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霸悍奇崛、充滿金石氣的潘天壽書法

霸悍奇崛、充滿金石氣的潘天壽書法

潘天壽(1898-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別號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我國著名的中國畫家和藝術教育家。浙江寧海人,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書畫得李叔同、吳昌碩等名家指導。書法博取眾家之長,於鐘鼎、石鼓、"二爨"以及明代、倪元璐,近代沈曾植、吳昌碩皆有深入而獨到之研究,故自成奇崛、險峻、朴茂之風格。曾先後任上海美專、西湖藝專、東南聯大等教授及國立藝專校長。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分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分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著作有《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潘天壽書畫集》等。

潘天壽的書法霸悍奇崛、充滿金石氣,他的書畫作品是一律不準出境的藝術品。

大約在四十年代末,潘天壽的藝術走向成熟,至五十年代後期進入高峰期。正如許多研究者指出的,以這一時期的作品為準,他的風格和創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語來概括:「強其骨」、「一味霸悍」。「強其骨」就是以力勝。骨力、骨氣是中國書畫陽剛美的審美標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潘天壽強化了線的表現性——「以筆線為間架,故以線為骨」。線可剛可柔,如何運線為骨?他說「可與書法中『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二語相參證。」即刻划出靈動而又強勁無敵的線。元明清以降的文人藝術家強調的以書入畫,多求線條的圓潤、和諧、渾厚或秀雅,潘天壽則求方折、挺拔、生辣和雄勁。

潘畫不論在用筆和構圖上則主要是隸書和魏碑體,大都化圓為觚。幾乎全以方折觚線構造形象,在畫史上前無古人,因而他的「強其骨」就非一般「力能扛鼎」之筆力,而是鐵骨錚錚的獨特風格了。

潘天壽的行草多為側鋒方切和側帶中、中帶側的用筆,大多是側鋒起筆,從而增加了用筆的靈活和字勢的飛動。而且,除了少數筆畫被誇張拉長,或輔以牽絲連帶外,點畫皆短促斬截,隨著起筆轉鋒動作順勢而過,或收鋒或出鋒,或折鋒轉入下筆,而極少藏頭逆鋒和圓轉形態。

這種瘦勁、生辣、峻峭並略帶荒率的線條形質,可以說是潘天壽書法藝術的一個主要特徵。在結體上,潘天壽的字更值得稱道,可貴之處在於勢險而歸於平夷,而且是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從字形上來看,大多取縱長之勢,而在大小上隨時調整,可謂大小錯落、斜正穿插、疏密映襯。

從布局和章法上看,他充分調度著字與字之間的聚散、避讓、生克,乃至由字與行、點線與空白的互動關係所構成的收放對比、動靜對比、虛實對比,無不貫穿著造險、破險、以險制夷、反欹為正的創作思路,以服務於章法上的開合起落效果,而且打破行行相列、正文與署款主從分明的傳統習慣。這些,都標誌著潘天壽對傳統成規的反叛與突破,也體現著潘天壽對書法藝術的美學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一個民間畫院書畫展,大家看看有沒有高手
請大家圍觀全國第八屆楹聯展中的楷書
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者陸維釗的書法欣賞
僅憑書法中的這一「點」,王羲之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請大家圍觀第九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優秀獎作品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