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級非遺項目首次上街表演,周浦宣卷以別樣曲調喜迎國慶

國家級非遺項目首次上街表演,周浦宣卷以別樣曲調喜迎國慶

國慶長假前兩日,浦東周浦小上海步行街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這裡正在舉行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會,今年展會除了織老布、紡紗、織老布帶子、編草鞋表演和輪番上演的清音班扎彩演奏行街表演外,浦東周浦宣卷也第一次走上街頭。

浦東周浦宣卷在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遺目錄。浦東周浦宣卷是江南傳統的民俗民間藝術之一,唐宋時期即有記載。明清時期,流行於蘇州一帶。晚清時,宣卷由蘇州傳入浦東周浦,並逐漸演變成一種曲藝形式。

來自周浦紅橋村、界浜村的張福良、顧祥初、張永貴三位八旬老人,著一身紫紅色唐裝,聲情並茂地哼唱著原汁原味的宣卷折子戲。他們沿用晚清時流傳下來的曲調,填入新詞,頌揚偉大的祖國。遊人紛紛駐足聆聽,頓覺回味無窮。

在本地因收藏得名的周浦「大老倌」魯來大,在小上海步行街上展示各種收藏品,成為這屆展示會的亮麗色彩。 「大老倌」的老唱機還用老唱片播放1949年開國大典的盛況錄音,「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聲音回蕩在展區上空,而《歌唱祖國》的歌聲令遊人振奮無比。

曾被評為全國健康老人、95歲的朱民治先生在現場向人們表演畫蛋殼畫、貝殼畫、蚌殼畫、蟹殼畫、葫蘆畫等。他的展演台前擠滿了遊客,讚歎聲連連。朱老從小喜歡畫畫。他的畫都在廢棄的蛋殼上、龜殼上、葫蘆殼上、蟹殼上、扇貝上畫畫。用朱老的話來說,這叫「生態作畫」,一方面宣傳環保理念,一方面為建設文化周浦貢獻一份力量。他的生態畫為展示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也是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會上的「大明星」。

周浦鎮向陽社區的70多歲的宓哲聖,免費為鄉鄰群眾剪紙已有近20年,他剪的「喜」字龍飛鳳舞、喜氣盈盈,剪的花鳥等畫更是栩栩如生。宓哲聖居住的樓道里掛著許多他的剪紙作品,這幢樓還被社區命名為《剪紙樓》。

已退休的潘建榮,是周浦鎮上一位常年收藏木杆秤的愛好者。此次活動他帶來了100多桿明清時期十六兩制的紅木大木杆秤,其中大都是宣統年間和光緒年間的老秤。這些老秤都是以十六兩為一斤,八兩為半斤,在秤桿的頂部和兩旁則都釘有秤星。而當時十六兩制的一兩,相當於後來十進位的零點六二五兩;十六兩制的二兩,則相當於十進位的一點二五兩。十六進位與十進位在換算上全然不同,讓不少遊人長見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從此再無「蘇南蘇北」?江蘇提出「1+3」
諾獎得主談暗物質:探索暗物質,就是探索未知
「外灘·中央」在哪裡?
比特幣在中國熄火,央行的數字貨幣要來了?
上海歌劇院發布2018年演出季:既要高品質,也要接地氣

TAG:解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