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嚼菜根譚#涉世淺點染淺,歷事深機械深
【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英譯】
A man with but slight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will likewise be only slightly stained with its impurities.
A man well versed in the world and its ways will likewise be replete with its tracks and treacheries.
Therefore, it is better for the upright man to be careful to preserve the plainness of his inborn nature than to acquaint himself with the world and its denizens, and it is also better for him to cast off all restraints than to yield for the sake of the overall benefit in maters of trifling importance.
【亂嚼】
古琴曲中有一首《墨子悲絲》,取材於《墨子·所染》,說的是墨子看到潔白的蠶絲放到染料里後,都被染上了各種顏色,不由得感嘆環境的重要。《荀子·勸學》里也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正因為人性脆弱,易受染污,所以周敦頤才會讚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性格。
《菜根譚》說,那些剛剛涉足社會的人,受社會不良習氣的感染也淺;那些經歷的很多事的人,他們身上的機巧偽詐也深。所以說,君子與其通達事理,不如樸實而愚鈍;與其凡事委曲謹慎,不如淺薄狂妄。
這種觀點,在古代文人中間,是非常普遍的心態。比如《紅樓夢》中,曹雪芹假賈寶玉之口,表達了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反感,而在《祝福》中,魯迅也對「品節詳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表達了不屑,甚至是厭惡。
也有一些做得過分的,據說司馬光養了一個老奴,故意不教他任何規矩。老奴幾十年如一日,按照他當年的身份稱呼他為「君實秀才」。有一次,蘇東坡到訪,不由得指點幾句,告訴他,司馬光現在是宰相了,見了面要行禮,要喊他「相公」。事後,司馬光發現老奴有異樣,一問才知原因,就責怪蘇東坡多事。
上面的故事如果屬實,那司馬光未免太矯情了。其實,孔子早就說過——「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與質相輔相成,才是君子,豈能一味欣賞粗野呢?《菜根譚》要表達的是,因為人容易受環境影響而變質,所以那些能夠堅守品節的人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牧心表業:教你如何簡單的選擇一枚好的機械錶
※Jf廠頂級復刻卡地亞TANK坦克系列劉德華同款機械腕錶視頻解析
※拿下非洲,劍指全球,中國工程機械讓世界寡頭膽寒
※國內木工機械行業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假期升級裝備 強力遊戲機械鍵盤增強戰鬥力
TAG:機械 |