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慶回了趟老家,我翻箱倒櫃,把家裡這些老物件全整出來啦!

國慶回了趟老家,我翻箱倒櫃,把家裡這些老物件全整出來啦!

文:王倉

期待已久的雙休長假終於來到,昨天經過一路公交火車大巴的顛簸,晚飯後總算回到大雨籠罩的家。

家中寬敞舒適的大床美美的睡了一夜,醒來雨已經停了,只是天還陰著,下地幹活的話估計還要等兩天。

下午閑來無事,到老房子廢物間翻箱倒櫃的找出那些曾經用過的農具。給他們留個影紀念它們曾經陪伴過的童年,也許它們哪天被完全處理了,還能在網路空間找到與它們有關的記憶。

這個看起來像小板凳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人認識,它不是板凳,不曾知道它的學名,我們這叫它(擰機子),不是用來坐的,過去鄉下全是泥巴路,那時買不到雨鞋,下雨天穿著個布鞋再把他綁腳上就可以出門了,像踩高跳似的,不過也得腳下功夫練習一下才能駕奴得了它。

小時候也只是偶爾見到祖輩的人還在踩這個。別看其貌不揚,做工卻不簡單,據說過去木工拜師,做這個是檢驗能否出師的標準。

這種鐵杴較窄小鋒利,過去冬天的時候挖溝刨地少不了。

鐮刀,相信都認識,但是這種鐮刀也要經人指點一下才會使,不然的話,你使用起來很容易到稻手腳。

大叉子,垛麥桔堆子的時候必要的工具。記得還見過木質的,那種樹自然生成叉子的樣子,好神奇。

流傳千古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詩人看到農民使用這個工具後得到的靈感。所以即使打算到田園生活也讀點書好點。不然只能說「鋤地真T M 累!」沒人欣賞你的話。

撅頭:劈柴材禾用的,相信很多人看過電視中劈柴的鏡頭,一小節一小節整齊的木頭豎起來,然後演員拿著大坎刀手起刀落木棒分成兩半,那是騙人的,哪有那麼多整齊的木頭,難道不整齊的都不要了,因為演員不會劈柴禾,所以專門挑的樹棒,真正的劈材不管什麼樣的木頭都要拿來劈,一隻腳踩到一端固定住,然後雙手掄起撅頭對準木頭前端砍下去(未成年切勿模仿,小心腳)。

手搖壓水井,壓出來的水冬暖夏涼,且富含多種礦物質,天然「礦泉水」。

大磨石,下面還有一個石磙,棄置很多年了。過去拿走誰家的一盤磨石就等於斷他家的伙食。擱那時看到一盤磨石在這裡,估計又是一起民事案件。

棄置於牆頭的竹筐,已經腐爛,過去農民周轉搬運東西,離不開它。

牆頭上的南瓜,估計是今年最後一批成熟的了。雖然它不是什麼老物件,但它同樣也是鄉村的標誌,它高也成、低也就。在哪裡都能生存,過去只是窮人的充饑品,現在卻是既上得了普通人家的餐桌,也入得了星級飯店的廚房。

過去每家都會有大大小小好多土壇,用開存放食油、腌制蔬菜,對了,還有做糞桶用的,樣式多。

木桶,多是用柏木片加鐵圈箍起來的,過去挑水都是用它。說輕也輕,說重也重,一個和尚可以挑起兩桶水,兩個和尚只能抬起一桶水。

篩面用的籮子,使用磨石磨面,用得上這個,你看,它已經被歲月剝蝕的面目全非。

我們叫穴子,用葦子編製的,囤糧食糧屯不夠這個加上去,螺旋型打圈轉往上升,可以屯更多糧食。

雙輪車,車箱隨意拆卸,敞篷,手動檔,雙驅,環保零耗油。

耙子,拾材火的工具,小時候秋天,一隻胳膊挎著大竹筐,只手拿著耙子,到樹下收集落葉回來生火。

鐵耙子,整地的工具,主要種菜時土需要很碎,就用這個把上面較大的土塊扒到一邊。

簸箕,糧食多時在場里用叉子木掀揚,少的時候用這個清理裡面的灰塵雜質,隨著簸箕上下翻飛好的糧食癟的糧食就分開了,所以不要抱怨顛簸之痛,如果經歷一切還不忘善良的初心,你的生命才是真實可貴的。

前頭尖尖的,它卻不是武器,和泥巴用的。

驚喜的發現,母親的針線簍還在,不識字不懂什麼圖紙設計的母親,拿一張紙剪出大致輪廓就可以依樣做鞋子了。過去針線簍是鄉村婦女的聚寶盆。

鐵瓢,端干土用的。

篾刀,編竹器時用這個來劈竹條。

擀麵杖,偶爾還會用到,包餃子包子用來擀麵皮。

面盆。

竹枝掃把,現在還很常見,不過像這種款式只在老家見過。

老物件里,隱藏著往日的舊時光,不管是人去樓空,還是四季不斷地更迭,它都在那裡。它總是以飄渺細微的觸角,勾畫著舊日歲月的難忘情愫;以模糊久遠而低調的光暈,渲染著生命長廊中淡淡的寥寞、幸福或感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師寨李屯村:看得見的和諧,感受到的清凈,記得住的鄉愁
村子裡的八月十五
國慶,我第一次拿起相機學拍鄉村風景!
李祥寧:父母結婚三十六年,沒有浪漫和轟轟烈烈,只有心心相印!
婚後家裡家外的活不會幹,婆婆看我不順眼,丈夫竟對我大打出手!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