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派VS老派機構:現在屬於誰?未來屬於誰?

新派VS老派機構:現在屬於誰?未來屬於誰?

四百味按:

本文以1980年為界限,從客戶、員工、機構三個角度把醫美市場分為80前的傳統類和後的年輕類。

同時又以員工(諮詢師)、機構和廣告三組場景,清晰明了的地對比了不同場景下80前和80後的不同反應。

最終得出總結:不管是客戶、員工還是機構,和自己的類別相匹配時效率最高,而未來市場將屬於年輕類,不過傳統類市場在10-20年內也會長期存在,所以向年輕類醫美轉型是必要的。

文丨龔偉

來源丨美業觀察(mygc360)

2017年8月,檸悅診所開業,在醫美行業里掀起不小的波瀾。

細細分析這個波瀾之前,我們看看另一個製造業的波瀾。

2015年曾有一篇爆款文章,財經作家&投資人吳曉波寫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裡面講到他公司年輕高管們在日本年會結束後,專程買了五隻馬桶蓋帶回國,每隻大概2000元。這篇文章,第一天閱讀量就達到167萬。

吳曉波說:「我的這些在沖繩免稅店裡瘋狂購物的、年輕的同事們,大概都算是中國當今的中產階層,是理性消費的中堅,他們很難被忽悠,也不容易被廣告打動,他們當然喜歡價廉物美的商品,不過他們同時更是性能偏好者,是一群願意為新技術和新體驗埋單的人。這一類型消費者的集體出現,實則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轉捩點。」

製造業轉型升級已經不容置疑地開始了,那服務業呢?尤其「醫療美容」這個分支,在中產崛起/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傳說中的新派、老派醫美機構有什麼根本不同?誰擁有現在?誰擁有未來?

來看三個赤裸裸的場景對比表。

檸悅診所從裝修看,更像是一個小型的主題藝術館,怎麼都不像診所。

在一些消費者看來,檸悅是一家「很酷、新潮、必須去體驗」的診所。而在一些資深醫生看來,這是一家「外行、不專業、必須倒閉」的診所。

對同一事物產生完全對立的觀點,這一次的「消費升級」來得有點猛。

到底孰是孰非?

為了便於對比,我們對醫美行業進行抽象,簡化為從三個角度來看:

1.客戶(傳統的 VS 年輕的)。

2.員工(傳統的 VS 年輕的)。

3.機構(傳統的 VS 年輕的)。

什麼是老派?什麼是新派?

1.傳統和年輕的界限是什麼?

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女性人口數據是:

60後(48-57歲),0.79億人。

70後(38-47歲),1.22億人。

80後(28-37歲),1.02億人。

90後(18-27歲),1.13億人。

因為醫美行業客戶超過90%是18-57歲女性,所以,用這個年齡段女性分析整個醫美行業是可行的。

按照大家的約定俗成,我們把「1980年」設為傳統和年輕的界限,80前(38-57歲)女性2.01億人,80後(18-37歲)女性2.15億人。

為了便於分析和表述,把80前稱作A類客戶,80後稱作B類客戶

同時,把員工和機構,也分為A類 VS B類員工、A類 VS B類機構,如下面表格所示。

2.A類和B類的客戶、員工、機構分別有什麼特徵?

我們用下面這張表做一個概括。

給A類和B類客戶、員工、機構貼上標籤後,下面分析這些不同會帶來什麼衝突。

最大的衝突,是A類和B類的錯配。

新與老:三組清晰的場景對比圖

A類客戶、員工、機構必須三者匹配,才能獲得最高效率。

同理,B類客戶、員工、機構必須三者匹配,才能獲得最高效率。

如果出現錯配,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給出3個場景,對匹配和錯配進行案例分析。

一、員工(諮詢師)的場景

10年前,醫美行業處在賣方市場,源源不斷的客戶排隊諮詢。有客戶問諮詢師:能再便宜點嗎?諮詢師說:你到外面考慮下,我後面還有客戶等著呢。這個時期,培養出A類員工(諮詢師)。

10年後,醫美行業處在買方市場,客戶可以同時詢問3-5家醫美機構,哪家態度更好、更專業才接著問。再加上新氧APP這類信息透明平台出現,行業開始加緊招聘和培訓B類諮詢師。

人都是有習慣的,A類諮詢師轉型B類諮詢師並不容易,B類諮詢師也成不了A類諮詢師。

因此,不少機構把諮詢師進行了分組,A類諮詢師服務A類客戶,B類諮詢師服務B類客戶。例如,機構會專門培訓90後諮詢師,接待來自新氧APP的客戶;美容院渠道帶來的客戶,一定交給A類諮詢師接待,才可能賣出幾十萬的大單。把客戶和諮詢師進行匹配,是很聰明的做法。

二、機構的場景

成立接近10年的醫美機構,早些年積累的客戶大多是A類客戶,就算機構想轉型,這些大量的、寶貴的A類客戶卻成為歷史包袱。

最近3年新成立的醫美機構,沒有老客戶歷史包袱,直接定位B類客戶。無論是裝修、軟體化、價格體系都敢創新。

一家擅長服務A類客戶的機構,在面對B類客戶時,多年積累的經驗也變成了「負經驗」。因此,聰明的機構會開設子品牌,用更年輕的團隊,去開設一家服務B類客戶的新機構。

定位渠道的醫美機構,會在服務A類客戶上繼續創新,市場也從一二線城市,深入到三四線城市。因為一二線城市的A類客戶會越來越少,潛在的A類客戶在三四線城市。

三、廣告的場景

同樣的廣告詞,在A類客戶和B類客戶里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現在很多醫美機構在做新媒體,如果用老營銷思路做新媒體,其實還是舊媒體。這裡的新,不是指媒體新,而是指內容新。因此,用90後單獨組建新媒體營銷團隊,也是聰明的做法。

分析完諮詢師、機構和廣告3個場景,我們回到前面的數據:80前(38-57歲)女性2.01億人,80後(18-37歲)女性2.15億人。這兩類人數量相差不大,僅1400萬人。但是,考慮到80前客戶更有錢,因此A類客戶是現階段更大的市場。

從長遠看,A類客戶減少,B類客戶增加,未來醫美行業一定是得B類客戶得天下。這個未來有多久呢?我們預測快則10年,慢則20年。

A類機構/員工不必過於提心弔膽,畢竟服務業市場轉型是演變,而不是劇變。

B類機構/員工也不要盲目樂觀,畢竟誰的現金流越好,誰活得越久。

但無論如何,轉型是必須做的事。

關於我們的共同未來

最後,讓我們做一下總結:

1.可以把醫美客戶、員工、機構分為A類(傳統的)和B類(年輕的)。

2.A類匹配A類,B類匹配B類時,效率最高。

3.未來屬於B類,但是A類也會長期存在(10-20年)。

4.向著B類轉型,是必須做的事。

5.如何向著B類轉型?需要醫美行業上下游共同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最愛「恐嚇」國人、但國人又特別喜歡被他「恐嚇」的馬雲曾說:「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

借用這個句式,處於社會消費轉型期大潮中,美業經營者們,我們需要時刻自我警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必格媒客 的精彩文章:

破舊立新 北京醫改實現5升5降
成立大健康集團,砸了1440億元,萬達做醫療用的是什麼打法?
2017年十大藥物治療領域排行榜
千億級市場強者卻不強,中國保健品如何制勝?

TAG:必格媒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