射甲,則病深而危重。

(4)望指紋的色與形:正常的指紋,黃紅相兼,隱現於風關之內。

顏色的變化:紋色鮮紅多屬外感風寒表證;紫紅色為熱證;色青主驚、主風、主痛;色淡為虛證。

形態的變化:紋色深濃粗大,為邪盛病重、指紋極細、色淡、多為正虛;紋浮為病在表;紋沉為病在里。

一般認為指紋充盈度的變化主要與靜脈壓有關。在心力衰竭、肺炎等患兒,大多數向命關伸延,這是由於靜脈壓升高所致,靜脈壓越高,指紋的充盈度就越大,也就是越向指尖方向伸展。指紋的色澤在某種程度上可反映體內的缺氧程度,缺氧越甚,血中還原血紅蛋白量就越多,指紋就更顯青紫。故在肺炎及心力衰竭的患兒多出現青紫色或紫色的指紋,貧血的患兒,則由於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減少、指紋色也變淡。

(六)望排出物排出物包括痰涎、嘔吐物、涕、淚、汗、膿液、二便、經帶等。觀察排出物的形、色質量的變化,為辨證分析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然而往往大部分內容物由患者觀察敘述,成為問診的內容,一般而言,排出物色淡,清稀者,多為寒證,色深粘稠者多屬熱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