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與中秋節的淵源

佛教與中秋節的淵源

在一年四季當中,

八月十五和二月十五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二月十五是春天中間的一個十五,稱中春,

八月十五是秋天中間的一個十五,稱中秋。

古人講,二月十五是中春,是釋迦摩尼佛涅槃的日子;

而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

代表著佛陀圓滿的智慧。

古人非常重視中秋節,從唐朝開始已是如此。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詩中寫道:「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描述了在寺院中賞月品桂的美景: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裡面撒落下來,我走到大殿前撿起它們,發現花瓣上邊還有星星點點剛剛凝結起來的露水。

到現在,我還不知道天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應該是廣寒宮裡的嫦娥撒落下來送給我們的吧!此情此景,令人動容!

佛教也非常重視中秋節。從印度傳到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了,在印度起源開始算,至今已經兩千五百多年。

佛陀是智者,也是覺者,佛陀在講經說法中,隨時隨處都會用天地萬物來比喻生命,其中最有意思的比較,就是拿月亮來比人生。

在黑暗當中,能夠給予各種煩惱、痛苦的百態人生最圓滿的光明,這就是十五的月亮。智慧提高,自知自覺提高到最圓滿,這就是從初一到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古往今來,中秋是佛子團圓的盛會,眾多寺院都會在中秋之日舉辦品禪茶、聽古琴、賞桂花活動,在「佛國家園」里,共度中秋。

夜幕降臨,賞月品樂的人們在遊覽完山上如畫般古剎風景後,休憩,交談,正所謂「月明風清丹桂香,秋高氣爽精神朗」,在這一年的中秋之夜,全家人團聚共度良宵,面對著寧和的古韻,傳統的中式慶典,古老的寺院,有什麼理由不讓人心情舒暢呢?

禪中說到:「客來莫嫌茶味淡,深居不比世情濃。」弘一大師則說:淡有淡的味道,咸有鹹的味道。

在現實人生中,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濃濃的味道,在濃的背後也許會有更多的辛酸苦辣,但其實,所有的人生百味都是以平淡作為背景的。

臨風賞月的最佳時節自是金秋,中秋之日,天高氣爽,金烏初墜,一輪皓月便已移上東南面的牆頭。

此時風爽於別日,月明於往昔;天上明月高掛,池中皓月相映,金桂盛放,甜香滿園,兼夜魚得水,碎銀一池。

或與數友共享良辰,或一人獨賞美景,皆為雅事。此時,雖是身在繁華鬧市之中,而魂魄已彷彿游於世外桃源。

從人類活動分析,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中秋節為整個秋季的最中,此時,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慶收,以為慶祝。此為收穫意。

從自然現象分析,中秋節因天文、氣象、節氣、季節、環境、人文、觀測等多種綜合因素,而取其最顯著之月圓相。此為精神層面之嚮往意。

兩種分析,一為物質需求,一為精神需求,是人類成長不可缺少的要素。

那麼,對於佛教之精神層面來講,中秋節與佛教亦息息相關。

佛教為根本上消除我們的痛苦煩惱,獲得圓滿解脫,因此在佛教經典中有很多以滿月喻圓滿清凈之妙語:

「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行步如鵝王,面如凈滿月」

「如世所見,皎月圓滿,行於虛空,清凈無礙。」

「譬如明月凈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凈」

「若有一人出現於世,爾時天及人民便蒙光澤,便有信心於戒、聞、施、智慧,猶如秋時月光盛滿而無塵穢,普有所照」。

上述此類比喻能開慧眼,能除塵垢,對於行者聞思利益極大。

同時在佛教修法中,亦多有和滿月有關的修法。如佛經中言:

「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為第一」

「三誦三昧耶,頂戴以囉字,嚴以大空點,周匝開焰鬘,字門生白光,流出如滿月」

「行者觀住彼,極圓凈月輪」

在密法修行中更有以白菩提對應月亮、紅菩提對應太陽等修法。

對於准提行者而言,在准提法中,有不少與滿月有關的修法。如准提法之鏡壇修法需在十五日夜開設鏡壇;觀梵文藍字如滿月、觀心月輪等修法皆與滿月有莫大關係。

如上諸等觀修對於行者如法實修,趨向解脫功德不可思議。

總而言之,無論從聞思和實修,滿月之與佛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中秋佳節期間正是滿月之時,因此,建議行者在和家人團圓之時,勿忘以佛法要義促己、促家人等趨向圓滿解脫道,更當以精進修行為感恩佛陀之最上行。

2017年月光菩薩聖誕暨中秋節

供燈共修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月光菩薩聖誕。值此良辰佳節,積福慧發起供燈共修,願蒙菩薩加持垂護,合家消災免難、平安吉祥,凈除煩惱及一切障礙,福慧增長,所求順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無阿彌陀佛 的精彩文章:

拜佛是最好的運動
天天伴佛眠,朝朝從佛起
弘一法師手書的《佛說阿彌陀經》欣賞
「加持」是由信心與恭敬而來
這五種因緣,菩薩不會賜給你財富和地位

TAG: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